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投资

机械设备及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及技术特点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5-02-22

机械设备及零部件行业最终服务于机械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机械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和生产工具的任务。机械工业包含农业机械、工程机械、汽车工业、仪器仪表、重型矿山、石化通用、机床工具、电工电器、食品包装、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基础件等 14个门类,机械工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相关产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水平。

近年来,技术进步与产品结构升级有效带动行业效益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 年机械工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 28.9 万亿元,同比增长 9.6%;实现利润总额 1.8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1%。与全国工业相比,机械工业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的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工业 3.7 个和 16.1 个百分点。在全国工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中的比重分别为 21%、21.6%,拉动全国工业营业收入增长 1.9 个百分点,拉动利润总额增长 2.2 个百分点。

从进出口额来看,2015 年以来我国机械工业运行总体良好,进出口总额呈平稳增长态势,对外贸易量增质升。2022 年我国机械工业外贸进出口总额为 1.0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3%,连续第二年超过万亿美元大关。其中出口总额 7,400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 4,104 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从贸易结构看,全年机械工业一般贸易出口金额同比增长 12.5%,高于出口平均增速 3.1 个百分点,占出口总额的 71.4%,是带动机械工业出口总额创新高的主要力量。从产品结构看,汽车整车、工程机械、发电设备、矿山设备等整机、主机对出口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机械零部件加工行业已形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诸多机械零部件产量已居世界第一。面对全球经济的产业迭代和国内需求的不断扩张,作为经济重要支柱之一的机械零部件加工行业机遇和挑战并存、发展前景广阔。《中国机械工业年鉴 2023》显示:2022 年,机械通用零部件出口保持高昂态势,1-6 月出口增幅不断攀升,至 7 月达到高峰,之后趋于稳定。截至 2022 年 12 月底,出口额同比增长 14.39%。

机械设备及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

①先进制造与现代服务深度融合

重生产、轻服务的传统制造模式已经很难适应高端装备和智能设备产业升级的需要,先进制造与现代服务深度融合的定制化创新经营模式将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随着技术的创新和突破,下游客户产品更新迭代加快,客户需求愈发多样化,客户订单呈现多品种、应用场景广泛的特点,传统制造模式难以在保证合理利润的前提下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短交期的产品。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先进制造与现代服务深度融合,依靠核心技术和研发创新,通过自身先进制造能力、上下游供应链整合、柔性生产、技术和质量规范输出等方式为客户创造价值,客户只需提供产品概念图和交期要求,包括标准转换、产品设计、工艺设计与改进、生产制造、质量控制、物流运输、售后服务等在内的专业服务均由供应商完成,为客户提供可追溯、一站式定制化机械设备及零部件供应服务。

②供应链全球化和专业分工深化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使得产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和精细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源和产业链优势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供应链全球化趋势加强。众多国际国内厂商通过技术和质量标准输出,逐渐采取全球采购战略,通过全球供应链体系采购优质产品和原材料,构建自主生产基地和协同供应链,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未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转移,产业专业分工的深化,拥有全球供应链生态的厂商将会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更多优势,也能充分抵御供应链单一的经营风险。

③生产制造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

随着国内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工业 4.0 时代深入推进,智能设备的投入加速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可追溯性,成本得到进一步降低,而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则大大提升。

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供应链协同方面显现了巨大的应用价值,信息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可实现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下达、过程控制、动态库存、物流配送等信息实时交互,为企业管理决策、绩效考核、风险控制等提供有力支撑,此外,通过工业信息系统深入改造和连接协议,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将原材料和成品库存数据与客户供应商共享,降低信息壁垒,提高业务流程效率和信息化水平。

2、机械设备及零部件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机械设备及零部件行业技术水平取得了显著进步,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基础材料研究、产品适用性、工艺制造和产品标准化等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标准修订取得新进展,企业创新的理念、管理水平显著提高。近年来随着装备制造向大型高效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正由主机层面向关键配套零部件层面推进,零部件国产化率显著提高,少数领先企业已能够生产综合性能优异的关键零部件,满足了油气化工、电力核能、工程矿山、深海和航空航天领域对高端装备的要求。

3、机械设备及零部件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系

机械设备及零部件的上游行业主要是钢铁行业和有色金属行业。下游主要面向石油化工机械、矿业机械、工程机械、通用机械、机床工具、农业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装备制造业。机械设备及零部件的主要原材料是钢铁,国内钢铁及钢铁制品生产厂家众多、市场竞争充分,可以为本行业提供优质原材料。

近年来,钢铁产品的价格存在一定的波动,钢铁价格的波动会导致机械零部件产品原料成本上升,增加机械零部件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行业内产品附加值较高、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可以将部分成本上涨压力向下游传导,有效控制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经营压力,但部分产品附加值低、核心优势不明显的机械设备及零部件生产企业由于议价能力弱,受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

机械设备及零部件下游应用非常广泛,客户主要为各行各业的装备制造商、工程承包商等,下游行业的发展和宏观经济的景气水平将影响机械零部件的市场需求。现阶段发达国家陆续提出“再工业化”和“低碳经济”等崭新发展理念,促进了全球清洁高效发电设备、石油石化设备、节能环保设备、工程和矿山设备等的更新换代和技改需求。

国内供给侧改革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且不断加大力度支持大型石化、矿山、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重大技术装备的自主创新和智能制造,给机械行业及配套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随着我国机械设备及零部件行业技术、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的不断提升,下游需求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