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数据

区块链给金融行业带来哪些创新?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4-03-06

区块链的起源较晚,行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客观上存在诸多难题,但是机会也不断涌现。目前来看区块链行业的业务机遇主要在公共预警系统,其次是物资溯源和舆情监控,同时,身份信息登记和金融服务也被看好。

另一方面,相较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区块链的发展历史仅有十年左右,属于全新的赛道,各国之间的差距不大,中国更有可能拥有国际话语权、占领技术制高点。区块链产业链上游包括核心技术、设备、底层平台部署方式,下游包括金融、供应链管理、智能制造、企业(政府)服务、社会应用等。

核心技术以共识机制、数字加密、分布式结构和智能合约为主,设备包括芯片和矿机,底层平台部署方式可以分为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在 2016 年 10 月 18 日我国工信部发布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中,明确将金融定为区块链技术的第一个应用领域。

目前处于区块链 2.0 阶段,正在向赋能产业的 3.0 阶段前进。区块链技术在各行各业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尤其是在金融领域。区块链技术具有优化金融基础结构的先天优势,区块链天然适用于改造支付清结算系统,在数字货币及支付、数字票据及信用证创新、证券等金融产品登记交易等领域具有突出意义。

目前已经过渡到 2.0 智能合约阶段,即可编程金融推动金融行业基础设施创新。2019 年最高层集体学习区块链,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区块链技术赋能实体经济步伐在加速,区块链正在迈向赋能产业 3.0 阶段。

区块链将通过“一升一降三创新”的方式影响这五个核心构成要素,为金融体系带来潜在积极的影响。

(1)“一升”:基于区块链对加密数字代币以及金融资产权益实现电子化、点对点流通的创新应用,能增强金融过程中的投资者与借款者之间的点对点关联,整体上提升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从而增大直接金融市场规模。

(2)“一降”:金融市场效率提升可能会带来金融中介的职能的下降、聚焦甚至转变,间接金融市场规模缩小,未来金融中介职能主要会针对于实现投资者与借款者的交易撮合、信息采集分析、权益登记流通等最重要的功能。

(3)“三创新”:第一个“创新”:区块链对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带来一升一降的影响将推动金融制度与调控机制的创新调整与完善,以维持货币稳定与金融稳定。第二个“创新”:基于区块链,加密数字代币实现资产权益的远程点对点流通,逐步激发区块链在货币发行流通中应用的探讨。第三个“创新”:金融工具(金融资产),是作为投资者与借款者进行资金转移的重要手段,区块链可创新地实现金区块链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

保险、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场景中,参与主体众多、信用评估代价高昂、中介机构结算效率低下等原因,导致金融行业长期存在信息不对称(安全)、信息验真成本高(信任)、流程繁复冗余(效率)等问题。金融的核心意义是提高投融资的水平和效率,更好地完成资产配置。

因此,安全、信任、效率成为制约金融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区块链并非是一种颠覆式技术,而是多种技术的集成式创新。区块链集成了分布式记账、不可篡改、内置合约等多项基础技术,构建了一种以更低成本建立信任机制。区块链技术优势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金融场景中存在的痛点。

所有市场参与人均可无差别获取市场中所有交易信息和资产归属记录,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各参与方之间基于透明的信息和全新的信任机制无需再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去进行信息确真,这将大大降低各机构之间的信任成本进而降低金融服务价格;智能合约嵌入减少支付结算环节的出错率,简化流程并提高效率。

金融在区块链技术上的投入最多,银行占比最高。IDC 发布的《全球半年度区块链支出指南》最新报告显示,2023 年中国区块链市场支出规模将达到 20亿美元。在预测期内,区块链支出将以强劲的速度增长,2018-2023 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 65.7%。根据 IDC 发布的 2020 年中国区块链市场十大预测:到 2023 年,中国企业将在区块链服务上投入 27 亿美元,占企业管理服务支出的 29%。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