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荆门市五环体育中心建设项目
1.1.2 项目承办单位
荆门市五环篮球俱乐部有限公司
1.1.3 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项目
1.1.4 项目拟建地址
荆门市东宝区白云大道108号
1.1.5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次新建项目用地面积为6,666.67㎡(折合约10亩),总建筑面积为18,090.00㎡,容积率2.71,建筑系数93.6%,绿地率2.5%。主要建设综合体能篮球训练场馆、办公楼、运动员公寓及消防设置及辅助工程。
1.1.6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本项目实施计划所采取的措施及原则是:整个项目一步建设到位,各项工作实行平行交叉作业,严格管理和科学实施,确保整体进度按时完成。本项目建设期为12个月。
1.1.7 项目运营规模
项目新建完成后满负荷运营预计可实现营业收入2,484.39万元。项目十年期年均纳税为634.58万元(含所得税)。
1.1.8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估算为6,502.1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178.52万元(含建安工程费、设备购置及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等);流动资金323.59万元。项目资金投入全部由企业自筹。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2023年版)》(发改投资规〔2023〕304号);
《关于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的说明(2023年版)》(发改投资规〔2023〕304号);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第三版);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2021年修改);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20〕28号);
承办方的委托书及其提供的有关资料;
相关的行业规范和标准。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范围
针对项目的特点、任务与要求,对其建设的背景、建设的意义和市场需求状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在项目建设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项目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资金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深入分析论证了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的合理性与实施的可行性。其主要内容如下:
1、项目概况及市场分析;
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3、建设条件与选址;
4、设备及工程方案;
5、公用辅助工程;
6、节能、节水与环境影响评价;
7、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
8、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经济效益分析;
10、项目的结论及建议。
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1、报告的编制范围、编制深度等满足有关规定要求;项目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和法令,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及行业和地区的规划。
2、根据《民用建筑设计统一规范》(建标〔2013〕169号)的规定确定项目建设标准和规模。
3、严格执行国家计委关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标准和节约建设用地、节能、节材要求。
4、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统筹考虑地方经济承受能力和实际需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功能适用、简朴庄重,建设规模适当的原则。
5、对建设各大区域的交通、消防、给排水、供电、人防、环保及室外工程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考虑。
6、项目总体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符合今后的工作需要。另外,在建设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和居民产生过大的影响。
7、以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公正、客观的反映本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工程投资坚持“求是、客观”的原则。
8、通过对市场的分析研究以及对项目规划的研究,推荐项目的建设规模、方案,论证项目建设的合理性。
1.5 结论
通过对投资建设荆门市五环体育中心建设项目所涉及的各项相关因素的分析、比较、论证,我们认为:本项目实施是必要的,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也是合理的,项目的实施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应当加快落实,尽早建成,发挥作用。
2.1 项目背景
体育人群基础是实现体育产业消费市场增长的首要条件。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大行业,在全民健身、体育强国的发展战略下,我国体育产业蓬勃发展,体育人口数量也逐年增多。截止2023年底,我国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为4.45亿人。已处于历史最高位,趋势上每年的体育人口总数都在刷新历史新高,且根据国家政策引导,未来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还会持续提升。
