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数据

2024银行信贷主旋律为“挤水分”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5-01-10

1、总量上预计2024年新增贷款17.8万亿,同比少增5万亿,增速7.5%,较 2023 年下滑 3.1 个百分点

“挤水分”是 2024 年信贷投放工作的核心。进入 2024 年以来,央行强调银行业要摒弃“规模情结”,避免采用非理性竞争的方式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先在2024 年 4 月,全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决定进行“手工补息”整改,部分存款套息空间被大幅压缩,导致部分套息行为中止,偿还相关贷款。

随后,2024 年 6 月 19 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上讲话提到,“当货币信贷增长已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时,如果把关注的重点仍放在数量的增长上甚至存在规模情结,显然有悖经济运行规律”。在 2024年监管方的多重调整下,信贷“挤水分”已成为 2024 年银行经营的主要指导思想。

从结构上看,2024 年银行信贷投放在“挤水分”背景下,“纯贷款”持续走弱,开门红后票据占比较 23 年大幅提升。从新增贷款总量上来看,2024 年 1-11 月社会信贷总计增长约 17.1 万亿元。截至 11 月末,扣除非银和票据后,2024 年银行业新增“纯贷款”投放约 15.8 万亿元。其中,扣除一季度银行信贷“开门红”数据,4 至 11 月新增“纯贷款”总计约 5.03 万亿,较 23 年少增 4.51 万亿,仅占前十一个月不足三分之一(23 年同期数据为 45.00%)。另一方面,2024 年 4-11 月新增票据贷款占新增贷款约 34.29%,较23 年同期大幅提升 23.62pct。

从趋势上看,2024 年信贷自 2 月开始,除 4 月稍强于 23 年同期,持续呈现每月同比少增状态。据测算,预计 2024 年全年新增贷款 17.8 万亿,同比少增约 5 万亿,增速 7.5%,较 2023 年下滑 3.1 个百分点。

2、对公贷款占比提升,零售相对低迷

从贷款结构上看,近年银行业对公信贷占比持续提升。截至 2024 年 11 月末,我国对公贷款余额占比约 67.24%,比 2023 年末提升 1.24pct,同比增速 9.53%,比零售贷款增速高 6.27pct。同时,前十一个月对公贷款新增约 13.83 万亿,较 23 年同期少增 3.18万亿,比零售多增 11.45 万亿。另一方面,下行的零售贷款占比可能意味着消费需求的走弱,导致银行将对公需求作为提升规模的主要抓手。

2024 年零售贷款整体少增,上市银行零售占比持续下滑,反映消费需求低迷。数据显示,2024 年 1-11 月,我国零售贷款合计新增 2.38 万亿元,同比少增约 2.56 万亿元。结构上,2024 年前十一个月消费类贷款(含住房按揭贷款)新增 0.55 万亿元,同比少增约1.35 万亿元;其中,短期消费类贷款负增约 0.16 万亿元,比 23 年同期少近 1.17 万亿元。另外,据上市银行数据显示,自 2021 年末至 2024 年上半年,上市银行零售类贷款占比连续下滑 5.75pct,至 35.78%。综上,零售贷款大幅走弱的背后反映的是低迷的居民消费。

房贷利率下调后按揭贷款早偿压力得到有效改善,但整体增长仍显疲弱。自 2024 年 9 月,央行宣布房贷利率调整以来,10-11 月银行零售端中长期新增贷款 4173 亿元,其中消费性贷款 3908 亿元,占比 93.65%。而前 9 个月新增中长期消费类贷款仅 3198 亿元,占总 20.74%。同时,零售中长期消费贷款增速增至 1.52%,较 9 月末改善 49bp。这表明在房贷利率调整后,银行房贷早偿压力确实得到有效改善。但是,2024 年 1-11月整体新增中长期贷款仅 1.96 万亿元,比 23 年同期少增约 0.75 万亿元(消费类少增 0.18万亿元,经营性贷款少增 0.57 万亿元)。综上,我们认为 2025 年中长期贷款可能仍会走弱,且消费与经营贷款都在面对不同程度的压力。

银行信贷投放未来可能主要向对公转型。表现上,典型强零售型银行也纷纷开始转型,截至 24H1,邮储、招商、平安银行零售贷款占比分别较年初减少 0.72、0.34、4.68pct,较 21 年收缩 4.06、1.16、9.00pct。零售需求的走弱尤其体现在信用卡消费方面,2024年上半年,上市银行整体信用卡应收账款同比负增 0.90%,较年初下行 2.79pct。同期邮储、招商、平安银行的信用卡消费数据较年初也都有-3.77 到-4.86pct 的增速收缩。结合 2024 年银行业整体将信贷资源投向对公(2024 年上半年对公新增贷款占总 87.39%),还有平安银行裁撤部分区域零售业务管理部等组织架构调整,我们认为未来银行业的信贷投放可能将进一步向对公倾斜。

3、分行业来看:部分重点行业可能出现信贷供需矛盾

整体来看,2024 年信贷行业投向中,大部分行业信贷增长均出现回落,其中尤以制造业和政信类贷款较为明显,而房地产贷款反而边际改善,具体特点如下:

