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数据

苏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
思瀚产业研究院 昆山国创投    2024-02-24

①苏州经济发展现状

苏州位于太湖之滨,长江南岸的入海口处,京沪铁路、京沪高铁和多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是我国华东地区的特大城市。苏州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也是江苏省的经济中心、工商业和物流中心城市,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下辖的昆山市、张家港市、常熟市和太仓市四个县级市的 GDP 均列全国百强县(市)前十位。

苏州东临上海、南临浙江,背靠无锡,隔湖遥望常州。所辖太湖水面紧邻湖州,东距上海市区 80 千米,是江苏省的东南门户,上海的咽喉,苏中和苏北通往浙江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苏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2022 年苏州市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2.40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2.0%,经济总量位居全国主要城市第六位;同时市级财政收入也持续提高,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510 亿元,同比增长 9%,其中税收收入 2329.2 亿元,其中税收收入 1897.7 亿元,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 81.5%,财政收入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②苏州基础设施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苏州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根据《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期间,打造综合交通网络工程:铁路方面,基本建成沪通铁路一期工程和沪通铁路太仓港支线。加快通苏嘉城际铁路(苏州段)项目前期工作,力争与过江通道同步建成;加快推进沿江城际铁路(苏州段)、湖苏沪城际铁路(苏州段)建设,配合上海加快推进沪通铁路二期工程(苏州段)的建设。

轨道交通方面,加快推进市域轨道网建设,提高以苏州市中心城区为核心、整个苏州市域的通达性,按照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完成轨道交通二号线延伸线和三号、四号、五号线,加快建设六号、七号、八号线和 S1 线等,继续推进区域有轨电车建设。

高速公路方面,完成常熟至嘉兴高速公路昆山至吴江段、张家港疏港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无锡至南通过江通道南接线工程、无锡至太仓高速公路无锡至苏州段工程项目建设;加快苏昆太高速公路东延新建工程和沿江高速扩容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普通国省道公路方面,加快推进新一轮国省道公路网建设,加强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完善苏州港集疏运道路体系,建设 G312 国道苏州段、G524 国道常熟段、G346 国道太仓段、S607 等项目。

路网接连公路方面,进一步加强与高等级公路的联系,加强与重要节点的连接,实现路网的快速转换。推进建设沙家浜互通连接线、张家港城市快速环线工程、昆山中环对接苏州中环连接线工程、浮桥作业区至 S80 连接公路、东方大道快速化改造、苏州湾隧道工程以及吴中大道东段暨南湖路快速路工程、东环快速路南延二期等。

内河航运方面,续建实施申张线(张家港—江阴段)航道整治工程张家港段、杨林塘航道整治工程、苏申内港线(瓜泾口至青阳港段)航道整治工程及苏申外港线航道整治工程;开工建设长湖申线三级航道整治工程;开工建设申张线青阳港段航道整治工程、申张线大义至巴城段航道整治工程及乍嘉苏线航道整治工程。

港口建设方面,重点建设张家港沙洲电厂二期码头、张家港孚宝仓储化工码头、张家港港区福南水道 12.5 米进港航道整治工程、普睿司曼海底电缆码头、金泾塘作业区通用件杂码头、金泾塘作业区汽车配套滚装码头、常熟丰泰石油化工公用码头、太仓港区集装箱四期、渤海物流通用码头工程等,进一步完善苏州港三港区的集疏运体系。

根据《2023 年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 年,功能布局不断优化。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省内区域协调发展和上海大都市圈建设,持续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G60 科创走廊建设。坚持“产业在沿江转型、创新在城区集聚”,着力推进市域一体化,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等规划建设破题发力,苏相合作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东区)加快建设,太湖新城、太湖科学城、高铁新城等重点区域规划建设深入开展。

推动公共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燃气、供水、排水、垃圾处理等市域统筹加快实施。深化国土空间规划,完成第三次国土调查,“三区三线”正式划定。南北挂钩、对口支援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等工作成效明显,苏宿工业园区连续 12 年在全省考核中位居第一。

基础设施加速建设。全力推进一批稳投资、调结构、惠民生的重大项目。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吴淞江整治项目启动实施,白鹤滩—江苏特高压直流工程竣工投用。张靖皋长江大桥、海太长江隧道、通苏嘉甬高铁、北沿江高铁、沪苏通铁路二期等过江通道和国铁干线同年开建,沪苏嘉城际铁路启动建设,我市“丰”字形干线铁路网主骨架正式确立。东太湖隧道、苏州湾隧道、阳澄湖星济隧道三条湖底隧道同步开工,中环西线北延、312 国道苏州东段、独墅湖南隧道、金鸡湖隧道建成通车,打通了一批跨区域道路。

轨道交通 6、7、8 号线进入土建施工高峰阶段,11 号线全线动车调试,2、4、7 号线延伸线全面开工。扎实推进城市道路交通“苏畅”工程,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 500 万辆,交通健康指数在同类城市中保持第一。

③苏州市城市基础设施行业前景

根据《2023 年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 年苏州市将推动全市域统筹发展。以板块临界区域为重点,强化规划统筹,明确功能定位,突出互联互通,着力实现空间缝合、资源整合、发展聚合。

深入推进“产业在沿江转型、创新在城区突破”,推动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规划落地,加快太湖新城、太湖科学城、高铁新城、苏相合作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东区)等重点区域规划建设。

狠抓存量空间利用、低效用地盘活,积极探索土地二次开发、更新利用等新模式,推进镇村两级工业集中区优化整治提升。开展大运河(觅渡桥—瓜泾港、望亭—浒墅关段)沿线综合整治,统筹推进产业布局调整和岸线景观打造。

