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房地产行业现状
在经历了前期持续的严厉调控后,房地产市场 2019 年继续运行在降温通道在严厉调控下,楼市热度已在消退,除了一贯强调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之外,还提出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
从具体调控方式上来看,有别于前期从“需求端”进行调控的思路,2019 年以来,调控政策加强了从“供给端”调控的力度,房地产行业实施了全面的融资政策调控,对房地产企业各主要融资渠道都进行了管控,虽然从全年来看有着略微边际改善的趋势,但房地产企业资金面整体仍趋紧。
住建部进一步表示要以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为目标,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继续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加强房地产市场供需双向调节,改善住房供应结构,支持合理自住需求,坚决遏制投机炒房。
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持续深化,长效机制建设稳步推进,房地产行业发展出现了新变化:首先,虽然全国商品房市场成交规模平稳,但城市市场分化加剧,核心一线、准一线、二线城市需求尚处于高位,三、四线城市退潮明显,加上新棚改政策的出台和实施,部分地区旧改难度较大以及房地产市场过热的情况将改善;其次,受制于融资窗口的持续紧缩,全国土地成交总量同比下降,拿地主流回归一二线城市。
2019 年,房地产金融政策从银行贷款、信托、外债等全方位收紧,受此影响,下半年房企发债规模、信托规模均大幅下滑,房企资金面普遍紧张。2019 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 132,194 亿元,比上年增长 9.92%,比上年同期提高 0.42 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 97,071 亿元,增长 13.94%,比上年提高 0.54 个百分点,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 73.43%。
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 171,558 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 0.0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 1.50%。全国商品房销售额 159,725 亿元,增长 6.50%,其中,住宅销售额 139,440 亿元,增长 10.32%。
2020 年初受市场环境影响,房地产市场短暂受挫,2020 年一季度房地产投资、商品房销售额及销售面积同比出现较大比例下降;但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叠加各房地产企业积极采取线上营销等多元化的营销方式,房地产市场呈现整体逐步回升的特征。2020 年 1-12 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 141,443 亿元,比上年增长 7.0%,增速比 1-11 月份提高 0.2 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 2.9 个百分点。
其中,住宅投资 104,446 亿元,增长 7.6%,增速比 1—11 月份提高 0.2 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 6.3 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 176,086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 2.6%,增速比 1-11 月份提高 1.3 个百分点,上年为下降 0.1%。
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 3.2%,办公楼销售面积下降 10.4%,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下降 8.7%。商品房销售额 173,613 亿元,增长 8.7%,增速比 1-11 月份提高 1.5 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 2.2 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 10.8%,办公楼销售额下降 5.3%,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下降 11.2%。
2021 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 147,602 亿元,比上年增长 4.35%;比 2019 年增长 11.7%,两年平均增长 5.7%。其中,住宅投资 111,173 亿元,比上年增长6.4%。商品房销售面积 179,433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 1.9%;比 2019 年增长4.6%,两年平均增长 2.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比上年增长 1.1%,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 1.2%,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下降 2.6%。商品房销售额 181,930 亿元,增长 4.8%;比 2019 年增长 13.9%,两年平均增长 6.7%。其中,住宅销售额比上年增长 5.3%,办公楼销售额下降 6.9%,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下降 2.0%。
2022 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 132,895 亿元,比上年下降 10.0%;其中,住宅投资 100,646 亿元,比上年下降 9.5%。商品房销售面积 135,837 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 24.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 26.8%,办公楼销售面积下降 3.3%,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下降8.9%。商品房销售额133,308亿元,比上年减少26.7%,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 28.3%,办公楼销售额下降 3.7%,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下降16.1%。