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体育健身设施不断完善,群众体育蓬勃发展。根据全国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新增体育场地16.86万个,人均场地面积提高0.12平方米截至2020年底,全国体育场地共计371.3万个,比上年末增加16.9万个。体育场地面积31.0亿平方米。2019年我国历史第一次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突破2的大关,达到2.08平方米,2020年底人均场地面积提高到2.20平方米。
近年来,荆门市体育场馆的建设步伐较为缓慢,建设标准较低,设施较落后。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荆门市体育设施落后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远远满足 不了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这不仅影响荆门市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和体育人才的培养,还造成群众体育活动无场地设施,影响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同时也影响城市品位和档次的提高。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城市建设发展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需要
五环体育中心项目的建设,既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解决城市体育用地和体育设施不足的矛盾,又使城市整体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给城市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提高城市化水平。
“国运盛、体育兴”。随着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有更多的休闲时间和经济能力,人们更需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投入到经济建设的大潮,因此,体育运动与全民健身活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人们需要健康,健康离不开运动。体育设施的建设和体育运动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国力的象征。
同时,依托先进的体育设施,有利于开展各类体育比赛,可以激发人们积极进取、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和昂扬斗志,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和爱国心,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窗口。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2.2.2 荆门市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荆门市现有的体育设施和体育活动场所已远远满足不了体育训练比赛和群众性体育活动的需求,也制约了荆门市竟技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专业的运动中心,能够承办高水平的体育赛事,利于城市的对外开放和其他文化交流活动。
2.2.3 推动荆门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五环体育中心项目的建设,可提高荆门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通过举办体育比赛等,可吸大量的人员来荆门参观、游览,从而带动交通、商业、旅游、宾馆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项目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就业人口保持社会稳定,推动荆门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促进荆门市对外经济技术和文化的交流。
2.2.4 改善城市环境,塑造城市景观,树立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的需要
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是现代化城市的需要,它不但体现了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也是衡量城市文化素质和文明修养水平的标志之一。五环体育中心建成后,将成为城市带一个重要景观,一个亮点对于体现新时期荆门市的城市建设水平、树立荆门市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完善城市功能以及提高我市的知名度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因体育馆周边设施绿化用地较多,还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 政策可行性
2021年8月,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就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作出部署。《计划》明确,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持续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16名,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
《计划》提出了8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包括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促进重点人群健身活动开展、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营造全民健身社会氛围等。《计划》还围绕目标任务的完成,从加强组织领导、壮大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加强全民健身安全保障、提供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目前,国家已出台了较多相关支持体育场馆发展的政策。本项目不属于《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21年版)》(环办综合函〔2021〕495号)中“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所列产品;不属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的禁止准入项目;亦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2021年修改)规定的“限制类”和“淘汰类”中所列各条款,本项目不属于高耗水、高耗能、高污染项目。
