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
2021 年 1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 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指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民群众健康,事关美丽中国建设。
2018 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以来,扭转了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脏乱差局面,但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总体质量水平不高,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基本生活设施不完善、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为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方案》要求强化保障措施,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发挥绿色金融作用;对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成效进行考核,突出重点地区,强化技术指导和监督帮扶,引导村民和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农业农村污染治理。
(2)村镇生活污水治理行业发展情况
《行动方案》要求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以资源化利用、可持续治理为导向,选择符合农村实际的生活污水治理技术,优先推广运行费用低、管护简便的治理技术,鼓励居住分散地区探索采用人工湿地、土壤渗滤等生态处理技术,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
整体来说,村镇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重要抓手。
1)村镇生活用水供应量逐步增长,污水消纳量随之增大
随着我国村镇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及供水市政公用设施完善,乡镇生活用水供应量呈现逐步增长的状态,对应污水消纳量也将随之增大。2020 年,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包括县城、建制镇、乡、村庄)生活用水供水量达到 334.17 万吨,其中村庄生活用水量达191.41 亿吨,2015 年至 2020年村庄生活用水量年复合增长率为 7.26%。
资料来源:住建部《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Wind。其中县城、建制镇、乡数据口径为年生活用水供水量,村庄数据口径为年生活用水量。
2)村镇污水处理渗透率尚低,村镇污水处理板块有望提速发展
随着村镇生活污水治理的顶层设计逐步完善,我国村镇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污水处理率总体仍然偏低,处理能力有待提高,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任务仍相当艰巨。
村镇生活污水治理取得一定进展。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是村镇环境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向乡村推进,我国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包括县城、建制镇、乡、村庄)投入不断加大,污水处理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入从 2013 年的250.04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1,015.38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8.95%,增速相对较高。
但污水处理率总体仍然偏低,处理能力有待提高。根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我国农村生活污水 COD 和 TN 排放量占生活源排放总量的 50.8%和 30.5%,污染防治形势严峻。截至 2020 年,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仅达 25.5%,距离 2025 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 40%的规划目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3)村镇生活污水呈现分散特性,模式转型与技术创新助力渗透率提升
我国村镇生活污水具有间歇性排放、地域分散、浓度变化大等特点,要求污水处理解决方案供应商具备适应村镇生活污水排放特征的能力。一是建设和运营模式创新要求高,我国村镇数量众多,排水量相对较小,传统人工运行模式难以适应农村环境。二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相对较高,处理工艺要求相对复杂,而村镇污水普遍存在水质和数量波动较大的情况,要求供应商平衡高标准稳定达标和低运行成本的双重目标。
我国农村市政建设仍较为薄弱,要求环保企业有充分的农村项目经验,对农村环境的复杂性有充分认识。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仍未建设污水管网系统,生活污水集中化大型处理相对较难。与此同时,村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受制于乡镇分布分散及人口特征等因素体量较小且分散,环保治理规模优势较难发挥。
模式转型和技术创新将为村镇生活污水处理深化发展提供动力。一是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各异,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实施集中式污水处理方案或分布式小型化污水处理方案等提升项目性价比。二是技术创新可以助力环保效益实现的同时,优化项目投建和运营成本,例如,应用“生物+生态”等绿色高效处理工艺具备投资省、运行费用小等特征,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优势的环保处理系统和环保装备亦可推动村镇环保行业朝无人值守、自动运行等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