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的场景拓展已经逐步由 C 端零售场景逐步扩容到 B 端和 G 端应用场景,商业银行因“二元体系”的运营关系,在以数字人民币为核心、以数字钱包为载体的新型支付结算体系中占有先机,不应仅局限于发挥法定数字货币账户管理、安全管控的作用,更是要借助数字人民币拓展领域,结合自身多元化金融资源禀赋提升用户粘性。
随着推广范围的持续扩大,对于用户的影响也将逐步深入,商业银行一方面应该积极寻求试点资格,另一方面应该抓住数字人民币带来的支付体系导流,通过完善自身的生态建设去提升客户粘性。
1、C 端小额零售场景快速渗透,推动支付生态变革
基于数字人民币 M0 的定位以及“央行-商行”的二元运行体系,数字人民币 C 端小额零售场景值得重点关注。从个人消费过程来看,数字人民币松耦合、双离线以及匿名可控是其突出的相对优势,结合其性能优势以及法币属性,有望对于目前以支付宝和微信两大支付巨头的场景实现渗透,各类消费生态有望得到重塑。
对银行而言,抓住数字人民币推广过程的导流机会,提升用户粘性是重中之重。我们参考支付宝流量转化的过程,蚂蚁集团(支付宝)通过协同阿里生态叠加自身打造的数字生活平台,创造了海量的生活和商业场景连接 C 端用户和 B 端商家,通过提供数字支付工具打造交易闭环,同时积累了丰富的客户洞察作为底层数据,协同外部金融机构根据积累的底层数据开发创新产品满足客户金融服务需求进一步沉淀客户资产,实现流量变现的同时,增强客户对整个生态的粘性。
目前数字人民币已经可以覆盖支付宝生态中的绝大多数场景,场景渗透有望持续提速,银行在抓住支付流量的同时,更应该注意自身生态的建设,通过开放银行等方式完善自身的生态体系,优化客户的体验,将支付客户转变为高粘性客户。
2、B 端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多元化金融服务留存客户
目前国内 B 端尚未形成完整的商业模式,但 B 端支付业务作为 C 端零售场景的延伸是国内数字人民币试点的重要过程,国内商业银行已经在贷款发放、工资结算等方面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相较于传统的采购支付方式,数字人民币兑出兑回的零费率模式将得到众多企业的青睐,而打通企业级支付后,DCEP 凭借支付贯穿企业运营中各个环节场景,借助现金流运行沉淀出足够的数据,进而加速中小商户的数字化进程,对于供应链核心企业而言,更能够帮助其完善上下游供应链等细分场景,增加其日常的运营效率。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可以利用自身在金融服务领域的专业优势和客户基础,提供定制化的数字货币服务,拓展其在信贷、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等业务领域的服务范围,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和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例如农业银行 22 年首次发放 150万元数字人民币普惠贷款,中国银行昌江支行成功发放 4300 万数字人民币大额贷款,中国银行重庆高新分行也在 23 年成功落地针对某高新产业公司的数字人民币贷款 2400 万元。
3、政策引导拓宽 G 端场景应用,银行介入强化银政关系
借助政府力量,数字人民币可以通过指定运营机构优先接入薪资发放、党费缴纳、交通罚没、医疗挂号、补贴发放等高频政务场景,设立数字人民币专用服务通道和业务办理窗口,培养社会公众使用数字人民币的支付习惯。此外,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以及社会企业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资金往来业务,对数字人民币生产经营的应税行为实行减免优惠。
同时,数字人民币的可追溯性与智能合约功能可以加强政府的治理能力,助力解决跨政务层级监管难、效率低等问题。从商业银行自身来说,商业银行可借助政府机构在提升支付系统效率、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效果以及加强财政资金监管等方面的需求日益迫切的机遇,参与数字货币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提供技术平台支持、协助构建和维护数字货币钱包系统等。此外,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自身广泛的分支网络和客户服务经验,为政府提供包括数字货币发行、分发和回笼等在内的全方位服务。
通过参与政府的数字货币项目,商业银行不仅可以加深与政府的合作关系,还能够增强自身在新兴市场中的竞争力。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数字货币拓展其在公共服务支付、政府采购、税收征管等领域的业务,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支付结算方案,助力政府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同时,这也是商业银行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收入来源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