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电生理技术是指以多种形式的能量刺激生物体,并测量、记录和分析生物体发生的电现象和生物体的电特性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心律失常疾病诊断和治疗。心律失常是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表现为心跳不规则,典型症状为心悸、乏力等。按发生频率的快慢分类,可分为快速心律失常与缓慢心律失常。
心脏电生理手术(又称“导管消融术”)于 1987 年被首次应用于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治疗,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应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临床充分验证并实现大范围推广。对比各类不同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方式,药物治疗是快速心律失常的常用治疗方法,但现有药物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较多,治疗效果仍存在一定局限。
外科手术则因创伤大、手术复杂且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患者疼痛感明显等原因,在临床中的使用频率较低。相比之下,导管消融治疗方式具备创口小、手术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术后恢复期短的优势,有效解决了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和外科治疗手术高风险的问题,近年来在房颤、室上速等多个快速心律失常适应症的临床治疗指南中的推荐级别不断提升。
心脏电生理手术属于微创手术,需在具备手术条件的心内科导管室中进行,手术流程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标测诊断、消融治疗和验证等环节。其中,术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血管穿刺和留置鞘管;在标测环节,经由鞘管向患者心内介入标测导管,通过刺激仪发放刺激以激发心电信号进行电生理检查,进而依据心电信号变化情况诊断和识别导致心律失常的目标部位。
在消融环节,通过消融仪和消融导管释放能量使目标部位的心肌细胞毁损,达到阻断异常电位传导的目的,使心律恢复正常;在验证环节,需要再次通过发放刺激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以确认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心脏电生理手术主要步骤及需使用的对应产品类别如下:
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报告
心脏电生理手术需联合使用一系列心脏电生理医疗器械,主要可分为心脏电生理设备和心脏电生理介入耗材。心脏电生理设备主要包括三维标测系统、多道生理记录仪、消融仪、刺激仪等,心脏电生理介入耗材主要包括标测导管、消融导管、穿刺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