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锂电池行业基本情况
我国是 1998 年引进锂电池相关技术,经过二十余年的电池材料开发、产业链发展、适应领域的扩展以及技术专利布局,电池寿命和其他性能快速提升,应用领域得到有效扩展。
特别在新能源汽车政策引导下,新能源车产业示范运行推动了动力锂电池的快速发展,我国锂电池行业已逐渐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应用领域不断延伸的朝阳行业,GGII 认为 2010-2030 年是我国锂电池成长期。
根据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和 GGII 数据显示,2023 年我国锂电池出货量达到 885GWh,占全球锂电池出货总量 1,202.6 GWh 的 73.6%;相较 2016 年国内出货量 63.3GWh,占全球 125GWh 出货总量的 50.6%,均有明显的增长。产业链上,不管是锂电池阳极、阴极、电解液、隔膜,还是锂电设备等,我国均已形成相应的头部企业;并在此基础上助推、形成了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等在内的全球领先的锂电池供应商。
根据锂电池应用领域差异,将锂电池分为动力、储能和消费锂电池(其中包括 3C 电子、小动力和电动工具)3 类;除发展较早的电子消费锂电池外,其他应用领域的锂电池近年来正快速发展。
工信部和 GGII 均将动力和储能锂电池作为锂电池行业主导产品,相应锂电池市场与新能源汽车及新型储能关系密切,因此又可统称为新能源锂电池。在“双碳目标”下,新能源锂电池发展迅速,2023 年其市场占比为 94.5%,相比2016 年市场占比 53.6%,已大幅提高。
在国内新能源锂电池应用领域,2023 年动力锂电池出货量是储能锂电池的 3.1 倍,GGII 预测:
①动力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未来仍有数倍的增长空间;2025 年全球动力锂电池预计出货量将达到 1,730GWh,国内市场仍会维持全球最大动力锂电池市场地位,市场份额将稳定在 70%以上(即 1,250GWh)。
②“双碳目标”将成为锂电储能核心驱动力,我国储能锂电池需求将处于爆发期,2025 年将达到 430GWh。综上,2023 年-2025 年,国内动力锂电池和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年复合增长率将分别达到 40.9%和 44.5%。
(2)我国新能源锂电池市场分析
目前我国动力锂电池在全球市场中已占据了相对领先的地位。根据 GGII 数据,2023 年全球前十动力锂电池供应商占据了 93.7%市场份额,而国内品牌企业占 6 家,占据了全球约 63.2%的市场份额。通过对比 2022 年相关数据,国内企业 2023 年市场占有率增长了 3.95 个百分点;除三星 SDI 外,2023 年大部分日韩企业市场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宁德时代连续多年位列全球最大的动力锂电池供应商,2023 年市场份额达到了 35.9%。
在国内市场竞争中,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数据显示 2023 年国内排名前十的动力锂电池制造商占据了 94.8%国内动力锂电池市场份额,行业内的主要企业影响着国内动力锂电池的发展方向。
在全球新能源车销售渗透率加速、动力锂电池供需偏紧,以及境外建厂面临的投资成本、政策风险和产业链配套不足的背景下,国内主要动力锂电池制造商主要选择了立足境内、供应全球的经营策略;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为代表的国内主要制造商均已加大国内产能扩张力度。储能锂电池与动力锂电池发展具有一定协同性。
在降碳减排相关政策背景下,国内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已在明显增加,2023 年其出货量同比增长了58.46%;而且动力和储能锂电池结构总体相似,发展较好的锂电池制造商往往在动力和储能锂电池市场均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作为全球领先的动力锂电池制造商均在储能锂电池领域有较多的涉足;全球主要的新能源车制造商比亚迪、特斯拉也借助其对锂电池的研究优势介入到储能领域,如特斯拉 2021 年储能业务装机量约 4GWh。
(3)锂电池出货量增长对本行业需求的影响
①各种外形特征锂电池对铝板带箔产品的需求
根据锂电池电芯外形特征,锂电池可以分为圆形、软包和方形三种。其中,圆形电池电芯的包装材质是钢壳或铝壳构成;软包电池电芯由铝塑复合膜作为封装材料,铝塑复合膜是由尼龙层、热封层和铝箔等共同构成;而方形电池电芯的外壳、盖板、防爆片、极耳等主要结构件主要由铝板带加工形成。
