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设备分类由半导体制造工艺衍生而来,从工艺角度看,主要可以分为:光刻、刻蚀、薄膜沉积、质量控制、清洗、CMP、离子注入、氧化等环节。
传统的集成电路工艺主要分为前道和后道,随着集成电路行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后道封装技术向晶圆级封装发展,从而衍生出先进封装工艺。
先进封装工艺指在未切割的晶圆表面通过制程工艺以实现高密度的引脚接触,实现系统级封装以及2.5/3D等集成度更高、尺度更小的器件的生产制造。鉴于此,集成电路工艺进一步细分为前道制程、中道先进封装和后道封装测试。
贯穿于集成电路领域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环节进一步可分为前道检测、中道检测和后道测试,半导体质量控制通常也广义地表达为检测。
其中,前道检测主要是针对光刻、刻蚀、薄膜沉积、清洗、CMP等每个工艺环节的质量控制的检测;中道检测面向先进封装环节,主要为针对重布线结构、凸点与硅通孔等环节的质量控制;后道测试主要是利用电学对芯片进行功能和电参数测试,主要包括晶圆测试和成品测试两个环节。
应用于前道制程和先进封装的质量控制根据工艺可细分为检测(Inspection)和量测(Metrology)两大环节。
检测指在晶圆表面上或电路结构中,检测其是否出现异质情况,如颗粒污染、表面划伤、开短路等对芯片工艺性能具有不良影响的特征性结构缺陷;量测指对被观测的晶圆电路上的结构尺寸和材料特性做出的量化描述,如薄膜厚度、关键尺寸、刻蚀深度、表面形貌等物理性参数的量测。
根据检测类型的不同,半导体质量控制设备可分为检测设备和量测设备。随着技术的进步发展,集成电路前道制程的步骤越来越多,工艺也更加复杂。28nm工艺节点的工艺步骤有数百道工序,由于采用多层套刻技术,14nm及以下节点工艺步骤增加至近千道工序。
根据YOLE的统计,工艺节点每缩减一代,工艺中产生的致命缺陷数量会增加50%,因此每一道工序的良品率都要保持在非常高的水平才能保证最终的良品率。当工序超过500道时,只有保证每一道工序的良品率都超过99.99%,最终的良品率方可超过95%;当单道工序的良品率下降至99.98%时,最终的总良品率会下降至约90%,因此,制造过程中对工艺窗口的挑战要求几乎“零缺陷”。
检测和量测环节贯穿制造全过程,是保证芯片生产良品率非常关键的环节。随着制程越来越先进、工艺环节不断增加,行业发展对工艺控制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造过程中检测设备与量测设备的需求量将倍增。
从技术原理上看,检测和量测包括光学检测技术、电子束检测技术和X光量测技术等。目前,在所有半导体检测和量测设备中,应用光学检测技术的设备占多数,光学检测技术基于光学原理,通过对光信号进行计算分析以获得检测结果,光学检测技术对晶圆的非接触检测模式使其具有对晶圆本身的破坏性极小的优势;通过对晶圆进行批量、快速的检测,能够满足晶圆制造商对吞吐能力的要求。在生产过程中,晶圆表面杂质颗粒、图案缺陷等问题的检测和晶圆薄膜厚度、关键尺寸、套刻精度、表面形貌的测量均需用到光学检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