一是:在信贷“挤水分”背景下,制造业信贷投放出现明显收缩。截至 2024 年 9 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为 14.8%,较年初下降近 17 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制造业实际投资完成增速长期低于信贷投放增长水平,2024 年三季度制造业投资增速约 9.2%,低于产业信贷增速 5.6 个百分点。

制造业作为重点领域,过往“手工补息”辅以再贷款等资金支持政策可能容易滋生资金空转问题。首先,2022 年 9 月,央行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决策部署,向制造业设备更新改造需求提供总额度为 2000 亿元的再贷款,利率 1.75%,期限 1 年,可展期 2次,每次展期期限 1 年。再贷款利率分别低于当时对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 年期存款利率 2.25、0.85pct。

其次,2022 至 2023 年,LPR 调降幅度远低于对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期间 1YLPR、5YLPR、对公加权贷款利率分别下行 25、40、82bp),叠加银行业“手工补息”行为未被叫停,可能给予部分资金更高套利空间,因此可能导致制造业信贷增速居高不下。

随后,二季度在监管要求的“手工补息”整改和 LPR、存款利率大幅调降影响下,套利空间收窄,可能导致制造业部分套利贷款资金出现早偿行为,在进一步导致行业信贷需求下行的同时,也将信贷需求与真实投资水平拉近,“挤水分”成效显著。

二是:政信类信贷受化债影响出现明显下滑趋势。从已完成投资数据角度来看,截至 11月底,我国 2024 年基建累计投资完成额约 22.4 万亿元,较 23 年同期多增约 1.9 万亿。但从上市银行数据来看,2024 年上半年基建类贷款增速约 13.97%,较 23 年末大幅下行3.89pct。

进入 2024 年以来,监管部门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设为重要经济工作计划。而化债的用途:一是置换政府金融类债务;二是偿还企业拖欠款。因此,在存量债务置换、偿还过程中,地方政府的现有政信类、基建类投资工作或得以完成。投资端方面,2024 年 1 月,《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国办发〔2023〕47 号)规定将开始控制新增政府投资项目,导致城投传统基建类业务投资受影响。监管部门同时表示“将会通过全口径监测隐性债务、强化预算约束、更严监管问责等途径,持续保持“零容忍”的高压监管态势”。综上,化债工作可能不会直接带来信贷和投资的扩张,反而导致政信类信贷需求走弱。

三是:对公地产业贷款大幅波动后可能企稳。2024 年以来,监管当局针对房地产市场推出了多项支持性工具和举措。截至 2024 年 10 月 16 日,“白名单”房地产项目已审批通过贷款达到 2.23 万亿元,据肖远企副局长预计,到 24 年底前将“白名单”项目的信贷规模超过 4 万亿元。

而“白名单”政策目标在于:一是通过将商品住房项目贷款全部纳入“白名单”,做到“应进尽进”;二是进入“白名单”的项目,商业银行要做到“应贷尽贷”;三是优化贷款资金的拨付方式,做到“能早尽早”;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融资,推动保交楼落地。在此情况下,房地产贷款投放有止跌企稳迹象。数据显示,2024 年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贷新增规模 9100 亿,同比多增 4300 亿,其中主要规模来自一季度开门红期间的投放,随后连续两个季度小幅正增(24Q2:100 亿元,24Q3:200 亿元),增速大体维持在 2.7-2.8%区间。

4、信贷资源的区域分化明显改善

我国 2024 年前十个月的区域信贷增速较 23 年下滑的同时,分化程度得到改善。数据显示,24 年 1-10 月各地区信贷增速均值约为 8.04%,较 23 年下行 3.50pct。在研究 2024 年区域金融资源分化程度过程中,一方面,我们测算了截至 2024 年 10 月末,已公布数据地区的信贷增速方差(公式为:每个数据点与总体平均值的差的平方求和),该方差数据代表着不同地区信贷增速之间的差异程度,当方差值越大,则地区之间的信贷增速分化越大。

经测算发现,2024 年全国信贷增速方差约为 0.04%,较 23 年同期数据下行 5bp。这表明,截至 2024 年 10 月末,我国信贷资源的分化程度较 23 年有所改善。另一方面,参考 2024 年前十个月与 23 年的四分位距(即地区信贷增速前 25%与后 25%差,当四分位距增长则代表分化进一步扩大),分别为 3.65%与 4.72%,下行 1.07 个百分点。综上,我们认为 2024 年信贷区域分化确有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

2024 年我国经济发达地区降幅更为明显。截至 10 月末,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川渝经济圈信贷平均增速约 8.80%,较 23 年全年增速下行 3.80pct。与之相对的是,2024 年 10 月末,东北地区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平均信贷增速为 4.87%,比经济发达地区同期平均增速少 3.94pct,但较 23 年全年增速下行 0.88pct,降幅显著小于经济较发达地区。

这表明,过去几年我国信贷资源的区域分化较为显著,经济发达地区成为信贷资源集中高地,可能出现了一定的信贷供求矛盾。而在目前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相对偏弱,以及信贷挤水分背景下,经济发达地区的信贷资源回落幅度相对更大。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来源天风证券 思瀚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