三种外形特征的锂电池在动力锂电池中均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圆形动力锂电池是新能源车龙头企业特斯拉最早认可的一种形式,松下是该类电池的最主要供应商;软包电池是欧洲车企如大众、戴姆勒等主要采用的一种动力锂电池,LG 是该类电池的最主要供应商;而方形电池能量强度高,工艺成熟,是国内动力锂电池供应商生产的主要电池形式,比亚迪、宝马等车型均采用该种方式。随着特斯拉中国工厂的量产,在其标准续航版 Model 3 和 Model Y 也使用了成本更低、空间使用率更高的方形电池替代原使用的圆形电池。
储能与动力锂电池的电芯类似,也是由前述三种不同形状的电芯组成。GGII 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储能主要应用于电力储能、通信储能、便携式储能和家庭储能 4 个方面;其中,电力和通信储能应用占据市场的主要地位,2021 年约占市场出货量的 81.1%,而其均以方形电池为主;便携式储能以圆柱电池为主,而家庭储能则较为多元化、三种形状电池均有应用。
根据以上分析,锂电池对本行业的市场影响因素在于:A、国内主导锂电池为新能源锂电池,即动力和储能锂电池,其出货量对本行业产品市场需求影响较大;B、新能源锂电池的结构件需要铝板带产品,其中方形动力锂电池和电力/通信储能锂电池对此影响较大;C、鉴于锂电池正极集流体均采用铝箔,虽然软包电池的电芯封装材料也含有铝箔但总量相对较小,因此,锂电池铝箔需求主要来自于锂电池正极集流体。
②方形动力锂电池对铝板带需求分析
根据上市公司公开资料、证券研究机构对相应成本构成分析,结合自身产品售价情况测算,方形动力锂电池的结构件(注:主要是电芯外壳及其组件,未涉及水冷板、PACK 箱体等,后同)所需铝板带约为 1,400-1,900 吨/GWh。根据近年来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和未来预计出货量,可以推算出国内方形锂动力电池结构件对铝板带需求。
根据测算,国内方形动力锂电池所需铝板带量预计将由 2023 年的 79.0-107.2 万吨增长到 2025 年的 122.5-166.3 万吨,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 24.5%。
由于锂电池行业在 2023 年采取了去库存和谨慎库存政策,而本行业生产的铝板带产品主要供给予结构件制造商,再进入锂电池企业。因此,2023 年锂电池行业库存变化对基材铝板带的实际出货量影响较大。按照 2022 年-2025 年国内方形动力锂电池所需铝板带量进行测算,该期间铝板带需求复合增长率为 26.7%。
③锂电池对铝箔需求分析
A、主要类型的锂电池正极集流体所需铝箔测算
鉴于新能源锂电池占锂电池比率较高(2023 年占 94.5%),发展较快;且相应铝箔要求的综合性能指标较高,因此主要以该类锂电池正极集流体铝箔需求作为行业需求量分析。2023 年我国动力和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分别达到630GWh 和 206GWh,预计 2025 年分别达到 1,250GWh 和 430GWh;根据行业统计数据4,锂电池正极集流体铝箔用量为 600-800 吨/GWh。因此,2022 年和 2023年我国新能源锂电池正极集流体所需铝箔分别为 36.6-48.8 万吨和 50.2-66.9万吨,2025 年预计需求量将达到 100.8-134.4 万吨。
B、铝塑复合膜所需铝箔测算
按照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分析,2021 年我国企业铝塑膜销售10,000 万 m2;如 2025 年至少占领除软包动力锂电池外的其他市场,则国内企业铝塑膜销售将达到 35,000 万 m2,对应铝箔需求量(按照铝密度 2.7 吨/m3,该类铝箔厚度为 0.03mm-0.05mm 测算)将由约 0.8-1.4 万吨增长到 2.8-4.7 万吨,总量相对新能源锂电池正极集流体所需铝箔量较低。
④总论
根据以上分析,作为新能源锂电池主要构成部分,我国方形动力锂电池结构件对铝板带需求量较大,2022 年对应市场规模约为 60.2-81.7 万吨,2023 年对应市场规模约为 79.0-107.2 万吨,2025 年预计达到 122.5-166.3 万吨;主要由新能源锂电池正极集流体构成的锂电池铝箔需求,2022 年对应市场规模约为 36.6-48.8 万吨,2023 年对应市场规模约为 2023 年的 50.2-66.9 万吨,2025 年预计达到 100.8-134.4 万吨。
因此,2022 年-2025 年锂电池对铝板带箔相关需求总体将保持约 32.1%的年复合增长速度,2023 年-2025 年锂电池对铝板带箔相关需求总体将保持约 31.5%的年复合增长速度。如果进一步考虑储能锂电池、消费锂电池等对铝板带箔需求,行业市场空间将更大。
(4)行业需求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本行业产品相应市场需求与国内锂电池出货量密切相关,目前国内锂电池已形成动力锂电池为主导、储能锂电池高速发展的市场发展格局,相应的市场均对应新能源加速转型需求。2023 年 6 月欧盟通过了《欧盟新电池法》,标志着欧盟关于电池和废电池的规定将迎来全面改革,也意味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动力储能电池进入欧盟市场将直面“绿色贸易壁垒”挑战。
