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算力供给能力持续增强,1.6T 光模块技术升级有望引领
从通信业算力产业链供给角度来看,截至 2023 年,我国提供算力服务的在用机架数达到 810 万标准机架,算力规模达到了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230 EFlops),位列全球第二。从产业基础看,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不断增长,企业数量超过 4400 家。
运营商占据 IDC 市场近 50%的市场份额,截至 2023 年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为公众提供服务的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架数量达 97 万个,比上年末净增 15.2 万架,净增量是上年的近两倍,数据中心机架数量大幅增长。
可对外提供的公共基础算力规模超 26EFlops,适应跨网络算力调度、承载需求多样化等发展趋势,加强算力、能力、运力等协同提升,打造算力网络一体化与云网融合的全光底座;协同部署通用算力与智算算力,启动超大规模智算中心建设,不断优化算力供给结构;围绕国家算力枢纽、数据中心集群布局新建约 130 条干线光缆,启动 400G 全光省际骨干网建设,实现云、算力网络的高效互通。
算力催生 1.6T 光模块需求增长,我国研发进程加速。1.6T 光模块是一种高带宽的光通信技术,通过使用多波长组合达到每秒 1.6 太比特的传输速率,用于满足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和大规模网络基础设施中对超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与传统的 400G 或 800G 光模块相比,1.6T 光模块在带宽、信号处理技术和模块封装方面有显著提升。
总体来说,智算中心流量的整体增长和网络架构的演进共同推动光连接需求的增加,从而带动光模块使用量的增长和速度的升级。AI 万亿参数级计算,有望带动 1.6T 光模块需求超预期。OFC 2024 期间,多家展商展示最新的 1.6TOSFP-XD 光模块产品,中际旭创展示可插拔 1.6T OSFP-XD DR8+和低功耗 800G 光收发器;新易盛推出采用 200G/lambda 光学器件的 1.6T 和 800G 光模块;在近期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上,光迅科技首次公开展示了其 1.6T 高速光模块。
我国光模块大厂研发进程加速,高端市场竞争格局有望不断集中。NVIDIA 在 GTC 大会上宣布的新款 Blackwell AI 芯片对互联互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6T 光模块在今年有望逐步上量。从部署节奏来看,1.6T OSFP-XD 光模块有望 24 下半年,初步实现小规模配合 NVIDIAB 系列芯片量产进行部署,预计 2025 年大规模部署。从技术趋势来看,200G EML 单模仍将是 1.6T 时代的主流,同时硅光子、线性等新技术方案渗透率有望加快突破。
(二)运营商算与网耦合赋能新经济,国产智算中心建设持续推进
运营商加快算力多元供给,智能算力供给能力持续增强。从 CAPEX 数通侧建设来看,中国移动预计 2024 年资本开支约为 1730 亿元,较 2023 年下降 4.0%,计划算力相关投资达 475 亿元,加快算力多元供给。中国联通 2024 年计划固定资产投资控制在 650 亿元(2023 年为 739 亿元),投资重点由稳基础的联网通信业务。
中国电信 2023 年资本开支为 988 亿元,其中产业数字化投资 355 亿元;计划2024 资本开支 960 亿元,较 2023 年下降 2.9%,其中云/算力投资达 180 亿元。运营商资本开支企稳结构化增长,技术升级驱动算网新一轮投资周期。智算中心建设引领作用强,AI 赋能产业稳推动,国产算力加速发展。
从中国移动总部服务器集采来看,2024 年 1 月,公司采购人工智能服务器 1250 台,其中风冷训练器 106 台,液冷训练器 1144 台。2024 年 4 月发布新型智算中心集采公告,预估采购人工智能服务器 7994 台及配套产品,及白盒交换机 60 台。
此外,中国移动南京、武汉、宁夏等 12 个智算中心节点集采建设有序进行,算网新基建持续推进,算力供给有望增强。应用侧赋能来看,2024 年 4 月,在国家网信办公布的已备案大模型清单中,“九天自然语言交互大模型”名列其中,标志着中国移动九天 AI 大模型成为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和“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双备案的首个央企研发的大模型,可正式对外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总体来说,AI 赋能产业焕新持续推进,新一批智能算力中心集群有望加快建设,国产算力供给有望增强。运营商创新云业务边际改善,夯实能力增收引擎。
中国移动政企市场 23 全年收入达 1921 亿元/+14.2%,移动云稳居国内云服务商第一阵营,收入达 833 亿元/+65.6%,自有能力收入同比增长超 100%,IaaS+PaaS 收入份额排名进入业界前五,向“业界一流”迈出坚实步伐。中国联通网数智业务包含联通云、数据中心、数科集成、数据服务、数智应用及网信安全六大板块。
2023 年实现收入 752 亿元/+12.9%,收入规模占主营业务收入 25%,贡献超一半新增收入。其中,联通云收入 510 亿元/+41.6%,数据服务收入 53 亿元/+32%,数智应用收入 56 亿元/+17.5%,网信安全收入 17 亿元/+120%。中国电信产业数字化业务保持快速发展趋势,收入达 1389 亿元/+17.9%,占服务收入比达到 29.9%,较上年提高 2.8pct,对服务收入的增量贡献从 2021 年的 51.6%提升至 70.4%。天翼云收入达 972 亿元/+67.9%。三大运营商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战略新兴业务规模突破形成新动能,产业数字化收入有望快速增长。
