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安全建设项目
1、项目简介
项目在公司现有业务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融合分布式、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科蓝支付安全平台,对促进我国支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将通过建设研发测试基地、购置研发和测试所需设备和软件的方式,搭建研发测试环境,同时聘用技术团队开展研发测试工作。通过将现有技术架构升级为分布式架构,可有效应对实时交易中的高并发、高交易量等场景,提高移动、大额支付安全保障。
2、项目实施背景及必要性
(1)项目实施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安全变得日益重要,其重要性正随着全球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而变到越来越重要。在 2014 年 2 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2015 年 12 月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2016 年 4 月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2016 年 10 月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2017年 12 月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等多个重要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均强调了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性。2018 年 4 月,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再次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支付安全是互联网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子支付尤其是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支付系统逐渐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支付场景极大丰富,使电子支付已经融入到人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改变并便利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支付风险也相伴而生,数据泄露、交易盗刷等案件让人们意识到电子支付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全面加强支付安全管理,着力提升支付体系的风险防范能力势在必行。
(2)项目实施必要性
1)落实国家监管政策,助力支付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支付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安全保障系统建立与完善。尤其是在电子支付迅猛发展的今天,支付方式虚拟化、支付场景丰富化、参与主体多样化,支付风险也呈现蔓延速度快、隐蔽性强、外溢效应明显等特点,支付行业在敏感信息保护、客户资金安全、业务连续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压力。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支付安全的监管与排查,出台了《关于开展支付安全风险专项排查工作的通知》等诸多重要政策,促进从业机构不断加强支付领域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有效防范支付风险。本项目的建设实施,不仅有助于从业机构切实落实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更有助于支付体系的持续健康发展。
2)持续增强支付系统性能,保障消费者财产安全
客户资金和信息安全是支付行业发展的根本要求。近年来,我国电子支付行业持续创新并实现了高速发展,支付风险也随之增加,并出现新的形式、新的特点,直接威胁着消费者的资金安全。支付风险的防范,不仅要增强从业机构与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更应该从整个支付系统的服务端、通讯端、客户端全方位入手,不断提高信息技术风险管理与防范水平,实现支付过程的防冒充、防窃听、防篡改、防攻击等。
电子支付的业务操作和大量的风险控制工作主要由相关软件系统完成。因此,开发并完善支付安全系统,持续升级与维护纵深防御体系,对于电子支付安全至关重要。本项目的建设实施,将进一步增强支付系统的安全、稳定、可扩展等性能,并为系统的不断升级完善创造条件,从而更好地适应支付体系发展需求,以有效保障消费者的财产安全。
3)进一步提升公司服务能力,增强支付产品系列竞争力
当前,我国银行业正面临着宏观经济转型、金融市场的变化、金融科技创新等挑战,转型与创新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旋律。尤其是电子支付的迅猛发展,使得银行机构对支付安全的 IT 服务需求日益强劲,如何持续、有效满足银行机构的服务需求,成为银行 IT 解决方案供应商面临的重要课题。
目前,公司已形成了以统一支付平台、聚合支付平台、二维码应用平台、资金交换平台、二代支付、支付收银网关等为主,较为丰富的支付产品体系,较好满足了银行机构支付系统建设的需要。为应对支付体系的快速发展与安全需求,持续提升对银行机构的服务能力,公司拟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实施,进一步完善支付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高效性、可扩展性,并通过产品性能提升发挥各类产品间的协同效应,从而增强支付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3、项目市场前景
近年来,随着国家普惠金融政策的逐步落实,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我国电子支付尤其是移动支付业务发展迅猛,其在操作、核算方面的便捷高效等优势日益突显,并逐渐取代现金支付成为目前我国支付的主要方式,在交易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用户规模及使用情况方面,根据 CNNIC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18 年底我国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达 60,040 万人,使用率上升至 72.5%;手机支付用户规模达 58,339 万人,使用率上升至 71.4%;线下消费使用手机支付的比例也高达67.2%。
数据来源: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历次)
在业务量及交易金额方面,根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数据显示,2013-2018 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电子支付业务量由 257.83 亿笔增长至 1,751.92 亿笔,金额由 1,075.16 万亿增长至 2,539.70 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46.70%和 18.76%;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量由 153.38 亿笔增长至 5,306.10 亿笔,金额由 9.22万亿增长至 208.07 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103.14%和 86.51%。
数据来源: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历年)
随着我国电子支付尤其是移动支付业务的快速发展,支付安全问题显得越发 重要。根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移动支付用户调研报告》(2017 年、2018 年)显示,2018 年安全隐患成为移动支付用户最关心的问题,占比由 2016 年的 46.5%上升至 64.7%;而在未来移动支付最需要改善的方面中,安全性同样排名第一,占比由 2016 年的 52.4%上升至 77.8%。
消费者对支付安全的高度关注,以及我国支付技术的持续创新、交易规模的 不断扩大、支付环境的日益复杂,均对支付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助于推动商 业银行、支付机构、清算机构等从业机构不断加大对支付安全系统的建设投入, 以保障消费者的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因此,本项目拥有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4、项目实施可行性
(1)政策可行性
支付安全对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财产安全,实现电子支付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加强对支付安全的有效管理。
2016 年 6 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卡风险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强化支付敏感信息内控管理、加强支付敏感信息的安全防护、全面应用支付标记化技术(Tokenization)等银行卡信息安全管理,以及强化客户端软件安全管理、提升支付交易安全强度、加强互联网交易风险监控等银行卡互联网交易风险防控力度的具体内容。
2017 年 12 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强条码支付安全管理的通知》,并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以强化条码支付技术风险防范与管理。
2018 年 8 月,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支付安全风险专项排查工作的通知》,对商业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清算公司等从业机构的客户端应用软件安全、支付系统安全管理、支付交易安全管理三大方面的 182 个要点进行排查,以进一步加强支付领域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
(2)市场可行性
随着支付场景与消费需求的多元化,交易形态与支付环境的复杂化,用户规模与资金规模的快速扩张,对支付安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银行、支付机构等从业机构对支付安全系统的建设投入也将不断增加。建立多层次的支付安全系统,从客户端、通讯端、服务端全方面持续不断地增强支付体系的安全性,成为保障支付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以及消费者合法权益、财产安全的必然选择。因此,本项目建设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支付体系发展情况及支付安全需求具体情况见本节“3、项目市场前景”。
(3)技术可行性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银行 IT 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产品系列包括互联网渠道系列、金融业务系列、支付系列、技术平台系列、安全系列、数据系列等,可为下游客户提供包括技术开发服务和规划咨询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本项目是在公司现有业务与技术基础上,对现有支付安全平台进行技术升级,以有效应对支付体系实时交易中的高并发、高交易量等场景,提高支付安全保障。因此,本项目实施具备技术可行性。
5、项目投资估算
本项目投资总额为 5,816 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 5,259 万元,投资估算情况如下:
6、项目经济效益
经测算,本项目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 6.24 年,内部收益率(税后)为 12.42%,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此报告为正式可研报告摘取部分,个性化定制请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