1、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建设内容
本次项目拟建设基于人工智能(AI)及其工程应用技术的智能协同运营平台(AICOP)。该平台基于大语言模型、模型微调、提示词工程和矢量数据库等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协同运营平台(COP)的智能化服务升级和应用创新。
该项目主要内容为:
1)协同运营智能助手 AICOP-Copilot
AICOP-Copilot 是基于大模型和智能化业务场景构建的智能助手产品,支持公司现有 COP-V5、COP-V8 平台应用及解决方案的智能化升级。在 COP 各功能和使用场景中接入智能助手服务,能够提升原产品的使用体验和客户价值,发挥既有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市场优势和老客户经营优势,支持公司既有业务的持续增长。
2)协同运营智能原生应用 AICOP-Native
AICOP-Native 以人工智能为核心,以企事业客户需求为导向,构建助力企业运营的 AI 原生应用、开发工具和解决方案,具备以知识驱动、场景自适应、应用智能扩展、人机自然交互等智能化产品特征,为公司打造新的增长动能。
3)协同运营智能大脑 AICOP-Brain
AICOP-Brain 为企事业客户提供私有化大模型的能力,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化企业模型,设计模型应用服务,搭建了解企业业务、理解企业领域知识、善于协助企业决策的企业协同运营大脑。AICOP-Brain 满足客户在智能化应用中确保企业私有数据安全、掌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智能化模型等核心诉求,将公司原有的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拓展至模型即服务(Model as aService),扩展公司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本项目是在顺应 AI 技术发展带来的产业重构变革趋势下,旨在利用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公司协同运营平台 COP、应用产品及解决方案的智能化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智能业务助手、AI 原生应用、协同运营智能大脑搭建及相关服务,以助力其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现业务的提质、降本、增效,成就高绩效组织。
(2)项目投资概算和融资安排
本项目拟投资 39,487.00 万元,其中拟使用募集资金投资 38,774.50 万元。
(3)项目实施主体、建设地点和建设期
本项目将由致远互联及全资子公司联合实施。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北京市、成都市。项目建设期为 3 年。
(4)项目备案、审批情况
本项目相关备案/审批程序正在进行中,公司将根据相关要求履行审批或备案程序。
(5)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
本项目税后收益率 13.66%,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 6.45 年。
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聚焦协同管理细分领域,寻求市场结构性增长机会
协同管理软件需要处理大量非结构化数据,AIGC 技术带来了非结构化数据处理的技术革命,因此协同管理可作为 AI 应用率先落地的领域之一。将 AIGC、大型语言模型与业务数据、协同管理软件深度融合,可以充分发挥企业的创造力、释放生产力,提升企业管理运营效率,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公司作为中国协同管理软件领域的开创者之一,深耕于协同管理领域二十余年,具有丰富的数据积累和强大的技术沉淀。在本项目的建设中,公司将紧抓协同管理软件发展新机遇,建设基于人工智能(AI)及其工程应用技术的智能协同运营平台(AICOP),开发 AICOP-Copilot、AICOP-Native、AICOP-Brain 等产品应用。
本项目的建设是充分利用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公司平台及产品的智能化服务能力,抢占协同管理市场结构性的增长机会,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利润空间,将为公司效益增长提供强大助力。
(2)探索新的产品服务,解决客户痛点
在全球各国加快数字化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日趋加快,企业间交互频率不断提升,进而对企业自身运作效率提出更高要求。而如何实现企业业务运转的智能化管理,推动公司内部的高效运行、业务流程的重构和优化、员工的高效协同是各企业在发展运营中面临的难点、痛点。
公司作为一家中国数智化协同运营平台及云服务领导厂商,致力于帮助各行业领域的、各种规模的企业、机构实现智慧、高效运营。公司在协同办公应用、协同业务管理和协同运营管理等方面累积了深厚的经验,同时对企业、机构的内部运营流程方面的痛点与难点有着深刻认识。为此,通过本项目可帮助客户实现企业管理、风险控制、数据分析和决策的智能化,推动企业内部决策及管理的高效运行,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
(3)夯实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快速高效发展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速度的加快,协同管理软件开始向平台化、移动化、服务云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如何保持公司产品不断优化丰富,推动公司技术的持续创新升级,成为公司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
公司作为协同管理领域的领军者,需要始终关注企业级协同管理软件市场的演进方向,同时需前瞻性地进行战略业务布局,实时推动公司核心关键技术持续提升,并抓住大模型引领技术变革机遇,进而稳固并持续提升公司在协同管理软件行业的领先地位和核心竞争力。本项目中,公司将通过打造 AICOP-Copilot、AICOP-Native、AICOP-Brain 等产品应用,夯实公司自身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固公司核心技术护城河,为公司快速高效发展提供支撑。
3、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为项目实施提供良好的政策基础
伴随着全球数字经济持续推进,政策接续出台促进政企数智化转型,为协同办公产业发展带来机遇。
2022 年 1 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到 2025 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显增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
