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概况
本项目将结合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不同需求特点,完成 16 至 128 排系列 CT产品的研发升级,满足不同临床场景需求,提高公司 CT 产品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地位,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本项目投资总额为 26,693.80 万元,实施主体为万东医疗。
2、项目投资概算
本项目投资总额为 26,693.80 万元,项目投资明细如下: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响应国家政策,顺应市场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和人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医疗机构对于CT 设备的配置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同时,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逐步落实和对基层医疗机构扶持力度的逐渐加大,符合条件的乡镇卫生院逐步开始配置 CT 等大型医学影像设备,基层 CT 设备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2019 年,CT 市场总销售量达到 3,825 台,预计到 2024 年,中国 CT 设备整体销量将达到 6,168 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10.0%。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公司将形成相对完备的 CT 产品体系,提升 CT 产品产能,满足市场持续增长需求,扩大公司 CT 产品的市场影响力。
(2)丰富公司产品类型,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CT 设备具有分辨率高、临床应用广泛等特点,是医学影像设备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 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CT 影像学检查成为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使得 CT 设备在疾病筛查和诊断中的优势以及在基层医院配备的必要性更加凸显,促进了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提升,整体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作为国内医学影像行业的领军企业,公司在 DR、DSA、MRI 等领域均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产品体系,但 CT 产品仍相对单一,难以满足终端医疗机构的多样化需求。通过本项目实施,公司将形成更具市场竞争力、更能满足医疗机构临床需求的 CT 产品体系,产品结构短板能够得到快速补齐,能够助力公司进一步开拓 CT 市场,提升公司 CT 产品市场占有率。
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国家政策支持,CT 设备配置力度不断提升
2018 年 4 月,国家卫健委制定新版《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18年)》,调整了大型医疗设备管理目录,其中 64 排(不含)以下 CT 不再作为乙类大型设备管理,医疗机构采购 64 排以下 CT 不再需要配置审批。2019 年 3 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评价指南(2019 版)》明确指出,对于符合条件的 A 类乡镇卫生院需全部配置 CT,直接扩大了 CT 的市场需求。新冠疫情期间,CT 在疾病筛查和诊断中的优势以及在基层医院配备的必要性更加凸显,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通知政策加大对于 CT 设备的配置力度。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带来 CT 设备需求的大幅增长。
(2)国内 CT 保有量较低,市场增长空间广阔
据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统计,截至 2019 年末,我国 CT 设备保有量为 25,660台;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 2019 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 101.4 万家,其中医院 3.4 万家,每家医院的 CT 保有量仅为 0.75台。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到 2024 年,我国 CT 设备人均保有量预计将增长至 30 台/百万人,年复合增长率约 10%。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有助于产能消化,形成本项目的市场基础。
(3)公司在 CT 生产、技术、市场等方面积累较为深厚
公司建有专门的 CT 生产线和 CT 专用调试屏蔽间,能够完成从探测器组装调试、机架组装调试制到系统联调的全部生产工作。同时,公司建有探测器研发实验室、图像研发实验室、机架研发实验室、系统集成研发实验室等,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现已自主研发了探测器处理技术、CT 机架技术、CT 图像技术等核心技术,并形成多项专利技术,具备发展 CT 产品的技术积累。
此外,公司数十年来深耕影像设备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并建成了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和服务网络,能够快速响应终端客户需求。完善的营销服务及售后处理为公司建立起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将有助于 CT 产品的快速推广和销售,促进新增产能消化,形成项目实施落地的有效保障。
5、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本项目预计建设期 3 年,项目税后内部收益率为 25.77%,投资回收期(税后,含建设期)为 6.16 年,经济效益良好。
6、项目土地、备案及环保等情况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东路 9 号院 3 号楼,该建设地点为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所在地,项目建设不涉及新增土地。截至本报告出具日,本项目发改委备案立项、环评审批等手续尚在办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