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在产业政策上具备可行性。
2.3.2 运营可行性
项目主体公司现有员工100余人累计服务近5万家庭。公司秉承“以人为本,向上向善”的企业发展理念。致力于体育培训、场馆运营、赛事策划、体育特长升学规划等多业态协同发展,业务已覆盖武汉、荆门、荆州等多个城市,综合运营场馆场地面积达3万平方米;在管理运营方面,公司建立健全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管理层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及完善的运营管理制度,持续优化内部经营体系建设,保障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加强协同效应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
项目在为企业创造利润的同时,还可为国家上缴可观的税收。可以说项目在财务上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因此,项目从经济效益角度看是可行的。
3.1 行业发展现状
3.1.1 市场规模
新冠疫情爆发后,我国体育赛事和文化演出的数量和观众都出现下滑,使得体育场管运营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疫情的影响逐渐减弱消除,近两年行业规模重新开始恢复增长,预计未来有望维持这两年的增长趋势。截止2022年,我国体育场管运营市场规模约为997.14亿元。
3.1.2 供应规模
体育场馆是公共体育文化设施,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和特殊性,国内大部分体育场馆、特别是大中型体育场馆仍以政府性投入和运营为主导。近年来得益于国家体育产业政策的支持、群众健康理念和体育消费意识的逐渐提升,社会力量逐步参与到投融建设和运营中来,我国体育产业随之得到了快速发展,体育场地数量不断增加。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体育场地数量397.14万个,较上年增加25.8万个,同比增长6.95%。到2022年底,我国体育场馆将达到422.7万个。
其中篮球场、健身路径及乒乓球场地是我国主要体育场地类型。据国家体育总局数据,2021年篮球场地105.36万个,占体育场地数量的26.53%;全民健身路径92.93万个,占体育场地数量的23.4%;乒乓球场地88.48万个,占体育场地的数量22.28%;羽毛球场地22.59万个,占体育场地的数量5.69%;田径场地18.92万个,占体育场地数量的4.76%。
3.1.3 需求规模
据调查,近年来我国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数持续增长,疫情的爆发让人们健康意识进一步增加,到2022年已经达到4.8亿人。
而除了体育锻炼人群外,体育场馆运营的市场需求还来自于自于体育赛事、文娱活动、健身培训等。其中体育赛事是最主要的需求主体。
相关研报显示,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观念的深入,我国体育赛事的发展越来越迅速,无论是赛事的数量还是赛事的类型都呈现出快速上升的态势。国家政策的不断支持,未来我国体育赛事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3.1.4 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是我国发展体育事业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断增长。有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1平方米,较上年增加0.21平方米,同比增长9.55%。到2022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62平方米。
虽然近年来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断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虽然到2022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以达到了2.62平方米,但据界面新闻报道,世界发达国家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7平方米,美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平方米,日本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9平方米。由此可见,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3.2 球类运动行业细分
球类运动(ball games),是以球作为基础的运动或游戏,包括了乒乓球、羽毛球等小球类运动,和篮球、足球等大球类运动。球类运动普遍比非球类运动更受观众欢迎,其赛事运营和赛事频率更高,是体育场馆运营最大的细分市场。2022年,体育场管运营的球类运动市场规模约为504.55亿元。
3.3 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从国内体育场馆运营情况来看,我国体育场馆市场化程度不高,以事业单位自主经营为主。从我国体育场馆面积分布来看,据统计,事业单位、村委会、企业、居委会及机关单位合计占比达到95.36%,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机构占比仅为4.67%。其中事业单位体育场馆面积占比40.67%。
从市场集中度来看,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行业竞争程度不断提高,市场集中度也将有所提高,不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将被淘汰。中国体育场馆运营行业集中度较低,主要以业主自我管理为主,市场处于低集中格局。
4.1 项目运营
4.1.1 体育培训
五环体育中心提供体育培训相关业务,课程为公司的两大核心课程体系,每种课程都包含体能、技术、实战三种内容。教练团队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培训方案和教学体系,持续更新的课程内容体系,为学员体育技术的提高不断提供新的动力。
4.1.2 体育赛事举办