2022 年 6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一体化协同办公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内部办公、机关事务管理等方面共性办公应用水平,推动机关内部服务事项线上集成化办理,提高机关运行效能。
2022 年 11 月,科技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加速人工智能技术攻关、产品开发和产业培育,探索人工智能新模式新路径,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要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到 2035 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2023 年 3 月,在《2023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支持平台经济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2023 年 4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
2023 年 5 月,北上深三地齐发人工智能相关支持政策,北京还重点强调了人工智能芯片的国产化,强调人工智能落地应用场景、赋能千行百业;
2023 年 7 月,国家网信办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广电总局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指出要鼓励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创新应用,生成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优质内容,探索优化应用场景,构建应用生态体系。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内容符合国家政策发展导向,本项目的实施具备有利的政策支持。
(2)庞大的市场需求空间为本项目实施提供市场支持
协同应用是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打破内外部边界,全方位提升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对协同办公和协同运营需求不断增加,推动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根据 Statisia、艾瑞咨询数据,2018-2021年,全球企业协同办公市场规模从 314 亿美元增长到 443 亿美元。
预计在 2022年到 2027 年期间,将保持 10.5%的复合增长率,到 2027 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807 亿美元。中国协同办公市场规模从 2017 年的 212 亿元增长至2021 的 519 亿元,预计在 2022 年到 2025 年期间将以 16.1%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到 2025 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 943 亿元,协同办公市场增长前景明晰,空间广阔。
同时 AI融合为行业发展带来新动能,据中国信通院测算,2022 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 5,080 亿元,同比增长 18%。同时随着算力能力不断提升,AI 技术将获得突破性进展,下游应用领域持续开拓也能推动人工智能行业持续扩大。本项目主要服务的下游客户是组织级客户,截止 2022 年底,我国市场主体创下历史新高达到 1.69 亿户,同比增长 9.7%,且从 2017 到 2022 年,我国市场主体净增超过 7,000 万家,可见下游潜在客户群体庞大。
综上所述,本项目产品及服务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将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坚实的市场支撑。
(3)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专业的人才团队为项目实施提供保障
公司始终保持着技术创新能力,是首家提出协同运营平台(COP)理念的企业,并将其融入产品研发与创新的企业。
公司通过与众多用户进行协同运营实践的总结、互动、创新和分享,不断累积了既源于企业实践、又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协同运营理论,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包括 CTP 技术平台、CAP 应用定制平台、组织与权限管理模型、工作流引擎与智能表单、集成与信息交换技术、移动协同技术、致远协同云平台技术、协同大数据和智能化应用、G6-N 信创技术等。
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共获得发明专利 18 项,获得认证的软件著作权191 项。
公司深耕协同管理领域二十余年,培养了大批技术专家和业务骨干,技术团队实力雄厚,具有扎实的技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项目执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公司以研发、咨询、实施以及运维等专业服务价值链为基础,形成了从研发到服务的一体化服务模式,构建起了协同管理软件行业内较完善的专业服务体系。
公司的专业团队在业务设计、平台运营、流程再造、业务创新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拥有一定的技术储备和整合能力。管理团队结构合理稳定,在公司运营发展期间未发生过重大变更。
综上所述,公司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专业稳定的人才团队,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人员保障。
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国家及地方政府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本着客观、求实、科学、公正的原则,在现有能够掌握的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主要就项目建设背景、需求分析及必要性、建设规模及内容、建设条件及方案、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项目建设的环境保护等方面逐一进行研究论证,以确定项目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可行性,为项目投资主体和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