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悠久的白色贵金属,主要以伴生矿存在
白银,即银,因其色白而得名,与黄金相对,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贵金属。白银的化学符号为 Ag,源自拉丁文 Argentum,意为“浅色、明亮”。高纯度白银外观为白色,质软,且有金属光泽,但掺杂杂质后会变硬,颜色可能呈灰、红色。
白银历史悠久,其作为货币和价值储藏手段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银矿的开采更可以追溯回五千年前的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地区,白银的出现帮助了近东、古希腊等早期文明繁荣发展。中国亦是世界上发现和开采利用银矿最早的国家之一。
根据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中出土的耳环、鼻环等银质饰品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我们的古人就已经认识银矿,并且采集、提炼白银,加工制作饰物。到了元朝,银已成为一种官方的主要货币。
白银为稀少金属资源,在自然界中主要以伴生矿存在。白银在地壳中的含量仅为 0.075ppm,其在自然界中呈单质状态的较少,主要以硫化物状态与其他有色金属和贵金属如铅、锌、铜矿床共生或伴生。
2023 年,全球矿产银中,铅锌伴生矿占比达到 30.8%,铜伴生矿占比 26.7%,黄金伴生矿占比 13.7%,而独立银矿比例仅约 28.3%左右。
2、白银物理与化学性质独特,用途广泛
白银物理与化学性质独特,用途广泛。白银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延展性,可以碾压成只有 0.3 微米厚的玻璃箔,且 1 克重的银粒能拉成约两公里长的细丝。同时,白银是导电性和导热性最好的金属,其导电率为0.63*106/cm,导热系数为 4.29*W/cmK,为金属品种中最高。白银还具有极高的光反射率(91%),而同为贵金属的铂、钯仅为 67%和 58%。
白银化学性质不活泼,易于保存,其不与氧作用,但对硫有很强的亲和性,长久暴露在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硫化氢化合,表面形成黑色的硫化银。由于白银具有良好的电热传导特性、较高的感光性和发光性,白银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感光材料和化学化工等领域中,如光伏、汽车和摄影需求。
同时,高反射率使得白银色泽明亮,叠加化学稳定性使其易于保存,白银被广泛用于制作首饰、装饰品、银器、餐具、奖章和纪念币等。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