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 芯片通常包括三大主要部分:运算内核、嵌入式存储器和各种外设。当前 32 位的运算内核主要是基于 Arm® Cortex®-M 内核架构,由于其良好的生态以及极佳的可拓展性,逐渐成为全球消费电子和工业电子产品的核心。
存储器则包含嵌入式 SRAM 和 NOR Flash,它们的容量和速度直接决定了 MCU 的程序存储量和运行速度。各种外设包括各类通讯接口、传感器、时钟、定时器和模数转换(ADC)模块等,它们决定了外接设备数量和种类。
(1)MCU 的市场规模
根据 IC Insights 的数据显示,全球 MCU 产品出货量从 2015 年的 220.58 亿颗增长至 2020 年的 360.65 亿颗,其市场规模从 2015 年的 159.45 亿美元增长至2020 年 206.92 亿美元。
IC Insights 预测,2026 年全球 MCU 市场规模将从 2020 年的 207 亿美元增长至 285 亿美元。
据 IHS 数据统计,2019 年中国 MCU 市场规模达到 256 亿元。由于中国物联网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增长速度领先全球,带动下游应用产品对 MCU 产品需求保持旺盛,中国 MCU 市场增长速度继续领先全球。2020 年中国 MCU 市场规模超过 268 亿元,较上年相比增长 5%。
未来 5 年,随着疫情影响的逐步降低,全球经济形势将逐步好转,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并持续增强,在物联网、新兴医疗电子及新能源等应用领域快速发展等有利因素的影响下,中国 MCU 市场将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思瀚产业研究院预计,2021-2026 年,我国 MCU 市场规模将保持 8%的速度增长,至 2026 年,我国 MCU 市场规模将达到 513 亿元。
MCU 按照处理器的数据位数可以分为 4 位、8 位、16 位和 32 位。处理器的位数越高,其运算速度越快,支持的存储空间越大,外设接口也就越多,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的市场需求。8 位适用于计算量较小的产品,如 LCD、小家电、玩具等;32 位则适用于计算量稍大的产品,如汽车电子及工业控制领域等。从全球范围内看,32 位 MCU 逐渐成为主流。根据 Gartner 统计,2020 年,全球 32 位和 8 位 MCU 市场规模占比分别为 59%和 23%,其次为 16 位 MCU(17%)。
(2)MCU 下游应用市场发展趋势
MCU 的下游应用市场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消费电子、医疗电子等领域。据 IC Insights 数据,2019 年全球 MCU 下游应用主要分布在汽车电子(33%)、工控/医疗(25%)、计算机(23%)和消费电子(11%)四大领域。
在中国,MCU 产品主要被应用于五大领域,分别是消费电子、计算机、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和 IC 卡。其中,消费电子市场占比最高,达 26.2%,汽车电子 MCU 应用的市场份额为 15.2%,占比相对较低,这与全球市场的 MCU 应用分布存在一定差异。
1)汽车电子
MCU 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汽车电子中。随着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带来的技术变革,MCU 在新型汽车领域扮演着相对重要的角色,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大到车体控制、仪表盘、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VI)、通信系统、高级安全系统、ADAS 自动驾驶,小到车窗控制、电动座椅、倒车雷达和钥匙等都需要 MCU 来进行控制,一辆电动汽车上的MCU数量目前可达几十颗,将来可能会有上百颗。
Global Market Insights 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超过 2,400 亿美元,预计从 2021-2027 年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 6%。
据 IC Insights 预测,全球车用 MCU 销售额在 2020 年接近 65 亿美元,并在2023 年达到 81 亿美元。Global Market Insights 数据预测,2020 年汽车市场 MCU规模占到了整个 MCU 市场份额的 35%,这一比例将维持 10%左右的增长率直到2027 年。
2)工业控制
MCU 是实现工业自动化的核心部件,如步进马达、机械手臂、仪器仪表、工业电机等。工业 4.0 时代控制设备复杂度提升,工业 MCU 单机使用数量持续增长。以工业机器人为例,一般每台需使用十余颗 MCU 芯片。根据 Prismark 统计,2019 年全球工业控制的市场规模为 2,310 亿美元,预计至 2023 年全球工业控制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2,600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3%。根据赛迪顾问的数据,2020 年中国工业控制市场规模达到 2,321 亿元,同比增长 13.1%。2021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2,600 亿元。
3)物联网设备
目前,物联网设备主要基于 MCU 平台开发,其基本构成为 MCU、存储器、传感器、网络模块及供电电池等。据 GSMA(全球移动通信联盟),2019 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达到 120 亿,预计将于 2025 年达到 246 亿。
根据 Fortune BusinessInsight 数据,2019 年全球 IoT 的市场规模为 2,507.2 亿美元,这一数字在 2027年预计将达到 14,631.9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4.9%。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19-2021 年中国物联网市场预测与展望数据》,预计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保持 20%以上的增长速度,到 2021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26,251.3 亿元。随着物联网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对 MCU 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加。
4)消费电子
MCU 被广泛用于各类消费电子,如手机、TWS 耳机、智能可穿戴设备及家电等。Global Market Insights 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消费电子市场规模超过 1 万亿美元,预计 2021-2027 年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 8%。消费电子市场规模的增长,将带动对 MCU 需求的增加。
5)人工智能
随着人工智能从云端向终端设备的转移,越来越多的应用采用边缘计算,将云端训练过的 AI 算法模型嵌入到终端设备上,实现终端设备上的推理运算能力。例如,中高端的 TWS 耳机加入语言关键词识别功能和主动降噪功能就是 AI 在边缘终端的应用之一。边缘 AI 与 MCU 芯片相结合,具有低功耗、低成本、高实时性和开发周期短等特点,会加速汽车电子、工业物联网和消费类电子的智能水平,从万物网络互联发展到万物智能互联。因此,MCU+边缘 AI 模式会大大提高 MCU 在未来几年的市场用量。
(3)MCU 行业竞争格局
目前,全球 MCU 供应商以国外厂商为主,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根据英飞凌披露的 2020 年投资者关系报告显示,2020 年全球 MCU 市场主要被瑞萨、恩智浦、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及微芯科技等厂商占据,前五大厂商合计市场份额达75.6%。
中国 MCU 市场主要被意法半导体、恩智浦、微芯科技、瑞萨及英飞凌等国外厂商占据,国内厂商的市场占有率较低,国内最大的 MCU 销售厂商之一兆易创新 2020 年的销售收入规模为 7.5 亿元人民币,国内市场占有率不足 3%。
从应用领域看,国外厂商 MCU 产品种类齐全,覆盖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及工业控制等领域,且产能分布较为均衡。汽车电子对MCU产品的性能要求很高,同时也是 MCU 市场份额占比最高的应用领域。据 Strategy Analysis 数据,全球以及国内车载 MCU 市场主要由恩智浦、瑞萨、英飞凌、德州仪器、微芯科技占据,共占约 85%的市场份额。而国内厂商 MCU 产品主要集中消费电子和家电领域。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