基于市场对竞技体育的热衷,定期举办青少年以及成人类的赛事,公司自始以来便关注于赛事的承办,未来将通过赛事举办打造属于五环篮球独有的赛事IP,旨在做成青少年篮球比赛项目中的CUBA。
4.1.3 活动策划
项目同时专注于为政府部门、街道社区、企业集团、个人团体等客户群提供从活动策划到活动执行的篮球活动,同时配套宣传服务。通过“篮球全民健身日”的宣传和带动,让健身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体育带来的健康和快乐,让体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4.2 设备选型
该项目的设备以满足篮球场馆及相关业务要求为原则,并尽量体现其产品先进性、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先进的设备是保证产品宣传质量的关键,因此,项目设备必须选择国内外著名生产厂商的产品,并且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优先选用国产的名牌节能环保型产品。荆门市五环篮球俱乐部有限公司根据项目的要求,对比考察了多个知名企业设备。
该项目拟选购国内外先进设备,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约1,507.22万元,主要设备如下:
5.1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5.1.1 地理环境
荆门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地处汉江中下游,北接襄阳市和随州市,西靠宜昌市,东临孝感市,南与荆州市、潜江市、天门市接壤,介于东经111°51′~113°29′,北纬30°32′~31°36′之间,东西最大横距155千米,南北最大纵距131千米,总面积12339.43平方千米。
项目位于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白云大道108号。
(2)地形地貌
荆门市东、西、北三面高,中、南部低,呈向南敞开形,兼有低山坳谷区、丘岗冲沟区和平原湖区。东北部的钟祥、京山大部分地域地处大洪山南麓,地质特征为褶皱断块山地,主要由古生界、中生界碳酸盐岩、碎屑岩以及元古界变质岩构成,形成低山或丘陵。最高点为钟祥市客店镇的斋公岩,海拔1050米;西北部的东宝区地域是由大巴山东延至保康、南漳的荆山,海拔降至1000米以下,山文线由东西转为北西至东南,蜿延形成荆山余脉。
主要由二叠三叠纪石灰岩组成,形成坳谷、冲沟分割起伏和缓的低山、丘陵或岗地。中、南部汉江两岸的钟祥市、京山市部分和沙洋县大部分地域,主要分布于新生代沉降盆地之中,由于江河冲积和湖泊淤积,形成平原湖区。最低点为沙洋县境内的长湖湖底和京山市永隆镇潘家湾河床,海拔27米。
(3)气候条件
荆门市地处中纬度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区域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无霜期长,具有春季温湿、夏季炎热、秋季干凉、冬季寒冷的特征;年平均气温15.6~16.3℃,日照年均2000小时,湿度74%;年均降雨1000毫米左右,年均降水100~126天,年际变差3.05倍,年蒸发量800~1200毫米。
本项目工程所在地夏季雷雨天气较为多发,在改造施工过程中应合理组织施工,制定可靠的防洪防汛防风措施。在施工综合网络进度安排上尽量避开及留出雨季不宜施工的工程项目,如混凝土、回填土、合金材料的焊接等。
5.1.2 交通运输
铁路
截至2020年,荆门市主要有焦柳铁路、长荆铁路和荆沙铁路过境,主要火车站有荆门站、钟祥站、京山站,沿江高铁规划设立荆门西站、钟祥南站、京山南站。
公路
截至2021年末,荆门市公路里程达15899公里,增长15.9%,其中,等级公路里程(包括一、二、三、四等)15635公里,增长15.6%;农村公路14287公里,增长14.3%。
水路
荆门市临长江、踞汉江,南水北调中线的江汉运河贯穿境内。
航空
截至2022年,荆门市境内有通用机场荆门漳河机场一座。
5.1.3 经济条件
2021年,荆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20.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7.42亿元,增长11.9%;第二产业增加值878.23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965.21亿元,增长15.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4:42.7:43.9调整为13.1:41.4:45.5,第一产业比重较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较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上升1.6个百分点。
5.2 项目选址方案
5.2.1 项目选址的原则
1、符合国家、地区规划的要求。
2、安全原则,防洪、防震、防地质灾害。
3、节约项目用地。
4、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多个场址调查研究,进行科学分析和对比。
5、注意环境保护,以人为本,减少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
6、交通和运输便捷。
7、公用工程联接方便(如各种管网系统)等。
5.2.2 选址方案的确定
从综合情况来看,项目建设地址选择在荆门市域内,自然环境、地理条件、交通运输条件较好,已拥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具备选址建设与运营的可行性:
1、建设地点交通运输方便、快捷、公路畅通,运输能力强;
2、建设地点原料供应有保障,电力供应充足,水资源丰富,能够保证项目建设的正常运转;
3、建设地政府对贸易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相关政策到位,积极性高,工作务实。
6.1 设计依据和原则
6.1.1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规划部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 89—2005)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7、《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
8、《荆门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10、《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1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6--97)
