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疾病高发季 各地医疗机构加大医疗服务供给
近期,全国多地冬季呼吸道疾病流行期叠加,城乡居民尤其是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明显增多。连日来,各地医疗机构持续加大医疗服务供给,改善服务流程,最大限度保障患者就医。
上海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有效运行。静安区曹家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每天早8时开到晚8时,患者无需挂号,这里备有常用的急诊药品,情况紧急时可直接配给患者。社区还可以做抗原、抗体检测。
在江西省横峰县姚家乡卫生院,每天的接诊量由原来的40多例增加到近百例。卫生院出诊时间调整为早上7时到晚上8时,比平常增加4个小时。
各地大型公立医院也千方百计挖掘资源,开展儿科诊疗服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统筹调动人员、物资和区域,尽全力满足诊疗需求。医院把沈北院区康复中心的成人病房改建为儿科综合病房,把南湖院区的输液区域由一个增加到了三个。
医疗服务是指卫生技术人员遵照执业技术规范提供的照护生命、诊治疾病的健康促进服务,以及为实现这些服务提供的药品、医疗器械、救助运输、病房住宿等服务。照护生命主要是指对生命由孕育到衰亡的自然进程的关照、护卫,如孕期保健、分娩支持、临终关怀、预防保健等;诊治疾病主要是指对人体在受到病因损害后,进行识别,并对出现的功能紊乱或损伤进行调整,以求改善机能、恢复健康的过程。
医疗服务是从日常生活到政策法规、国家发展战略广泛运用的概念。明晰的医疗服务概念是规范医疗机构服务内容,界定医疗服务和各类生命健康保险适用范围,处理医患关系,发展社会健康事业等的需要。在不同语境下,医疗服务的范围有所不同,狭义的医疗服务主要是指医务人员提供的诊治疾病的服务,也可称为临床医疗服务。
医疗服务行业深度调研
据了解,目前,我国确定了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医疗服务“高地”覆盖所有资源薄弱省份。2021年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相关专科的跨省就医,较2019年下降9.3%。截至2022年底,全国87.71%的县级医院达到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累计达到服务能力标准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超过3万家。
医疗服务产业链上游主要是供应商,主要提供医疗设备、药品、耗材和信息化服务,下游为健康消费者和患者。
医疗服务产业链涉及从医院、医生、患者到药品、设备、保险等多个方面。其中,医院是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医生是医疗服务的核心力量,患者是医疗服务的需求者。在医疗服务的支付方面,除了个人支付外,还有医保、商业保险等多种形式。
随着新医疗服务技术近几年保持高增长态势,早筛技术、人工智能、3D打印、医疗机器人等新医疗技术带来诊疗的颠覆性革命。新医疗技术已经越来越超出了单体的食品医药、医疗器械、健康服务等的产品范畴。
未来几年,自动化、智能化、大数据、无线通讯技术等新兴技术将会陆续走红,而各种新技术在医疗行业中优势突出、功能更强大,将提升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不断扶持,医疗服务产业链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例如,数字化医疗的兴起,使得医疗服务的效率得到提升;医疗改革的推进,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健康管理的兴起,使得医疗服务的需求得到进一步拓展。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为行业发展和民营资本参与医疗服务行业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政策保障。
从政策前景来看,虽然目前我国医疗服务已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仍处于较初级阶段,未来仍任重而道远,预期国家还将就推动移动医疗建设出台更多的规划及政策,从而进一步推动移动医疗向着更高的阶段进行。移动医疗将作为我国医疗卫生的重要补充,近年来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终端、大数据技术等的带动下,实现了快速的发展。
目前国内医疗服务行业仍主要以公立医院、基层服务组织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主,整体民营企业占比较低。
从供给端来看,我国从医比例偏低、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医疗资源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仍然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需求是医疗服务确定性空间。医疗卫生改革事关百姓、任重道远,在“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方面迈出的第一步固然可喜,但唯有进一步厘清改革建设责任,在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方面下足功夫,让更多的群众更好地享受类似的优质医疗服务,才是改革的目的、发展的初衷。
在未来的几年中,这个行业将会面临哪些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报告对国内外医疗服务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透彻地分析,对我国行业市场情况、技术现状、供需形势作了详尽研究,重点分析了国内外重点企业、行业发展趋势以及行业投资情况,报告还对医疗服务下游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