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房地产行业竞争情况
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竞争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告别黄金增长期,市场化竞争促使行业出现全方位变革和资源整合
尽管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房地产市场起步较晚,但经济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继续将为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然而自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以来,历经约 20 年的高速发展,市场供求和竞争状况正在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变化,行业变革已经开始并将持续。
从供求关系看,随着人均住宅面积的上升以及城镇人口增速的放缓,总体需求将告别过去 20 年的高速增长,进入一个平稳发展时期,区域之间的分化将更为明显;从市场环境上看,历经多轮宏观调控周期后,地产行业政策和监管体系逐渐成熟,而市场竞争下的优胜劣汰将使得实力弱、规范性低的小型开发商逐步退出市场,促进行业秩序的进一步建立和规范;
从产品结构上看,伴随着我国各年龄段人口结构的变动,尤其是婴儿潮效应的弱化导致的刚性需求增速下降,改善性人群比例增长及经济增长带来其购买力的增加,购房群体将更关注居住品质,产品质量和施工效率将获得提高,改善性产品或将成为房地产企业在未来市场中决胜的关键;
而从商业模式上看,随着供求关系的调整、行业整体增速的下降,区域分化、公司分化的局面日益显著,具备强大的资源实力、资金实力和执行力的企业逐步在竞争中胜出,行业资源将进一步得到整合。
目前正在涌现出更多的大型综合开发商及各具特点的可持续盈利模式,并且分工将更加精细化和专业化,实力较强的大型开发商将持续提升市场份额,具备转型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商也将在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
(2)宏观调控与市场激烈竞争的压力下,企业需要更注重运营效率的提升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房价的攀升及土地价格的高涨,地价占售价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为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发展,自 2006 年年底以来,政府将土地和资金面作为地产行业调控政策的重点之一。
2012 年颁布的《土地闲置处置办法》加大了对开发商土地闲置的管理和处罚力度,使得囤地的难度加大;银行等传统融资渠道对地产商借贷的管理严格,信托等影子银行产品则要求较高的融资成本。严格的土地监管政策和资金成本的压力使开发商纷纷由低价拿地等待升值的商业模式转向快周转模式,执行力和运营效率成为开发商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
(3)行业集中度日益提高
我国房地产行业集中度较低,近几年来房地产行业走向成熟的趋势和调控的深入使行业集中度呈现提升的态势。根据中指研究院发布的《2024 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报告》,2023 年百强企业销售总额、销售面积分别达 53,896 亿元、26132 万平方米。预计未来房地产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仍将是大势所趋。
在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大型房地产公司在拿地、融资能力和消费者认可方面具备明显优势,而小型房企因持续拿地能力弱、资金面紧张、运作效率低等多种原因,在市场竞争中将逐步被淘汰,大型房企市场份额有望继续提升。
2、市场集中度情况
随着近年来调控政策的逐渐加码,房地产行业也在不断成熟。房地产行业整体呈现业绩持续增长、企业分化加剧、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的发展态势。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在波动中实现了规模的跨越式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已发展成为行业的中流砥柱。未来,伴随房地产行业集中度的提升,阵营间和阵营内的竞争与分化将进一步升级,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