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60多年的创新发展,我国已基本掌握航空产品设计、试制、试验和批量生产的关键技术,并已形成具有自主研制能力、相关产品配套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为航空制造业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我国航空制造业体系形成以航空工业和中国商飞这两大央企集团为龙头,以国家新型化工业产业示范基地为依托,众多地方企业、外资企业、合资合营企业、航空高校和科研院所广泛参与的航空制造业产业格局。
①成功迈入“战略空军”,空军发展进入“质变”关键期
21世纪以来,国家军事战略竞争的制高点已转向航空航天领域,空军逐渐成为构建一国海陆空现代化防御体系的核心所在,空军强则国家强,我国安全理念也已沿着“本土防御—近海防御—全球防御”的路径转变。
2015中国国防白皮书《中国的军事战略》首次提出空军按照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要求,实现“国土防空”向“攻防兼备”转变,并有望在2020年成功迈入“战略空军”门槛,空军发展将进入新阶段,未来军费开支向空军倾斜已成为必然趋势。
2018年11月在珠海举行的“庆祝人民空军成立69周年记者见面会”上,中国空军宣布了中国空军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规划:
第一步,到2020年基本跨入战略空军门槛,初步搭建起“空天一体,攻守兼备”战略空军架构,构建四代装备为骨干、三代装备为主体的武器装备体系,不断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
第二步,在实现2020年目标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全新的空军军事力量体系,推进空军战略能力大幅提升;再过一段时间,全面实现空军军事理论、组织形态、军事人员、武器装备现代化,基本完成空军战略转型,到2035年初步建成现代化战略空军,具备更高层次的战略能力;
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战略空军,成为总体实力能够支撑大国地位和民族复兴的强大空天力量。我国自主研制的军用航空器的机型谱系分布较广,包括战斗机、轰炸机、攻击机和战斗轰炸机在内的作战飞机及运输机、教练机、加油机、预警机、无人机等。随着我国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增强,我国军机性能实现跨越式提升,为“战略空军”的实现打下基础,我国军用航空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②政策推动力度升级,行业迎来发展良机
近年来,国内军用航空领域利好政策频繁出台,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航空零部件制造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有关部门相继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国的军事战略》《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中长期发展规划,对军用航空领域产生深度的积极影响。
党的十九大为中国军队标定了醒目的强军兴军目标,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2050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未来航空制造业的高景气度有望维持数十年,助力我国向航空强国迈进。上述政策的实施,加快了民营航空零部件制造企业发展的步伐,使之成为我国航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军机数量位居世界第三,总量扩充、换代升级迫在眉睫,市场规模或达万亿
在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和国家政策推动下,我国军用航空呈现“井喷”式发展势头,已跻身于能同时研制先进的歼击机、歼击轰炸机、直升机、教练机、特种飞机等多种航空装备的少数几个国家之列。
根据Flight Global发布的《World Air Forces 2020》,截至2019年,我国共有军机3,210架,位列世界第三,战斗机、轰炸机、攻击机、运输机和无人机等主要机型数量也初具规模,机型谱系分布相对完整。
相比较而言,美国军用飞机的数量遥遥领先,达到13,266架,相当于中国的4.13倍,占世界军用飞机总数的25%,位居世界第一;俄罗斯军用飞机数量4,163架,占世界军用飞机总数的8%。与美国相比,我国各类军机在数量上都有很大差距。
从军机结构来看,当前我国空军战斗机仍以二代机、三代机为主,新一代先进战斗机型占比较小。美国空军战斗机以F-15、F-16、F-22等机型为主,并已全面淘汰二代战斗机。
目前,我国军用飞机正处于更新换代的关键阶段,军用航空制造业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在“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新时代战略要求下,我国空军装备换
代升级迫在眉睫,军机换装将进入高峰期,为航空零部件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未来20年新一代先进战斗机型将成为我国空军主力战机。
根据中信证券研究所预测,未来20年,我国二代机全部被替换,新一代先进战斗机型比例提升,轰炸机、运输机和教练机等其他机型列装数量大幅增加。在不考虑零部件备用和维修服务的情况下,预计未来20年增量飞机的价值约2,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4,8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