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包括“未来工地”建筑数智化管理平台研发与建设项目、基于人工智能与工业协同的应急建筑快速建造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以及钢构件长焊缝机器人焊接工作站系统研发与应用项目,预计总投资为 14,052.00万元。
1、“未来工地”建筑数智化管理平台研发与建设项目
(1)项目基本情况
本项目计划在公司智慧工地平台、建筑工业化平台基础上,整合基础平台、迭代业务功能,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和价值挖掘,打造涵盖“智慧工地”、“建筑工业化”等多种业务场景的建筑数智化管理平台。
本项目将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工地项目、建筑工业化业务的全过程、信息化高效管控,并基于业务数据库基础,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数字化技术加强数据分析和治理,将信息交换的媒介从数据、信息提升到知识、智能,实现智能、知识转变系统交互,更好地助力企业管理决策、产业生态优化和业务精准服务。
(2)项目实施主体
本项目实施主体为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项目投资计划与经济效益
本项目预计总投资为 7,652.00万元,其中募集资金投入 6,095.00万元。本项目不直接产生收益,本项目实施后,将提升公司业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以科技推动业务升级,实现全面降本增效,夯实公司长期发展的竞争优势。
(4)项目实施进度
本项目实施周期为 3年。
2、基于人工智能与工业协同的应急建筑快速建造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
(1)项目基本情况
本项目通过研发设计面向极限工期的应急建筑一体化快速建造体系研究、基于工业级模型的应急建筑快速设计技术、面向平战结合的应急建筑核心构件智能制造技术、融合工业协同与模块化施工的快速建造技术研发四大模块,并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协同等技术,打造面向应急建筑的一体化快速建造平台。
(2)项目实施主体
本项目实施主体为公司全资子公司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项目投资计划与经济效益
本项目预计总投资为 4,000.00万元,其中募集资金投入 3,360.00万元。本项目为研发项目,不直接产生收益,本项目的实施将为公司未来业务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4)项目实施进度
本项目实施周期为 3年。
3、钢构件长焊缝机器人焊接工作站系统研发与应用项目
(1)项目基本情况
本项目利用机器人焊接技术,并配备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开发钢构件长焊缝机器人焊接工作站系统成套技术与装备,实现建筑钢结构的数字化生产管理与机器人智能制造。
(2)项目实施主体
本项目实施主体为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项目投资计划与经济效益
本项目预计总投资为 2,400.00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投入 2,000.00万元。本项目为研发项目,不直接产生收益,本项目的实施将提升公司的钢构件焊接生产效率及智能化、信息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业务竞争力。
(4)项目实施进度
本项目实施周期为 2年
4、项目备案及审批相关情况
本项目系信息化平台研发与建设项目,不产生污染,不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规定建设项目,无需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
本项目不涉及施工建设行为,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不属于需要履行备案程序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综上,该项目无需办理环评和备案手续。
5、项目可行性
(1)前期基础准备工作为项目开展提供了充分的实施条件
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公司在“未来工地”建筑数智化管理平台研发方面已开发并投入应用智慧工地公共平台、在多个装配式项目完成试点运行的建筑工业化建造监管平台,在建筑业务数据储备、数据分析等方面有了充分的技术储备和积累,并形成稳定的技术体系。在应急建筑快速建造技术研究方面,通过研究设计“面向极限工期的应急建筑一体化快速建造体系”和“基于工业级模型的应急建筑快速设计技术”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在钢结构智能化加工工艺与装备方面,研制了基于 BIM和机器人的 H型钢智能生产流水线,成功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服务典型案例;公司研制的机器人切割搬运焊接一体化设备,实现了钢构件切割、搬运和焊接等复合工序的智能协同。
公司研发团队对建筑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
同时,公司持续与国内高校、研究所等机构进行科研合作与交流,积极掌握前沿的专业视野和技术趋势,为公司以传统建筑业务实践积累为基础进行创新提升与转型升级提供了充分的实施条件。
(2)公司科研基础及人才团队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截至 2021年底,公司拥有 1个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4家省级企业研究院、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国家级装配式产业基地、3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拥有包括 5项国际领先技术、6项国际先进在内的核心技术 341项,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2项,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依托公司建筑业务各板块丰富的业务实践场景,营造良好的科创氛围,在理论研究与实践验证方面,为研发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此报告为正式报告摘取部分。需编制政府立项、银行贷款、投资决策等用途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