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淤泥处理主要是针对水体治理过程中疏浚等环节产生的大体量淤泥进行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避免直接堆放与排放产生的二次污染。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河流湖泊众多,自然和人为原因叠加致使河流湖泊产生大量淤积,一方面影响河道湖泊的通航、过水行洪和库容等能力;另一方面极易造成黑臭水体的产生,水质污染较为严重。
根据生态环境保护部发布的《2021 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1 年全国地表水监测的 3,632 个水质断面(点位)中,Ⅰ~Ⅲ类比例为 84.90%,劣Ⅴ类比例为 1.2%,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河流流域方面,全国 3,117 个河流水质断面监测点中,Ⅳ类、Ⅴ类及劣Ⅴ类合计占比 13.0%;湖泊水库方面,全国 210 个重要湖泊、水库监测点中,Ⅳ类、Ⅴ类及劣Ⅴ类合计占比 27.1%。
数据来源:2021 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针对上述水环境污染的治理,主要包括截污、疏浚清淤及淤泥处理、调水、生物修复等环节。作为水利疏浚、环保疏浚为主的疏浚工程的关键环节,河湖淤泥处理对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