2023 年 3 月 16 日发布的《2023 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百强企业销售总额、销售面积分别达 63,301 亿元、36,313 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 30.3%和 36.2%;百强房企市场份额为 47.5%,较上年下降 2.4 个百分点。房地产行业进入缩表出清、优胜劣汰的阶段。伴随着房地产供给端政策的持续发力,房地产企业的经营模式、竞争格局均发生变化,不同类型房企销售均不同程度承压,企业分化现象逐渐加剧。
(2)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发展本质上来源于城镇化过程中城市人口对住房的巨大需求,稳定增长的宏观经济和持续推进的城镇化进程是推动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来看,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稳定增长,国内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以及持续快速的城镇化进程,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未来发展依然坚定向好。
但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房地产业正处于结构性转变的关键时期,行业供需矛盾通过一系列的宏观调控逐渐趋于缓和,行业发展逐渐趋于理性。随着市场环境的逐渐改变,一部分不能适应变化的企业逐渐被淘汰,行业内的并购整合会逐渐增多,行业集中度逐渐得到提高。部分有实力的企业会率先“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而且随着房地产金融的逐渐发展,企业的运营模式也会逐渐向“轻资产”进行转变,使得行业的运营模式得到不断的创新。
宏观经济及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房地产业发展长期向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高速发展,预期国家经济仍能够维持稳定的发展趋势,为房地产业长期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近年来,国家对房地产进行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过热势头得到有效控制,房地产销售价格上涨势头放缓,同时房地产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国家通过限购、兴建保障房等一系列措施,以及市场的自我调节,使得紧张的供需矛盾趋于缓和。
部分三、四线城市在之前行业过热的时候大量兴建房地产项目,导致行业平稳发展后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房地产销售难度显著增加。随着土地成本的稳步上涨,建材价格及人工成本持续上升,房地产开发成本的上涨压力不断显现。
并且,受到城市建设的逐渐完善,住房供需逐渐平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房地产企业的盈利水平逐渐平缓回归至合理水平,行业利润水平将趋于平稳。
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我国房地产行业中已经涌现出相当一批具有良好口碑、资金实力雄厚、具备高水平开发能力的企业。同时,土地供应市场日益规范,并愈趋市场化,有实力的房地产企业将具备更强的竞争优势。
行业的进入门槛将越来越高,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高,规模化、集团化和品牌化将成为主要企业的发展方向,未来的行业格局可能在竞争态势、商业模式等方面出现较大转变,重点市场将进入品牌主导下的精细化竞争态势,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将逐渐难以在与行业巨头的竞争中取得先机。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资本实力强大并且运作规范的房地产企业将逐步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综合实力弱小的企业将逐步被收购兼并退出市场。同时,行业领导企业将逐渐明确定位,在房地产细分领域不断提升实力,进行差异化竞争。
由于一线城市和部分区域中心城市仍然集中了全国最优质的商业、教育、医疗等资源,未来仍然面临持续人口净流入,其中主要是以有置业需求的年轻人口为主,未来此类城市依然会保持较为突出的房屋供需矛盾,随着购房限制政策的放松,一线及重点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将会逐步回暖。同时,部分三、四线城市面临人口结构老化、青年人口持续流出、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当地购房需求逐渐减少,存在房地产销售规模下降的风险。
2021 年 12 月 6 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明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微观政策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会议还提出,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2022 年中央仍将坚持“房住不炒”总基调不变,实现“三稳”目标。在房地产市场调整态势继续深化的当下,信贷环境改善预期较为明显,整体态势或可延续至 2022 年一季度。房地产税试点或将落地,试点城市名单、征收细则等均有望发布,短期或进一步影响购房者预期。
另一方面,楼市“双向”调节模式或贯穿全年,部分房价韧性较强的城市,若市场出现明显升温,调控政策亦将迅速跟进,建立二手房成交参考价格发布机制、收紧信贷等政策均为有效工具;而部分房地产市场调整压力较大的城市,亦将适度调整政策稳定市场预期。
2022 年,预计“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将得到更好地贯彻落实,各地保交付政策或将进一步完善,预售资金监管严中微调的可能性更大,在保交楼与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方面寻求新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