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能源替代+参与主体增多,竞争愈加多元化
化学原料及其石化制品被其他行业产品替代的可能性很小,如塑料制品本身就是一种替代品,可以作为传统的金属、木材等型材的替代;聚酯和合成橡胶作为棉花和天然橡胶的替代,有效解决了我国土地资源不足、天然材料短缺的困境。石油化工行业主要的替代在成品油领域,替代品包括天然气、电力、生物燃料等。
我国天然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将逐步替代部分汽柴油的需求。国家已经完成封闭试点并即将推广的 M100 甲醇汽车,以及 2020 年已全面推广的乙醇汽油等将替代部分汽油需求。中石油经研院数据显示,2022 年我国车用替代燃料替代成品油达到5105 万吨/年,约占到全国成品油年消费量的 15%。
未来随着天然气汽车、甲醇汽车、新能源汽车和生物燃料的持续普及使用,这一替代比例还将上升。因此,天然气、甲醇、电力、生物燃料等替代品对石油化工行业的威胁比较显著。随着国家对地炼企业和民营炼化企业放开原油进口权和使用权,以及对外商独资企业放开成品油批发和零售的限制,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已经基本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在国家重点布局建设七大石化产业基地背景下,民营企业纷纷布局建设大型炼化企业,虽然有助于推进行业规模化、一体化、集约化发展,但无疑加剧了国内炼油能力过剩的局面。
民营企业在丙烷脱氢、煤(甲醇)制烯烃等石化领域也已建成并规划了大量产能,同时在乙烷蒸汽裂解项目上也开展了产业布局并取得实质性进展。不仅是民营企业大举加入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竞争,外商独资企业也开始加入竞争行列,巴斯夫、埃克森美孚等石化巨头宣布在中国独资建设乙烯项目,目标是以低成本和高品质抢夺中国的市场份额。整体来看,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
(二)上下游议价能力弱,行业盈利能力承压
石油、低碳烷烃(乙烷、丙烷等)是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最为重要的上游原料,需求量极大,但国内供给严重短缺,需要大量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国内石油化工企业议价能力弱。供应商对石油、低碳烷烃等上游原料的价格控制能力较强,但只要上游原料的价格水平保持在合理区间,原料价格的波动基本能够有效顺价到下游产品。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主营产品可分为成品油、合成材料和大宗石化原料三类。
国内成品油(占原油加工量的 60%左右)市场已经饱和,需要通过出口缓解过剩压力,市场竞争激烈;合成树脂、合成橡胶产品存在低端牌号同质化产品竞争激烈、高端牌号依赖进口的局面;大宗石化产品,如聚烯烃、PX、PTA、EG 等,面临需求增速放缓、产能大幅增加以及国外低成本产品的冲击,盈利能力承压。综合来看,下游客户对上游产品的选择性较大,其讨价还价能力较强。
(三)多项政策密集出台,确保行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连续出台多项政策以促进石油化工行业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2021-2023 年,为实现“双碳”目标,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多部门、行业联合会等发布了多项文件,促进行业向绿色、低碳化转型,包括《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南》、《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石化化工重点行业严格能效约束推动节能降碳行动方案(2021-2025 年)》、《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 年版)》、《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炼油行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
2024 年 1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 9 部门联合发布了《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6 年)》,提出主要目标包括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取得重要进展,重点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诊断评估,数字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环节实现深度应用,生产要素泛在感知、制造过程自主调控、运营管理最优决策水平大幅提高,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计划打造 120 个以上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培育 60 个以上数字化转型标杆工厂,形成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
重点行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等指标显著提升,数字化转型成熟度 3 级及以上企业提升至 20%以上。2024 年 2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提出了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包括推进绿氢、低(无)挥发性有机物、再生资源、工业固废等原料替代,增强天然气、乙烷、丙烷等原料供应能力,提高绿色低碳原料比重。推广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纺织、机械等行业短流程工艺技术。健全市场化法治化化解过剩产能长效机制,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到 2030 年,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乙醇等短流程合成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
(四)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步入成熟期,依旧存在成长空间
行业生命周期理论是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每个行业都要经历的一个由初创到衰退的演变过程,一般分为初创、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目前,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征:炼油产能严重过剩;能源替代+行业参与主体增多,竞争更加多元化;主要产品需求增速放缓;部分合成材料存在低端牌号过剩而高端牌号依赖进口等结构性矛盾。同时,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已经基本掌握了行业所需技术、技术成熟可靠,以及能够出生产满足市场所需的大宗产品、且对高端产品存在更多的需求。
我们认为,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已经步入成熟期,但因产能结构性过剩问题突出,行业亟需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叠加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多项政策支持和推动,行业未来依旧存在成长空间。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任务是解决低端产能过剩而高端产能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在炼油能力已经过剩的背景下,民营企业大举新建炼油产能,源于国家的政策导向,
一是给予民营企业同等的发展机会,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
二是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速度,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通过布局大型炼厂以及推动淘汰落后产能,不仅是重塑我国炼油行业格局,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升我国炼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做强炼油产业,实现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石化产品高端供给不足是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突出的“短板”问题,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还比较大。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企业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我国高端产品产业规模将不断扩大,逐渐实现进口替代,行业格局有望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