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
汽车行业中胶粘剂的更大增量来源于新能源汽车,如果将动力电池比作新能源汽车的心脏,胶粘剂则是实现心脏持久动力的肌膜组织: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的增加,使得新能源汽车相比于传统汽车的用胶量提升 200%-300%。
精密功能材料在新能源车应用如下:
汽车电子、装饰:OCA 光学胶膜材料、节能环保材料、超轻车身材料、汽车防爆、防尘、防油污等贴膜,汽车电子导电材料,汽车阻燃材料。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电池内部耐电解液固定材料;电池外壳绝缘胶带;电极材料及电池隔膜:高性能导热界面材料;铝塑复合膜包装材料等。
根据思瀚数据,2023 年全球汽车胶带市场规模达 368.03 亿元,中国市场为 114.09 亿元,预计至 2029 年全球汽车胶带市场规模将会达到 493.03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 4.7%。新能源汽车发展重点在于电池系统,这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及安全性问题,动力电池的容量和能量密度直接决定了续航里程的长短,电池的热管理系统则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
新能源汽车用的 CTP 结构电池包,在设计上省却或大幅省去中间模组部件,转而使用大量胶来连接固定电芯。这些胶类的应用主要有两大需求点:第一类为结构胶,即以结构粘接为主,兼顾一定的导热作用,对于强度、柔韧性、耐老化、阻燃绝缘和导热性都提出了较高的性能要求;第二类为导热胶,即以导热粘接为主,胶粘剂应用的目的是将电芯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导出到外部的散热部件,实现热管理的部分功能作用,兼顾结构粘接要求,CTP 结构下导热胶在电芯之间、电芯与液冷板之间实现均衡散热,从而使得电芯温度和电芯间的温差下降。
散热系统降低热失控风险,阻燃材料则可以进一步避免事故发生。传统的电池模组采用PP、ABS、PVC 等阻燃塑料隔板将单体电池相互隔开,一方面降低能量密度,另一方面并未起到热隔离保护作用,还容易造成电池温度过高导致隔板溶解、着火等问题。
气凝胶是目前可知的导热系数最低的固体材料,气凝胶绝热毡、隔热板、隔热纸等产品的隔热性能最高可达普通产品的 5 倍之多,加之优良的防火阻燃、柔软抗冲击、隔音降噪等功能。气凝胶的广泛应用带动了其封装材料如 PET 压敏胶、热熔胶等产品的大量需求。
近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据乘联会数据统计,近年来全球电动汽车的销量取得大幅成长,随着技术的进步,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和性能表现逐步升级,各国政府的扶助政策和激励措施促进了新车型不断进入市场。同时伴随消费者习惯改变、配套设施普及等因素影响不断深入,2023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已达 1,465.3 万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占比世界新能源 63.5%
受益于一线城市纷纷取消限行限购、各地政府密集出台系列补贴措施、新能源汽车产品线技术逐步完善,2016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2017 年市场继续保持较快增速。2019 年受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等影响,呈现小幅下降。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 2023 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958.7 万辆和 949.5 万辆。
b、动力锂电池市场规模
双碳背景下,我国的能源结构将加速升级。消费电子、电动汽车和储能是锂电池三大应用领域,前二者是目前主要的需求来源。目前,消费电子增量平缓,储能电池领域的落地短时间尚不明朗,锂电池需求增长贡献率主要来自于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市场。
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 886GWh,同比增长 35%。其中,动力电池市场出货量 630GWh,同比增长 31.25%,主要受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和动力锂电池海外出口带动。2013 至 2023 年间,中国动力锂电池产量从 1.4Gwh 增长到 630Gwh,近十年复合增长率为 84.21%。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