1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1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4、《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
15、《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
1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18、《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19);
19、建设单位提供的1:500地形图
20、建设单位提供的规划设想及相关资料
2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6.1.2 设计原则
1.符合荆门市总体规划要求,建筑要求做到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体现创新产业的时代特征、建筑设计造型现代、构思新颖;
2.满足国土规划部门的规划要求;
3.规划的总体思路是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功能设计应当以体育中心为目标,力争创造一个布局和功能分区明确、配套设施完善、安全舒适的运动场地;
4. 本着满足当前需要,服务长远的原则,做到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经济高效,具有前瞻性;
5.充分利用现有地形高差,建筑呈台地式布置,尽量减少土方量,同时使规划用地得到充分利用,在工程造价与建筑面积之间取得平衡点;
6.建筑设计应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设计标准、准则与规范;
7.建筑和环境应综合考虑防火、抗震和防洪等安全设施。
6.2 项目建筑方案
6.2.1 设计构思
体育中心按照相关竞技体育标准进行建设,功能完备,设施先进,力图为运动员创造良好的比赛和训练环境,为观众创造安全和良好的视听环境,为工作人员创造方便有效的工作环境。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做到节约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
6.2.2 建筑规模
本次新建项目用地面积为6,666.67㎡(折合约10亩),总建筑面积为18,090.00㎡,容积率2.71,建筑系数93.6%,绿地率2.5%。主要建设综合体能篮球训练场馆、办公楼、运动员公寓及消防设置及辅助工程,具体建设内容参照第一章1.1.5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6.3 结构设计方案
6.3.1 设计依据
本工程按照国家现行规范、规程进行设计,主要如下: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20);
《建筑结构菏载规范》(GB50009-201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6.3.2 设计荷载(可变荷载标准值)
1、基本风压:0.45KN/㎡。
2、基本雪压:0.40KN/㎡。
3、风荷载:0.40KN/㎡。
4、雪荷载:0.30KN/㎡。
5、灰荷载:1.00KN/㎡。
6、灰荷载:0.50KN/㎡。
7、屋面荷载:上人屋面为2.00KN/㎡。
8、屋面荷载:不上人屋面为0.50KN/㎡。
9、楼面荷载:2.00KN/㎡加1.00KN/㎡(灵活隔断)。
6.3.3 结构设计
1、基础设计
本项目基础拟采用冲孔灌注桩基础,一柱一桩,桩顶设置桩帽。
2、上部结构设计
本工程上部结构形式采用现浇钢筋砼框架结构,在设计中按规范进行计算,并采取相应的结构构造措施。
围护结构:外围框架填充墙采用240厚墙改砖,内部框架填充墙采用200厚砼空心砖块。砌体填充墙与框架柱及梁之间应按规范要求,设置可靠的拉结措施。
3、主要结构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梁、板柱为C40;楼梯构造柱与过梁为C30。
钢筋:直径≤8,HPB235钢筋;10≤直径≤14,HPB335钢筋;直径≥16,HPB335钢筋;HRB335钢筋;HRB400钢筋。
砌块和砂浆:外围框架及内部框架填充墙均采用砼空心砖块,M5混合砂浆砌筑。
6.4 抗震设计方案
6.4.1 建筑物的结构体系
(1)结构体系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建筑高度、场地条件、地基、结构材料和施工等因素,经技术、经济和使用条件综合比较确定。
(2)结构体系应符合以下各项要求:
①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②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③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④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6.4.2 结构分析
质量和侧向刚度分布接近对称且楼、屋盖可视为刚性横隔板,可采用平面结构模型进行抗震分析,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抗震分析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计算模型的建立,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
(2)计算软件的技术条件应符合本规范及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阐明其特殊处理的内容和依据。
(3)所有计算机计算结果,应经分析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工程设计。
6.4.3 非结构构件
(1)非结构构件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
(2)附着于楼、屋面结构上的非结构构件,应与主体结构有可靠的连接或锚固,避免地震时倒塌伤人或砸坏重要设备。
(3)围护墙和隔墙应考虑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不合理的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
(4)幕墙、装饰面与主体结构应有可靠连接,避免地震时脱落伤人。
6.4.4 结构材料与施工
(1)抗震结构对材料和施工质量的特别要求,应在设计文件上注明。
(2)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最低要求:
①砌体结构材料:烧结普通粘土砖和烧结多孔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
