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国电力行业持续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重点装备研发,始终走在科技创新前沿,总体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多项发电和输电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超超临界机组实现自主研发,百万千瓦空冷发电机组、大型循环流化床发电技术世界领先,水电规划、设计、施工、设备制造全面领先,具备自主设计建设第三代核电机组能力,特高压 1,000 千伏交流和±1,100 千伏直流输电技术实现全面突破,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核心技术和全套装备制造能力,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取得显著进步。
同时,电力行业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火电机组向大容量、高参数、环保型方向发展,30 万千瓦以上机组容量占比达到 80%以上,60 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已成为主力机组。近年来,煤电行业积极推进节能升级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加大供热改造,煤电煤耗和厂用电率不断降低,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达到 8.9 亿千瓦,占煤电总装机容量的 86%,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废水排放水平降至低位,为全国主要污染物减排做出重要贡献。同时,煤电行业还积极开展灵活性改造,挖掘燃煤机组调峰潜力,提升运行灵活性,为全面提高电力系统调峰和新能源消纳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我国能源电力转型发展,煤电需要通过自我变革和技术进步,充分发挥在能源和电力转型发展过程中“四个平台”的功能作用,即电热基础平台、灵活调峰平台、节能减排平台、耦合消纳平台,为能源电力转型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十四五”期间,我国煤电技术将朝着高效、清洁、灵活、低碳和智能的方向发展。
火电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较为成熟,无明显周期性。火力发电厂分布主要分为三类,一是靠近煤矿资源丰富地区的电厂,二是靠近用电负荷中心区域的电厂,三是以供热为主发电为辅的热电厂,综合来看,火力发电厂分布较为广泛,不存在明显的区域性。通常情况下,冬季和夏季我国用电量需求增加,火电行业发电量随之上升,因此有一定的季节性。
编辑:刘帆
来源:思瀚 苏能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