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投资

工业用银-白银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5-02-26

1、工业用银占白银总消费比例近六成

工业需求为白银需求的主要构成,实物投资与银饰需求次之。白银需求主要由工业需求、实物投资需求、首饰业需求、银器需求和摄影业需求构成。2024 年预计全球白银需求为 37918 吨,其中工业白银需求为 22110吨,占比高达 58%,为白银需求的主要构成部分。实物投资与首饰业白银需求则分列二、三位,2024 年预计需求量分别为 6593 吨(占比 18%)和 6572 吨(占比 17%);而银器与摄影业白银需求则分别为 1830 吨(占比 5%)和 812 吨(占比 2%)。

工业用银驱动白银需求持续增长。2019-2024 年间,白银市场需求持续扩容。全球白银需求量由 2019 年的31241 吨增长至 2024 年的 37918 吨,总计增长 6677 吨,期间 CAGR 达到 4%。其中,工业白银需求有效贡献白银消费的增长弹性,全球工业用银同期由16281吨增长至22110吨,期间增长了5829吨,占2019-2024年间白银需求总增长量比例为 87.3%。从年复合增速观察,工业白银需求期间 CAGR 为 6%,增速亦高于白银总需求增速。期间,实物投资需求与首饰需求亦呈现增长。

实物投资需求同期由 5828 吨增长至 6593 吨,期间增长了 765 吨,CAGR 为 2%;首饰业需求同期由 6270 吨增长至 6572 吨,期间增长了 302 吨,CAGR为 1%。另一方面,银器需求在此期间小幅下降,由 2019 年的 1906 吨降至 2024 年的 1830 吨,期间 CAGR为-1%;摄影业需求同期则从 956 吨降至 812 吨,期间 CAGR 为-3%。

2、工业白银消费结构呈现高集中度特征

全球工业白银消费区域集中度 CR3 高达 74%。从地区分布观察,东亚为工业白银需求最高的地区,2023 年工业用银消耗量为 12115 吨,占工业白银需求比例高达 60%;北美与欧洲分列二、三位,其 2023 年工业白银需求量分别为 4174 吨(占比 21%)和 2302 吨(占比 11%);最后是南亚与其他地区,其 2023 年工业用银需求量分别为 1288 吨(占比 6%)和 476 吨(占比 2%)。分国别观察,工业白银需求区域集中度极高,2023 年 CR3 高达 74%。其中,中国为工业白银需求最高国家。

2023 年,受益于光伏装机量爆发式增长,中国工业白银需求量同比增长 44%至 8124 吨(占比 40%),也带动工业白银 CR3 由 22 年的 69%增长至 23年的 74%。美国与日本的工业白银需求量则排在全球二、三位,且 2019-2023 年间表现较为稳定,分别维持在均值 3765 吨与 3283 吨附近波动。2023 年,美国工业白银需求量为 3984 吨(占比 20%),日本则为3048 吨(占比 15%)。

3、电子电气白银需求构成工业用银主体

电子电气白银需求是工业用银主体。根据世界白银协会的统计口径,白银工业需求主要分为三大类,即电子电气、钎焊合金和焊料及其他工业。其中,电子电气白银需求占比最大,2024 年该行业白银需求量为 15102吨,占工业白银需求比例达 68.3%。

电子电气领域主要由光伏、汽车与其他行业构成,这之中光伏行业的白银需求量位居第一,2024 年达到 7217 吨,占工业白银需求比例 33%。根据我们的测算,汽车行业的白银需求量约为 2280 吨,占比 10%。其他电子电气行业的白银的需求包括电网改造扩容中开关、变压器等设备对白银的需求,以及 3C 电子使用的电接触材料等。2024 年其他电子电气行业合计白银需求约为 5605 吨,占工业白银需求比例为 25%。

钎焊合金和焊料领域的白银需求约为 1612 吨,占工业白银需求比例为 7%。而其他工业则包括了化学催化剂、净水、食品与医疗等用途,2024 年白银需求量合计约 5396 吨,占比 25%。电子电气领域发展为工业用银增长的主要动力。从增速观察,2019-2024 年间,工业白银需求 CAGR 为 6.3%,增长迅速。其中,电子电气领域白银需求量由 19 年的 10180 吨增长至 24 年的 15102 吨,期间 CAGR 为8.2%。

