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出货量稳步增长
2023 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 1202.6GWh,同比增长 25.6%,从出货结构来看,全球汽车动力电池(EVLIB)出货量为 865.2GWh,同比增长 26.5%;储能电池(ESSLIB)出货量 224.2GWh,同比增长 40.7%;小型电池(SMALLLIB)出货量 113.2GWh,同比下滑 0.9%。思瀚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 年 1-8 月,我国电池累计产量为 623.1GWh,累计同比增长 36.3%。
2020 年以来,受益于政策大力支持和下游应用领域如新能源汽车、储能等快速发展,全球锂电池领域发展迅速,企业扩产热度不减。中国作为主要锂电池出产国,2023 年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到887.4GWh,同比增长 34.3%,在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的占比达到 73.8%,出货量占比继续提升。
思瀚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 年上半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 459GWh,同比增长 21%,预计 2024 年全年锂电池出货量有望超 1050GWh。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小动力和储能领域的持续发力,锂电池市场将维持高景气度。EVTank 预计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在 2025 年和 2030 年将分别达到 1,926.0GWh 和 5,004.3GWh,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49.6%和 55.7%。
(2)锂离子电池产能逐步扩大
根据国家工信部数据显示,2023 年国内锂电池产量为 940GWh,预计 2024 年全年可以达到960GWh。未来,锂电池生产设备的增量需求主要来自电池厂商扩产。
随着国内动力电池主要生产厂商产能逐步扩张,预期将极大拉动对上游锂电池生产设备的需求,物料自动处理行业也将从中获益。
(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
新能源汽车是集成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等诸多新技术的载体,是多项新技术的交汇点,是符合数字化和绿色化发展方向的新产业,是我国经济增长先“立”起来的绿色新质生产力,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推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关键举措。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一直占据整车成本的 50%以上,因此,随着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渗透率不断提升,也促进了上游新能源电池及其配套企业的快速发展。
思瀚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 年 1 月至 6 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售 494.4 万辆,同比增长 32%,市场占有率达到 35.2%。
随着各级政府积极推动汽车消费,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政策,这些措施对新能源汽车销量产生了显著的正面效应,推动了新车销量的持续攀升。与此同时,价格战亦对新能源汽车销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的持续提升,进一步推动上游锂电生产相关厂商的快速发展。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推出的《2024 新能源汽车消费洞察报告》显示,2024 年中国新能源车(含乘用车与商用车)渗透率预计将接近 40%。
(4)储能装机维持高速增长
近年来,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量的迅猛增长,正为储能产业开辟出广阔的市场空间。2024 年以来,我国和美国装机维持高增,印度、中东等新兴市场快速起量。海外市场的高盈利能力和巨大潜力,也吸引着一波又一波的企业加速出海,成本优势成为国内中国企业参与行业竞争的入场券,全产业链能力优势凸显。
我国市场而言,2024 年上半年储能装机快速增长,配储时长显著提升。根据 CNESA,2023 年储能装机规模 21.5GW/46.6GWh,同比增长 192.6%/193.1%;截至 2023 年底,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 34.5GW/74.5GWh。根据 CNESA,2024 年 1-6 月,并网规模为 10.2GW/26.4GWh,同比增长13.1%/37.6%,平均配储时长达 2.60h,相较 2023 年的 2.16h 显著提升;其中 6 月并网规模为
受益于光储产业链价格大幅下降,我国光伏配储项目的经济性与需求随之显著提升。配储要求更高的市场化项目不断涌现,多地风光竞配亦将储能配置情况纳入重要考核标准,配储规模有望随风光配储系数进一步提升。华泰证券预计,2024 年国内装机将达到 83.9GWh,同比增长 80%。
(5)当前锂电池领域出现的产能过剩情况具有结构性、阶段性和区域性特征,不影响锂电池行业长期向好的趋势
①下游锂电池行业产能过剩具有结构性——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供给不足
受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及储能市场持续扩容的强劲驱动,全球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的市场需求近年来显著提升。蓬勃的市场机遇吸引了大量企业涌入新能源赛道,推动行业产能快速扩张。然而,锂电池行业近年来大量新进入者主要从大众型产品做起,持续加码产能导致同质化竞争、低端产能过剩,而在高端电池方面仍然供给不足,当前市场对高质量、兼具成本优势的电池产品的有效供给仍存在较大缺口,行业供需结构性矛盾仍待解决。2024 年 1 月-9 月,中国纯电动乘用车系统能量密度在 160Wh/kg 以上的车型产量占比仅为 13.5%,占比较低。
头部企业专注于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得益于高端锂电池高端需求的持续增长,产能利用率和利润保持在较高水平。2024 年上半年,下游锂电池行业头部企业大多呈现出稳健增长的势头。2024年上半年锂电池行业头部企业业绩均为正增长
②下游锂电池行业产能过剩具有阶段性,未来随着中低端产能出清,行业将迎来新一波增长
自 2021 年以来,在动力与储能需求大规模增长、供给端迅速响应、政府政策积极鼓励的三重驱动下,锂电池行业快速扩张。随着各类产能集中释放,2024 年行业进入产能过剩周期,行业的供需关系、政策导向、资源分布及融资环境均发生了显著变化。
2024 年 6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修订了《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以强化行业规范管理,引导锂电池行业供需关系的稳步回归,未来向更合理、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根据高盛预计,2024 年是中国锂电池行业下行周期的谷底,2025 年前后产能出清,行业产能利用率和锂电池单位毛利将会回升。
③下游锂电池行业产能过剩具有区域性——国外市场空间巨大,出海正当时
在海外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凭借国内成熟的产业链优势,国内锂电池企业正积极加速全球市场的扩张,加速产能出清。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2024 年 1-9 月中国锂电池累计出口达 126.1GWh,累计同比增长 37.8%。其中,动力电池累计出口量为 92.5GWh,同比增长 3.9%,占出口量的 73.3%;其他电池累计出口量为 33.6GWh,同比增长 186.0%,占合出口量的 26.7%。
综上,在需求端,尽管短期内锂电池行业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市场对高质量锂电材料的需求预计将持续增长,随着磷酸铁锂价格逐步稳定,电池材料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望回升。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