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受益于国内经济持续增长、整车市场快速发展、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以及全球化零部件采购力度提升等多重利好,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得以迅速发展,不仅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持续加大投资、开展技术升级,跨国零部件供应商也纷纷在国内建立合资或独资公司,从整体上带动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快速发展。
汽车零部件是机动车辆及其车身的各种零配件,一辆汽车一般由上万件零部件组成。根据 Mysteel统计,汽车用钢管数量约占汽车总体用钢量比重的 6%,随着国内汽车市场不断扩容,汽车用钢管总量将不断上升,汽车各部件用钢管情况如下:
前桥总成:轴套、轴承套管、脚踏承管。
后桥:悬臂架管。
后减震器:缸体、储油筒、衬套、吊环。
前减震器:缸体、储油筒。
转向减震器:缸体、储油筒、衬套。
转向轴:上、下转向轴。
转向拉杆:拉杆、垫圈、锥形套管。
冷却水管:冷却水管、接管。
操作器:变速操纵杆、轴套。
消音器:前、后排气管。
等速传动轴:万向节球笼、空心轴管。
配件:车门防撞管、后盖铰链用管、稳定杆。
座椅:座椅骨架。
随车工具:轮胎扳手。
(1)汽车行业整体呈稳步增长态势
我国汽车产业起步于上世纪 50 年代,进入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汽车工业获得长足的发展,形成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随着我国加入 WTO 后,在汽车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下,我国汽车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技术高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汽车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汽车行业属于周期性行业,总体经济向好的基本面保障了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09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突破 1,300 万辆,自此我国汽车产销量稳居全球之首。2021年以来,国产汽车品牌竞争力凸显,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受新能源汽车产销快速增长、我国汽车出口屡创新高等带动,2021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结束“三连降”开始快速回升,2023 年我国汽车产销突破 3,000 万辆,且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24 年我国汽车产销仍将保持持续增长。
(2)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存在广阔发展空间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市交通基础建设完善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汽车保有量持续高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 年以来,我国汽车保有量年均复核增长 9.71%,截至 2023 年末,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 33,618 万辆。
虽然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超过 3 亿辆,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相对于我国人口数量而言,我国汽车保有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和村镇地区,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将有效推动汽车钢管等上游需求增长。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2022 年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为 215辆,在全球范围内排名第 18 位,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相比欧美、日本、韩国等发达市场均有较大差距。
(3)新能源汽车兴起为汽车行业发展赋能
近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在行业政策、技术创新、消费理念等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产品迭出,涵盖纯电动汽车以及混合动力汽车,产业规模飞速发展。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14 年至 2023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从 7.85 万辆增长到 958.65 万辆,销量从 7.48 万辆增长到 949.52 万辆,呈现爆发式增长。
伴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政策驱动转型为市场驱动,2023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持快速增长,连续 9 年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958.65 万辆和 949.52 万辆,同比分别增
长 35.8%和 37.9%,市场占有率达到 31.6%。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增长迅速,2023 年销量达280.4 万辆,同比增长 80.4%;纯电动新能源汽车销量 668.5 万辆,同比增长 24.6%。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迅猛,近年来传统汽车厂商正加速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传统汽车厂商基于其现有强大的汽车生产架构和平台,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以及销售渠道、客户群体等优势,希望厚积薄发,正加速推出新能源汽车产品。
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购买成本降低、续航能力提升、公共配套充电设施持续完善等,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为汽车产业的增长带来新动力。
(4)汽车零部件产业逐渐向中国转移
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基础支撑,与汽车行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根据《中国汽车报》公布的 2022 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统计结果,百强榜中日系企业占 24 家、德系企业占 17 家、美系企业占 15 家,营收规模合计占比 57.98%,目前世界汽车零部件行业依然由汽车工业发展较早的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国企业主导,但正在逐步向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转移。当前新兴汽车市场尚未饱和、市场发展较快,是整车消费增长的主要区域。
此外,新兴市场所处国家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吸引来了较多大型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于低劳动力成本国家投资建厂,转移制造环节。近年来,国内经济持续增长、汽车产业链竞争力增强、国产汽车品牌崛起等已经成为整车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从而推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积极发展。
在行业持续向好的背景下,跨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巨头也高度重视中国市场,全球汽车产业链开始向中国转移,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联网汽车领域,通过与中国企业展开业务合作、在华投资建厂、技术合作等方式扩大在华业务影响力,如西班牙海斯坦普集团与国内海纳川公司合资组建“轻量化”汽车零部件公司、日本马瑞利携手海立集团成立合资企业生产热交换器,另如博世、马牌轮胎、巴斯夫等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拓展在华业务布局,在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逐渐向中国转移的过程中,国内市场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据 wind 数据显示,2010 年-2021 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显著,2021 年达到 40,667.65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9.52%。
同时,在汽车零部件全球化采购的浪潮下,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长,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经成功融入世界零部件供应体系,出口额也呈上升趋势。2013 年至 2022 年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额由 453 亿美元上升至 811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6.68%。
(5)汽车产业集群格局初步形成
由于资源的集聚效应,配套零部件厂商通常围绕着成熟的汽车工业区域布局,与整车商一起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群。目前,我国已逐步形成了六大汽车产业集群,包括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产业集群、以广东为代表的珠三角产业集群、以重庆为代表的西南产业集群、以武汉为代表的中部产业集群、以北京和天津为代表的环渤海产业集群,以及以长春为代表的东北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利于专业化分工和精细化管理,实现区域间的信息互通、资源互补,同时,能有效地降低企业之间的运输成本,产业链竞争优势大幅提升,我国汽车产业集群格局初步形成对我国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