电子电气领域中,光伏行业白银需求量由 19 年的 2330 吨增长至 24 年的 7127 吨,期间 CAGR 高达25.4%,是工业白银需求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受中国近年来建筑业新开工面积减少的影响,钎焊合金行业白银需求量由 19 年的 1629 吨减少至 24 年的 1612 吨,期间 CAGR 为-0.2%。其他工业则从19 年的 4472 吨增长至 24 年的 5396 吨,期间 CAGR 为 3.8%,这主要受环氧乙烷催化剂用银需求增长带动。

4 光伏用银需求仍在上行周期中

N 型电池替换叠加光伏装机持续进行,光伏用银需求仍在上行周期中。受益于白银优异的导电性、粘附性与高反射率,银浆成为了光伏电池制作中不可缺少的辅料。在光伏电池的成本结构中,银浆成本占比约 10%,排名第二,仅次于硅片。2022 年以后光伏行业进入了技术转型,由传统的 P 型电池,即 PERC(发射极及背面钝化)电池,逐渐替换为效率更高的 N 型电池。N 型电池主要包括 TOPCon(隧穿氧化钝化)电池和HJT(异质结)电池两种,其单位耗银量分别为 14 吨/GW 和 23 吨/GW,相较 P 型电池的 9 吨/GW 得到大幅提升。近年来,N 型电池的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

2022 年末 P 型电池的市场份额仍接近 90%,2023 年 N型电池渗透率估计为 30%,2024 年该数据预计已达到 75%。市场预计 2025 年 N 型电池将取代 P 型电池,成为光伏电池首选。目前,市场仍在通过 SMBB、0BB 与电镀铜等技术去实现 N 型电池的用银节约与替换,但光伏装机的持续进行以及 N 型电池的采用率增长仍将使得光伏用银成为白银需求增长的核心力量。

通过对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N 型电池市场渗透率、N 型电池单位耗银量等多因素进行拟合,东兴预测 2025-2027年间全球光伏用银消耗量或分别达到 7560 吨/7934 吨/8156 吨,年同比增速分别为 4.8%/5.0%/2.8%。

5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提供白银需求新增量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带动白银需求增长。由于白银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抗氧化性和抗腐蚀性,其在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中亦有运用。纯电汽车中,镀银导线、触点等部件均需消耗白银,因此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亦与白银需求增长共振。根据世界白银协会 2024 年统计数据,传统内燃机汽车平均每万辆耗银量约为217.7 千克,而该数值在混动汽车与纯电汽车中分别是 264.4 千克和 373.2 千克,较传统汽车分别提升了 21%和 71%。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不断增长,新能源汽车行业将为白银需求持续提供新增量。通过对新能源与传统汽车产量、不同车型的单位白银消耗量、不同车型的市场渗透率等数据进行拟合,东兴预测 2025-2027 年间汽车行业白银消耗量或分别达到 2566/2799/2926 吨,年同比增速分别为 4.5%/9.1%/12.5%。

6 环氧乙烷催化剂需求支撑工业用银稳定增长

工业白银需求在电子电气行业之外还包括钎焊合金和焊料与其他工业的白银需求。钎焊合金中加入白银,将使接头光滑、密封且耐腐蚀,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家电、航空航天、建筑等多种行业中。虽然应用场景广阔,但是白银合金使用比例相对较低,钎焊合金和焊料白银需求近年来相对稳定,且需求量相对较低。东兴预计2024-2027 年间,钎焊合金和焊料白银需求 CAGR 或为 0.9%,将在 2027 年达到 1654 吨。环氧乙烷催化剂支撑工业用银稳定增长。其他工业需求中,环氧乙烷催化剂白银需求占比最高,这与回收银供给中废环氧乙烷催化剂白银回收量的高企相互印证。

环氧乙烷催化剂广泛应用于洗染、电子、医药、农药、纺织、造纸、汽车、石油提炼等众多领域,是乙烯工业衍生物中的重要有机化工产品,下游需求量大,且产业持续扩张。除环氧乙烷催化剂之外,白银在医疗、食品包装、净水、AI 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虽然现阶段需求量相对较小,但未来仍有一定增长空间。东兴预计 2024-2027 年间,其他工业白银需求 CAGR 或为 1.9%,将在 2027 年达到 5712 吨。

综合光伏、汽车、钎焊合金、其他工业等领域白银需求的预测,预测2024-2027 年间,白银工业需求 CAGR或达 2.8%,由 2024 年的 22110 吨增长至 2027 年的 24053 吨。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