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供热的内涵
供热是指以热水或蒸汽等物质作为热媒,利用集中热源通过供热管网等设施向热能用户提供生活与生产等用热的供热方式。供热作为保障居民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的供暖保温措施,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也是城市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中供热是全国北方供热地区的主要供热方式,其工作原理如下:一个或多个热源输出的供热介质(包括高温高压热水及高温高压蒸汽)首先经过一级网进入换热站,在换热站与二级网循环水进行热交换,二级网低温水再向公共建筑及居住建筑供热,形成了从热源到热用户的供热系统。
其中,热源主要是指生产和制备一定参数(温度、压力)供热介质的锅炉房或热电厂,一级网与二级网是指输送供热介质的室外供热管路系统,热用户是指直接使用或消耗热能的室内采暖、通风空调、热水供应和生产工艺用热系统的单位或居民。
(2)供热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供热行业自 20 世纪 50 年代起步,加速于 80 年代中期供热行业体制改革,但供热行业体制改革总体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
直到 2003 年 7 月,原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颁布《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决定通过试点城市探索供热行业市场化机制改革,并明确提出“停止福利供热,实行用热商品化、货币化”。至此,供热行业市场化机制改革正式启动。
目前,我国城镇集中供热主要分布于“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十三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以及山东、河南两省。其中,寒冷区域(华北、山东、河南等区域)采暖季一般为每年的十一月中旬至次年的三月中旬之间,严寒地区(东北、西北等区域)采暖季一般为每年十月中旬至次年四月中旬。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人口数量的上升带来了供热需求的不断增长,推动供热行业的快速发展。
2017 年出台的《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也更加明确了集中供热系统作为市政基础设施对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地位,并为新时期供热行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即借助更加清洁、高效的集中供热形式来突破环境约束对城镇发展的限制。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中国城市供热面积从 2009 年的 37.96 亿平方米增长到2020 年的 99.82 亿平方米,城市供热面积逐年增大,年均复合增速达 9.19%。
此外,我国集中供热建设投资额也呈波动上升趋势,从 2009 年的 441.52 亿元上升至 2020 年的 523.61 亿元,常年保持了较高的资金投入水平。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供热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