新兴业务拉动作用有望进一步加大。根据工信部数据,2023 年共完成业务收入 356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9.1%,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由上年的 19.4%提升至 21.2%,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 3.6pct。其中,云计算、大数据业务收入比上年均增长 37.5%,物联网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 20.3%。三大运营商积极推进云计算发展,夯实自 IaaS 到 SaaS 的全产业链布局,带来运营商持续较高成长。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算力行业市场现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如下是思瀚定制化可研报告中摘取目录,思瀚版权所有严禁外传。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1.1.2 项目建设性质
1.1.3 项目拟建地址
1.1.4 项目建设目标
1.1.5 项目建设工期
1.1.6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1.7 项目运营规模
1.2 企业概况
1.3 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
1.3.1 编制依据
1.3.2 研究范围
1.3.3 编制原则
1.4 主要结论和建议
1.4.1 主要结论
1.4.2 建议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需求分析及产出方案
2.1 项目背景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满足国内人工智能发展需求
2.2.2 加强政府治理,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2.2.3 加速 AI 生态对接,推动创新产业聚集
2.2.4 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是公司人工智能战略拓展的需要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 相关产业政策为项目开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2.3.2 充足的技术和人才储备,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2.3.3 广阔的市场空间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2.4 市场需求分析
2.4.1 全球算力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
2.4.2 我国开启算力赋能数字经济新篇章
2.4.3 全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发展现状
2.4.4 我国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发展现状
2.4.5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需求
2.5 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和产出方案
2.5.1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2.5.2 项目服务规模
2.6 项目商业模式
第三章 项目选址与要素保障
3.1 项目选址方案
3.1.1 项目选址的原则
3.1.2 选址方案的确定
3.2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2.1 地理环境
3.2.2 科学技术
3.2.3 交通运输
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
4.1 技术方案
4.1.1 智能算力中心的整体架构
4.1.2 智能算力中心技术架构体系
4.1.3 智能算力中心异构集群部署方案
4.2 设备方案
4.3 工程方案
4.3.1 智能算力中心算力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4.3.2 公用及辅助工程
4.4 数字化方案
4.5 建设管理方案
4.5.1 项目建设期管理
4.5.2 项目招标
4.5.3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第五章 项目运营方案
5.1 运营方案
5.1.1 销售模式
5.1.2 研发模式
5.1.3 影响公司经营模式的关键因素
5.1.4 燃料动力供应保障
5.2 安全保障方案
5.2.1 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分析
5.2.2 安全措施方案
5.2.3 消防设施
5.3 运营管理方案
5.3.1 项目运营期组织机构
5.3.2 人力资源配置
5.3.3 人员培训
第六章 项目投融资与财务方案
6.1 投资估算
6.1.1 投资估算范围及参考依据
6.1.2 项目投资估算
6.1.3 资金使用和管理
6.2 盈利能力分析
6.2.1 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6.2.2 编制依据
6.2.3 收入测算
6.2.4 成本核算
6.2.5 财务评价分析
6.3 财务可持续性分析
6.3.1 偿债能力分析
6.3.2 评价结论
第七章 项目影响效果分析
7.1 经济影响分析
7.2 社会影响分析
7.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7.3.1 环境评价依据及执行标准
7.3.2 污染控制目标
7.3.3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7.3.4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7.3.5 环境保护的建议
7.3.6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7.4 资源和能源利用效果分析
7.4.1 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7.4.2 项目能耗情况
7.4.3 节能措施及效果分析
7.4.4 资源和能源利用效果分析结论
第八章 项目风险管控方案
8.1 工期风险
8.2 政策及市场拓展风险
8.3 技术人才风险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9.1 主要研究结论
9.1.1 本项目与产业政策、规划的相符性
9.1.2 本项目的社会效益
9.2 建议
附件:财务分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