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场规模情况
随着激光技术的进步和普及,全球激光及其他光电类医疗设备的市场空间逐步扩大。根据美国研究机构 Fortune Business 统计数据,2021 年全球激光及其他光电类医疗设备市场空间约为 41.50 亿美元,预计未来 8 年的复合增长率为 16.8%(数据只包括设备,不含服务)。
在医疗领域中,激光及其他光电类医疗器械逐渐普及,已广泛运用于眼科(如近视矫正、视网膜修补等)、外科(激光手术刀)、内科、妇科、耳鼻喉科、心血管科、皮肤科等多个领域。2021 年全球激光及其他光电类医疗设备应用中,皮肤治疗类应用依然是占比最大的领域,占比约为 38.5%;其次是泌尿外科、口腔耳鼻喉科和医疗制造,占比分别为17.3%、16.5%和 15.4%;随后是血管介入治疗、肿瘤切除、神经外科手术,细分领域市场占比分别为 3.8%、3.7%和 1.5%。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激光及其他光电类医疗设备产业在规模、核心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的激光及其他光电类医疗设备以进口为主,关键设备的国产化比例较小,国外企业基本垄断了高端眼科治疗设备。
国产激光及其他光电类医疗设备以二氧化碳激光器产品、Nd:YAG 激光器产品、半导体激光产品为主,主要应用方向包括皮肤外科、通用外科手术、泌尿科、心血管疾病等,仍然缺乏眼科激光设备、检测与诊断设备。
目前,奇致激光已经研发出第一台取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国产干眼症治疗仪,产品未来将直接对标科医人等国际知名企业的眼科产品。2020 年受外部环境影响,国内激光及其他光电类医疗设备市场有所下降;2021 年,国内激光及其他光电类医疗设备市场实现了 7.2%的正增长,规模达到 35.6 亿元。
(2)国内激光医疗及其他光电类设备市场竞争及发展格局
激光及其他光电类医疗设备应用领域丰富,其中皮肤治疗类医疗激光设备占比最高。我国激光及其他光电类医疗设备产业主要集中在北京、湖北、广东、上海、江苏等地。截至 2021 年末,全国已有 301 家激光医疗器械企业获得 II 类、III 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在各类激光治疗设备中,气体激光器、Nd:YAG 激光器等技术较为成熟的产品已经实现了国产化,达到了合适的性价比。此外,随着国产半导体激光、绿激光、掺钬等稀土元素固体激光等医用激光器技术的发展,中低功率成套激光医疗设备也开始推向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3)行业技术特点、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
激光和其他光电类医疗设备行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综合了传统工业与医学工程、现代电子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医学影像等多学科知识。目前,全球医用激光及其他光电类设备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并朝着激光输出功率提高的方向发展,以满足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疗效等方面的需求。
同时,飞秒激光、多波长激光等新型激光开始逐步在临床上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医用激光技术的发展。我国激光和其它光电类医疗设备技术升级正在快速推进。国产气体激光器、Nd:YAG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等技术趋于成熟,一系列新波长的激光治疗设备已实现了国产化。
未来我国激光和其它光电类医疗设备将向波长多样化、大功率、精准化、小型化、功能集成的方向发展,瞄准临床应用面广、需求量大的国际激光及其他光电类医疗先进产品,重点研究基于新一代先进激光器和光电技术,用于疑难病症和常见病治疗、且具有广阔普及应用前景的治疗设备。
目前国内已基本具备相应的技术基础与产业化条件,有利于重要器件的国产化,实现进口替代。另外,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融合亦是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物联网等功能应用的可实现信息传输、远程检测、升级维护、数据记录存储等功能,从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和厂家服务效率。大数据技术应用可通过记录并分析大量治疗方案及效果,指导生产企业进行产品性能升级或迭代研发、促进行业企业形成标准化治疗方案。
人工智能光电医疗器械可提升诊断效率,降低主观因素造成的临床误诊概率;同时平衡地区间的医师资源,协助部分医疗欠发达地区医生提供高质量的光电治疗服务,从而缓解行业人才紧缺压力。未来,激光和光电类医疗器械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将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融合。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