①影响动力锂电池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
新能源车可分为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目前全球市场中,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占比在 99.5%以上,其均采用动力锂电池。从中国、欧洲和美国这三个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和销售地情况分析,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接受度不断提升,使得动力锂电池对铝板带箔的市场需求已被认为是 1888 年铝工业化生产以来,目前唯一以高速、较长时期持续增长的单一下游产品需求。
根据《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年报 2021》(工信部),近年来,全球新能源车的销量持续呈强劲增长趋势,销量在 2017 年、2018 年和 2020 年分别突破了100 万辆、200 万辆和 300 万辆大关。据 Clean Technica 数据,2023 年度全球新能源车销量 1,368.93 万辆,同比增长 35.7%。在新能源车良好降碳减排效应、技术研发能力提升背景下续航里程和安全系数大幅提高、良好的智能化驾驶体验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逐步实现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向,国内市场对具有高性价比的新能源汽车认可度在不断提升。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 年度国内新能源车销量达到了949.5 万辆,销售渗透率 31.6%,占全球销量的 69.4%,我国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
从 2005 年到 2015 年,10 年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渗透率才突破 1%;2016年到 2021 年 5 年时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渗透率从 1%提升到 13.4%。随着2023 年我国新能源车销售渗透率超过 31%,新能源车带来的汽车电动化趋势已不可阻挡。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认为“到 2030 年,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渗透率有望达到 70%”。
按照 2023 年我国汽车销量 3,009.4 万辆计,相应市场空间巨大。欧洲已实施了较为激进的减排政策及新能源补贴政策。2021 年 7 月欧盟正式提出《Fit for 55》法案,该法案计划 2030 年起将新车的平均碳排放相对1990 年降低 55%,且要求 2035 年起新车注册全部为零排放;占汽车市场销量的90%以上的欧洲八国(德国、法国、英国、挪威、意大利、瑞典、西班牙和荷兰),2023 年新能源车销量约 222.7 万辆,同比增长 7.3%,新能源车销售渗透率达 22.7%。
而且,欧洲新能源车补贴政策退坡程度相对国内较小,德国、西班牙等将其延期到了 2022 年和 2023 年,法国、荷兰仅仅小幅度退坡,因此该区域市场预计将保持强势。2023 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 146.5 万辆,同比增长 48.6%,全年新能源车销售渗透率为 9.1%。拜登政府提出了 1.75 万亿美元的《Build BackBetter》法案。
该法案拟在 10 年内大幅扩大电动汽车税收抵免,其不仅将原政策单车最高税收抵免金额从 7,500 美元提高到 1.25 万美元,还将单一车企只能获得累计 20 万辆的额度限制予以取消。如果该法案通过,将大幅促进美国新能源车市场销售,可能复制 2020 年-2021 年我国新能源车市场高速增长的状况。
综上,新能源车在中国与全球的发展趋势表明:“全球汽车电动化已突破临界点,进入陡峭增长期”(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院士),而我国锂电池在全球市场中所具有的优势市场地位,将为本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
②影响储能锂电池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
