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力电池领域
在我国提出“2030 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的总体目标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减少碳排放的重要行业,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的高速发展是我国能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推手,同时在“双碳”背景下,行业政策持续利好。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21-2035》,到 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需达到汽车总销量的 20%。
2023 年 6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更大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会议提出要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构筑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体系,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更大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同时,2023 年 6 月,五部门联合启动 2023 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加强农村地区汽车营销和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促进产业发展。
政策支持叠加市场需求,新能源汽车迎来高速发展的时代,根据 EVTank 数据,2022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 1,082.4万辆,同比增长 61.6%。2022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 688.4 万辆,在全球的比重增长至 63.6%。
EVTank 预计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在 2025 年和 2030 年将分别达到2,542.2 万辆和 5,212.0 万辆,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价格持续提升并在 2030 年超过50%。根据中银证券研究所,预计 2025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 1,280 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高景气度将带动动力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
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持续快速增长,结合工信部的数据和国内研究机构 EVTank 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2022 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在全球仍然居于领军者角色。白皮书数据显示,2022 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 957.7GWh,同比增长 70.3%。中国锂离子电池
出货量达到 660.8GWh,同比增长 97.7%,超过全球平均增速,且在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的占比达到 69.0%。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数据显示,2022 年度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约为 480GWh,同比增长超 100%,到 2025 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预计将达 1,250GWh。
伴随动力电池的市场空间不断扩大,近期包括宁德时代、中创新航、赣锋锂业、比亚迪、蜂巢能源等国内主流的动力电池生产厂商都推出扩产计划以匹配日益增长的需求。根据浙商证券统计,2022 年我国装机量前十大厂商到 2025 年规划产能合计超过 3,700GWh,全球动力电池主要厂商规划产能超 4,000GWh。
动力电池产能的快速增长将在未来几年释放巨大的动力电池设备市场需求空间。动力电池激光及自动化设备主要用于动力电池加工的前段、中段工艺,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及动力电池产能的快速增长,动力电池激光及自动化设备将迎来高速发展的阶段。
2)储能领域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加大力度推广新能源已成为大趋势。由于新能源发电存在供应随机性,发电功率不稳定,并网困难等问题,发展新能源储存技术尤为重要。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 2025 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这将会是我国储能电池行业发展的一大机遇。未来,我国储能电池将会在新型储能产品中占据主导地位。
目前储能市场发展迅速,根据 GGII 数据,2022 年度,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 130GWh,同比增长达 170%。目前,全球动力和储能电池市场需求的持续快速发展,将有效带动电池厂商的扩产需求,GGII 预计 2025 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超 500GWh,到2030 年,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到 2,300GWh。
3)光伏领域
光伏产业是我国清洁能源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双碳”背景下,光伏行业政策持续利好。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 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我国将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加快建设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到 2030 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
截至 2023 年 3 月末,国内光伏累计装机量约为 4.3 亿千瓦时,同比增加 33.7%,首次超越水电成为我国第二大发电技术。2023 年 4 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23 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全年风电、光伏装机增加 1.6亿千瓦左右。
根据中国光伏协会出具的《2022 年光伏行业发展回顾与 2023 年形势展望》,2023 年保守估计我国全年新增光伏装机量为 95GW,到 2025 年预计达到100GW,2023 年预计达到 120GW。目前,N 型电池技术为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预计 2023 年包括 TOPCon 和 IBC在内的 N型电池技术市场占比将达到 21.1%。光伏领域的快速发展将带动对激光及自动化设备的需求。
目前在众多光伏发电技术中,TOPCon 电池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2022 年度,TOPCon 量产效率提升明显,产业化发展提速,从实验室研发效率看,N 型 TOPCon电池的实验室效率屡创新高,最高可达 26.4%;从量产效率看,国内 TOPCon 电池量产效率最高已达 25%以上。随着工艺简化、设备成熟度提升及设备价格下降,TOPCon 在未来 2-3 年的竞争力将越来越明显,这也是其大规模产业化的前提。
预计2023 年,行业内 N 型 TOPCon 组件的有效供应量达120GW-130GW,约占行业总需求的 30%。TOPCon 电池中,激光硼掺杂是以硼硅玻璃(BSG)作为掺杂源,利用激光可选择性加热特性,在太阳能电池表面电极区域形成选择性重掺杂的 p++重掺杂区域,提高电极接触区域的掺杂浓度,降低接触电阻,提高转换效率,因此 TOPCon 的快速发展将带动对激光及自动化设备的需求。
4)显示领域
当前,全球新型显示产业的竞争格局在东亚地区呈现出特点分明、错位发展的趋势,其中中日韩三国是竞争的主要焦点。中国的面板产能增长迅速,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面板生产和研发应用地区,对全球显示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从规模来看,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在过去十年中持续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5.8%。2012 年至 2021 年间,其进出口贸易逆差逆转为顺差,从 140 亿美元转变为 85亿美元,标志着中国从“少屏”到“产屏大国”的转变。每年,中国的产能超过 2 亿平方米,占全球产能的 60%左右,成为全球新型显示产业的重要支柱。
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在过去十多年内保持持续增长,从 2017 年的 2,758 亿元增长至2022 年的 7,087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20.8%,预计 2023 年中国新型显示产业规模将达到 8,559 亿元。未来,随着我国在数字化及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化,新型显示行业将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
显示领域是激光加工设备一个极其重要的应用领域,目前市场上主要的显示技术包括液晶显示(LC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OLED)、Mini LED、Micro LED,而激光加工设备主要用于上述各类显示屏幕的蚀刻、剥离、切割、修复以及精细微加工。
Micro LED 显示技术是指将传统 LED 进行矩阵化、微缩化的一项技术。相比传统LCD、OLED,Micro LED具有高解析度、低功耗、高亮度、高对比、高色彩饱和度、反应速度快、厚度薄、寿命长等特性,功率消耗量可低至 LCD 的 10%、OLED 的50%。
结合现有技术能力,Micro LED 有两大应用方向,一是可穿戴市场,以苹果为代表;二是超大尺寸电视市场,以三星、Sony 为代表。市场主流观点认为,MicroLED 是未来显示技术的主流方向,在新兴应用市场需求增长驱动下,大规模商业化有望加速落地。
随着显示领域的不断发展,激光及自动化设备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展。激光设备作为显示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将为显示器制造和维修等领域带来更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机遇,同时也将推动激光及自动化设备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5)消费电子
消费类电子产品是电子产品中三大门类之一,受益于我国居民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消费类电子产品也不断增长。与此同时,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推动着以 5G 终端、超高清以及虚拟现实产业等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产品行业将进入发展快车道。
在消费电子领域,激光加工设备主要用于手机、电脑、电视等各类消费电子产品相关组件(如柔性电路板 FPC、印制电路板 PCB 等)的加工处理。消费电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因此有着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 168report,中国 3C 电子市场预计以 6.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 2026年将达到 7,352亿美元。中国市场受到人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新技术采用等因素的推动,以及政府重点发展国内电子制造业,将继续快速增长。整个行业稳定且持续上行,为具备竞争优势的产业链相关企业提供了利好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