②混凝土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对建筑物其框架柱、框架梁、节点核心区,不应低于C25;构造柱、芯柱、圈梁与其他各类结构不应低于C30。
③普通钢筋宜优先采用延性、韧性和可焊性较好的钢筋。普通钢筋的强度等级、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HRB335级热轧钢筋,箍筋宜选用HRB335和HPB235级热轧钢筋。
(3)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替代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抗震构造措施要求。
通过以上设计,保证项目体育中心建筑达到8度抗震烈度要求。
6.5 公用及辅助工程
6.5.1 给排水工程
(1)设计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37-200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17年版);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
业主及其他专业提供的相关资料。
(2)设计范围
建筑物室内、外给排水系统,消火栓系统,自喷系统,灭火器系统设计。
(3)给水系统设计
1)水源用水
本项目用水为日常的生活用水,水源为城市自来水。
2)给水网管规划
体育中心用水就近接入DN200给水管道,规划管网与周边敷设给水管连成环状管网,以确保供水的安全性。
3)排水系统
规划原则:根据规划用地的地形,就近排放雨水和污水,合理划分排放区域。
室内采用粪便污水与洗浴废水合流排水管道系统。室内地面层(±0.000m)以上的生活污水重力流排出。
为保证较好的室内环境,污水管道系统设有伸顶通气方式。
室外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体制。体育中心雨水经雨水管道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生活污水由化粪池处理后经污水管道收集,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室外道路边适当位置设置平箅式雨水口、收集道路、人行道及屋面雨水。
5)管材
①室内生活给水管采用PPR塑料管,热熔连接。给水立管采用衬塑钢管,卡箍连接。
②室外生活给水管道采用球墨铸铁管给水管,橡胶圈承插连接。
③室外排水管道采用埋地硬聚氯乙烯PVC-U 实壁管(白色),承插橡胶圈连接。
6)抗震设计
为防止地震时给排水管道系统及消防管道系统失效或跌落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及《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中相关条文,应对机电管线系统进行抗震加固,具体深化设计由专业公司完成,并满足以下要求:
每段水平直管道应在两端设置侧向抗震支吊架。
当两个侧向抗震支吊架间距大于最大设计间距时,应在中间增设侧向抗震支吊架。
每段水平直管道应至少设置一个纵向抗震支吊架,当两个纵向抗震支吊架距离大于最大设计间距时,应按规范8.2.3条的规定间距依次增加纵向抗震支吊架。
抗震支吊架的斜撑与吊架的距离不得大于0.1m。
6.5.2 变配电工程
(1)设计依据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2011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2009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2013
《建筑照明计标准》 B50034-2013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201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2009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 50981-2014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2007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50314-2015
相关专业及建设方提供的技术资料。
(2)设计范围
电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及安全措施;
(3)电力配电系统:
根据《荆门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有关规定,片区内用电负荷根据项目建筑面积进行预测。
根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本项目在运动场馆规划1处配电房。
6.5.3 消防工程
1、消防用水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的要求设计,本工程消防总用水量为120升/秒,其中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30升/秒,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为 45升/秒,自动喷淋用水量为45升/秒,消防用水由市政给水管网提供。
2、室内消火栓系统∶每层楼设置若干消火栓箱(单栓口,带20米长水带)。
3、手提式灭火器:根据消防规范有关要求,在需要的场所按需摆设。
4、室外消火栓:沿内部道路设置,并在靠近十字路口,按消防规范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
6.5.4 火灾报警及消防控制系统
1、在体育中心设置消防控制中心,内装火灾报警主机一台,联动柜一台,并设有备用电源,各楼层设置实时计算报警一台、备用电源一套。
2、各层走道、大厅、办公室内均设置火灾报警探测器,以及在走道、电梯前室、各出入口处等公共场所设置手动报警按钮、消防电话插孔、消防广播扬声器、消防警铃等,探测器采用技术性能良好的进口产品。
3、消防配管配线集中汇总到弱电管道竖井的消防中继器,再通过弱电井线槽汇总到消防监控中心。其他按照消防规范及火灾报警规范的有关要求配置。
6.5.5 室外管网等配套工程
1、室外给水管网: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外绿化灌溉用水工程,分别供消防及绿化使用。
2、室外雨水管网:室外地面设置雨水口收集地面雨水,与屋面雨水收集汇总后排入中水回收系统。
3、室外污水管网:室外污、废水通过室外污水管道进入市政污水管网。
4、室外照明: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路灯、草坪灯、建筑物立面泛光照明等。