国内储能锂电池市场需求主要来自国内外储能装机需求。其中,政策引导和成本下降是国内需求大幅提升的主要原因。国内已出台系列政策,大力发展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产业;而光伏和风电均属于不稳定能源,需要配套储能实现价值,因此“新能源发电+储能”成为了满足电网规定获取并网资格的必备条件;国家密集出台政策促进电网侧的辅助服务,如《电力并网运行管理规定》《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办法》《“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电力市场与储能重磅政策,明确了储能市场化运营的发展方向,从而构建了可贯穿到用户侧的电力成本传导机制与可覆盖低碳清洁化外部性的全社会成本疏导体系。
此外,在动力锂电池规模推广下,国内锂电池储能领域成本已快速下降,储能电芯和储能系统成本均有降低,储能锂电池市场化基础较为明确;而在能源价格高企背景下,更多的工商企业也将提高储能需求。上述因素将总体推动国内需求的高速增长。
在海外,相应经济体采用的“降碳减排”政策和新能源补贴政策等,以及市场化机制带来的高收益,储能项目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性;伴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比率提升,锂电池成本下降,以及电价上涨,储能应用的经济性持续改善;而海外使用三元电芯的锂电池储能电站失火爆炸事故,以及国内广泛应用的磷酸铁锂电池成本降低,又有效促进了国内锂电池产品的海外市场认可度。
如宁德时代进入了特斯拉 Megapack 储能产品供应链,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分别拿下了美国储能系统集成商 Powin 储能锂电池 GWh 级别的订单,华为也中标沙特 1.3GWh 红海新城微电网项目。因此,作为碳中和的关键环节之一,其他经济体的储能系统建设为国内储能企业带来良好的市场机遇。
③2023 年国内锂电池产业链采用了谨慎的库存政策
随着《关于 2022 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财建[2021]466 号)执行到期,2023 年起消费者购置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予以取消。消费者提前购买新车的因素,使得 2023 年 1 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环比和同比数据分别下降了 49.9%和 5.3%,销量环比“腰斩”大幅超出锂电池产业链心理预期。
而在 2022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 95.95%的背景下,国内整车厂和电池厂均存在较高的电池备库量:2023 年开年部分电芯企业的库存在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从 2023 年始锂电池产业链均采用了降库存操作,“去库存为锂电池企业一季度主旋律” 。为保障、提升市场占有率,特斯拉首先采用了“以价换量”策略,其他新能源车企也纷纷跟进;而燃油车也采取了降价方式予以阻击。
虽然 2023 年国内新能源车实现销售 949.5 万辆,同比增长 37.9%,但是在新能源车厂商“以价换量”策略下,电芯价格出现 50%左右的降幅;同时,锂电池主材碳酸锂价格在 2023 年也发生大幅波动——2023 年 1-4 月,碳酸锂价格下跌 67%,4-6 月又上涨 67%,6-12 月再次下跌 67%,其价格波动已从往常数年波动周期缩短至数个月,全年跌幅达到了 80%;
受前述因素影响,2023 年国内锂电池行业普遍采取了低库存、高周转的谨慎策略,2023 年底多数电芯企业的库存水平已经降至1 月甚至更低的水平。
(5)行业供给情况
美国铝业等跨国公司曾是国内方形动力锂电池所需铝板带箔产品的最主要供应商。但随着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出货量的明显提升,国内铝压延企业逐步提高了对相关产品的研发力度,已切实有效地切入到该市场中;一批有实力的行业企业已逐渐成为国内锂电池新增铝板带箔需求量的主要供应商。
其中,中铝高端、鼎胜新材(铝箔产品)和永杰新材等均对此领域有较早的研发与投入,已获得了下游核心客户的认证,并已切实把握了动力锂电池持续增长所带来的行业机遇,相应铝板带箔出货量持续增加。
从总量角度分析,2021-2022 年间锂电池行业主要企业发展较快,已纷纷通过保供协议、入股上游企业等方式与本行业相应产品供应商形成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总体体现产品供给紧张。锂电池行业在 2023 年一季度采取的“去库存”策略,以及全年采用的谨慎库存策略,使得 2023 年下游行业的实际需求放缓;在行业“以销定产”模式下,行业供需整体相对平衡。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