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氢是氢能产业链的最前端环节,当前技术路线多元化不存在单一最优模式,需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所在地资源禀赋、经济条件等客观环境的制氢手段。
制备氢气的方法已较为成熟,从多种来源中都可以制备氢气,每种技术的成本及环保属性都不相同,主要分为四种技术路线:工业尾气副产氢、电解水制氢、化工原料制氢、化石燃料制氢等。利用化石燃料制氢是目前工业制氢的主要途径。在石化、钢铁、焦化工业领域,氢气一般以副产品的形式出现,在循环经济模式下被当作这些企业的重要化工原料或燃料。
2017年底,世界氢能委员会提出,到2050年,全球环境20%的二氧化碳减排要靠氢气来完成,氢能将占终端能源需求比例达到18%,为社会创造3000万个工作岗位。根据中国的氢能现状和发展趋势,预计2040年氢能有望成为中国的主体能源,将支撑中国能源工业需求的10%。如此大的氢能需求将使制氢行业产能不断扩大,未来发展前景良好。
制氢行业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
21世纪,我国和美国、日本、加拿大、欧盟等都制定了氢能发展规划,并且目前我国已在氢能领域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在不久的将来有望成为氢能技术和应用领先的国家之一,也被国际公认为最有可能率先实现氢燃料电池和氢能汽车产业化的国家。
在此背景下,氢气产量持续增长。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后,国内氢能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氢气生产国。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氢气产量达3300万吨,同比增长32%;2022年我国氢气产量增至4004万吨,同比增长19.8%。未来,随着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的突破和制氢成本的降低,氢气产量将进一步提升,预计2023年我国氢气产量将达4575万吨。
近年来,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快速上升,但煤炭和石油等化石能源占比仍高达77%左右,传统工业、能源行业面临巨大的减碳压力。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以绿氢为代表的“低碳制氢”取代传统能源制氢的速度正在加快,上市公司正在积极布局助推绿氢发展驶入“快车道”。
据机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球约有500个氢能项目,其中约120个是在建绿氢项目。以绿氢为代表的“低碳制氢”取代传统能源制氢的速度正在加快。目前,我国的绿氢产业已从关键技术研发逐步转向产业发展阶段,未来将在降本增效、推进规模化应用上下功夫。
中国石化于近期宣布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全面建成投产。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是国内首次规模化利用光伏发电直接制绿氢的项目,每年生产的两万吨绿氢全部就近供应中国石化塔河炼化公司,用于替代炼油加工中使用的天然气制氢,实现现代油品加工与绿氢耦合低碳发展。该项目的全面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绿氢规模化工业应用实现零的突破。
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表示,我国氢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须围绕氢能全产业链全面提升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原始创新能力,加速突破关键材料及核心技术装备,重视产业化和示范应用,鼓励多样化的商业模式创新,逐步降低用氢成本,完善有关技术标准以及检测认证和监管体系,构建健康的氢能产业创新发展生态。
中国具有领先全球的氢源储备,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氢气生产国,此外煤制氢、工业富产氢、电解水,对应的煤炭、焦炭、合成氨产量以及风光发电装机量均为全球第一,具备充足氢源。电解水制氢技术可以作为电-氢系统的桥梁,中国氢能规划表示2025年绿氢的量达10万至20万吨每年,“十四五”时期将迎高速发展。
未来,氢能源将在能源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到2050年将满足全球最终能源需求的7%。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未来氢能源行业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在2060年碳中和愿景下,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增至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20%,其中绿氢约为1亿吨
在未来的几年中,制氢行业将会面临哪些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的报告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正确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获得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