推进全域供水一张网建设,优化清水互通管网布局,提升全市供水安全保障韧性。加快现代交通体系建设。年内建成南沿江城际铁路,加快通苏嘉甬高铁、北沿江高铁、沪苏湖铁路、沪苏通铁路二期、海太长江隧道、长湖申线等工程进度,推动苏锡常、如通苏湖城际铁路、苏锡太湖隧道等项目规划建设。

推进绕城高速扩容提升、中环北线西延(大阳山隧道)等项目,着力打通一批断头路和交通瓶颈堵点,开工建设 635 国道虎丘区段改扩建工程、何山路西延、前进路对接城蓬线、中华园路对接望江路等项目。加快推进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上报,建成通车 11 号线,加速建设 10 号线(苏虞张段)等工程。

深化苏州港一体化改革,加快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争创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加快推进苏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35)报批,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在细微处见水平。深入开展城市更新试点,实施万丰里区域综合改造、钟楼新村搬迁等项目,对 46 个城中村进行分类改造。深化违法建设治理,完善长效管控机制。

实施重点区域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等行动,强化高架道路桥下空间综合治理,扫除“漏洞死角”,因地制宜推动消极空间活化利用。推进停车便利化,新增公共停车泊位 1.5 万个、非机动车停车泊位 5 万个。持续完善数字孪生城市时空底座,加快推进“1+10”CIM基础平台体系建设。

“十四五”时期是苏州启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关键五年,苏州市政府编制了《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围绕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明确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全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创新之城、开放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宜居之城、善治之城,全面打造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美窗口”。

根据《纲要(草案)》,十四五期间,苏州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综合运输服务质量效率,适度超前布局、集约部署“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积极营造工业与能源互联网生态圈,完善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夯实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设施保障。

<1>落实“交通先行”重大部署。围绕“国际性枢纽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交通强国’建设示范城市、交通创新发展示范高地”的总体目标,到 2025 年基本建成“开放立体、创新高效、协调共享、便捷优质、绿色智能、安全经济”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重塑“枢纽地位显著提升、通道网络优联畅通、运输服务一体高效、交通动能强劲有力”的现代综合交通新格局。

<2>构建多层次铁路轨道交通网。完善轨道交通网络,提升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地位。紧抓新兴通道建设契机,推动苏州高铁由节点向网络转变,构建“三横一纵”的“丰”字型高速铁路主骨架。以建设国家级高铁枢纽为突破口,加快建设高铁“大通道、大枢纽”格局。推进国铁干线、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融合发展,构建“多网融合、一票通城”的轨道交通体系,推动以高铁为主的客运枢纽布局落地,加快建设“轨道上的苏州”。

<3>建设便捷通达公路网络。继续完善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和城市道路网络布局,完善过江通道建设布局。

构建“三纵五横一环二联”高速公路网,加密南北向高速公路,提升东西向高速公路服务能力,强化省际衔接。优化高速公路互通枢纽布局,实现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之间的快速转换,加快实现市域快速路体系构建,完善跨界毗邻地区快速道路系统衔接。加强市域内部及与周边省市一般道路衔接,打通市域内部断头路,升级改造部分道路,推进区域路网互联互通。

<4>推动航运转型升级。加快内河干线航道建设,打通苏南地区长江与大运河间联运通道,构建内河—长江主航道的循环通道,加强与毗邻地区水网联系,打造结合骨干航道网与加密航道网的航道网络体系。建设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以航道整治为契机,推进内河集装箱运输。

着力提升苏州港集装箱干线港功能,推动沿江港口码头的转型升级,加快疏港铁路建设,支持苏州港太仓港区建设江海联运中转枢纽港、近洋集装箱运输干线港和上海远洋集装箱运输喂给港。加强苏通合作,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江海组合强港,成为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5>提高航空供给能力。深化立体多元的集疏运综合体系可行性方案研究与实施,立足长远,结合快速增长的航空需求和特大城市能级的拓展趋势,规划建设苏州民用机场,融入共建最具活力的长三角机场群,促进长三角民航高质量协同发展。依托城际铁路、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实现与周边机场便捷高效的互联畅通。

<6>打造高品质百姓出行服务体系。继续深化公交都市发展,推广全域公交,发展毗邻公交、旅游公交。打造公交主导的完整绿色出行链,构建轨道为主体、常规公交为基础、中运量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多方式协调发展的公共交通系统。推动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行,推动市域轨道多网运营合一。

加快轨道交通在建或即将开工项目建设进度,预计 2024 年左右轨道交通线网运营里程达 352.6公里。提升常规公交服务水平,2025 年实现运营公交线路 620 条、微循环线路90 条,开工建设吴江 T1号线示范段。支持巴士管家探索综合运输服务平台建设,构建旅客联程运输的产品体系,实现“公铁联运”“空巴通”联程、“运游融合”出行和“跨城+市内”无缝接驳,提高一体化交通智能服务水平。规划建设城市步道系统和非机动车交通体系,打造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推动与公共交通系统的融合发展。

<7>形成经济高效的货运服务体系。构建面向海洋和内陆的双向物流体系。加速推进江苏(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昆山陆家浜铁路货场等货运枢纽场站项目,打造港口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加快苏州港国家集装箱干线港建设,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和江海河转运枢纽,提升近洋集散和远洋喂给功能,重点发展国际集装箱航线航班,巩固拓展国内沿海航线,加强与国内沿海港口的合作共赢,提升港口现代综合物流水平,加快完善发展船货代理、航运金融、保险等航运服务业。

推动中欧(亚)班列差异化发展,重点发展至欧洲直达班列并推动向内陆沿线地区扩展。加快推动运输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提升苏州多式联运整体发展水平,降低物流成本,加强“苏南地区集装箱公铁水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建设,完善由公共货运枢纽、配送中心和末端配送网点构成的三级配送节点体系。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