完整版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国家部门及地方政府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本着客观、求实、科学、公正的原则,在现有能够掌握的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主要就项目建设背景、需求分析及必要性、可行性、建设规模及内容、建设条件及方案、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项目建设的环境保护等方面逐一进行研究论证,以确定项目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可行性,为项目投资主体和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此报告为摘录公开部分。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审批备案、国资委备案、银行贷款、产业基金融资、内部董事会投资决策等用途可研报告可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1.1.2 项目承办单位
1.1.3 项目建设性质
1.1.4 项目拟建地址
1.1.5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1.6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1.7 项目运营规模
1.1.8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范围
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1.5 结论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背景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城市建设发展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需要
2.2.2 荆门市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2.3 推动荆门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2.2.4 改善城市环境,塑造城市景观,树立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的需要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 政策可行性
2.3.2 运营可行性
2.3.3 效益可行性
第三章 行业市场分析
3.1 行业发展现状
3.1.1 市场规模
3.1.2 供应规模
3.1.3 需求规模
3.1.4 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3.2 球类运动行业细分
3.3 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四章 项目运营及设备选型
4.1 项目运营
4.1.1 体育培训
4.1.2 体育赛事举办
4.1.3 活动策划
4.2 设备选型
第五章 建设条件与选址分析
5.1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5.1.1 地理环境
5.1.2 交通运输
5.1.3 经济条件
5.2 项目选址方案
5.2.1 项目选址的原则
5.2.2 选址方案的确定
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
6.1 设计依据和原则
6.1.1 编制依据
6.1.2 设计原则
6.2 项目建筑方案
6.2.1 设计构思
6.2.2 建筑规模
6.3 结构设计方案
6.3.1 设计依据
6.3.2 设计荷载(可变荷载标准值)
6.3.3 结构设计
6.4 抗震设计方案
6.4.1 建筑物的结构体系
6.4.2 结构分析
6.4.3 非结构构件
6.4.4 结构材料与施工
6.5 公用及辅助工程
6.5.1 给排水工程
6.5.2 变配电工程
6.5.3 消防工程
6.5.4 火灾报警及消防控制系统
6.5.5 室外管网等配套工程
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
7.1 环境评价依据及执行标准
7.1.1 环境质量标准
7.1.2 污染物排放标准
7.2 污染控制目标
7.3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7.3.1 施工期污染排放情况
7.3.2 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
7.3.3 施工期水污染防治
7.3.4 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
7.3.5 固废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7.4 环境保护的建议
7.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第八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8.1 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分析
8.1.1 施工作业
8.1.2 用电设备
8.1.3 室内空气质量
8.2 安全措施方案
8.3 消防设施
8.3.1 消防用水
8.3.2 消防设备
8.3.3 消防用电
第九章 循环经济与节能节水措施
9.1 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9.1.1 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
9.1.2 相关标准和规范
9.2 节能措施及效果分析
第十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10.1 项目建设期管理
10.2 项目运营期组织机构
10.3 人力资源配置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1.1 投资估算范围依据
11.1.1 投资估算范围
11.1.2 投资估算参考范围
11.2 项目投资估算
11.3 资金使用和管理
第十二章 财务分析
12.1 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12.2 编制依据
12.3 收入测算
12.3.1 预估说明
12.3.2 项目营业规模估算
12.4 销售税金及附加
12.5 成本核算
12.6 财务评价分析
12.6.1 盈利能力分析
12.6.2 项目盈亏平衡点分析
12.7 评价结论
第十三章 项目风险预测和防范
第十四章 结论与建议
14.1 结论
14.1.1 本项目与产业政策、规划的相符性
14.1.2 项目效益
14.2 思瀚建议
附件:财务分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