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辅助研发
植物保护产品中原药的发现和研发过程漫长、昂贵且具有挑战性。此外,植物保护产品巨头通常会花费高昂成本来获取大量的数据,以满足监管和政府的要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可使得新型原药的研发过程变得更加快速高效,显著降低研发成本。
例如,预测模型可以帮助企业从化合物数据库中识别合适的分子,减少研究时间和实验对象的数量,扩展作物种类和地域的应用范围,使其产品的研发更加满足农户的需求和法规的要求,并且会降低在安全性测试中对动物试验使用的需求。
未来,拥有先进的人工智能辅助研发能力和庞大化合物数据库的公司,在新型原药研发的成功率上将具备显著的差异化优势。
非专利产品创新
非专利植物保护产品生产商为提升自身行业竞争力,将单一原药产品,开发出两种甚至三种原药复合的新型产品,以更为先进的配方不断改善产品的有效性,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精准农业的广泛应用
产品方面,植物保护产品行业致力于施用量低、活性高的新产品研发,过去 70 年间,每公顷土地植物保护产品的有效施用量已从数千克降低至数百克。此外,种衣剂等精准应用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减少了施用量,为植物保护产品公司和农户带来了可观价值。
近年来,领先的农业科技巨头和初创公司结合遥感、传感、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跨行业技术手段,开创各类新型的现代农业服务模式,使得植物保护产品和作物营养产品等农业投入品施用更加精细化。
上述服务可根据作物生长状态和所处环境特性,因地制宜地进行施放,实时或半实时调整,最终形成定制的“水、药、肥”一体化方案,从而在产生同样效果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少所需的植物保护产品和作物营养产品等农业投入品施用量,在环境保护的同时提升农户收益。根据研究机构统计,至 2025 年全球精准农业市场空间可达40 亿美元以上并保持快速增长。
生物制剂市场快速发展
以生物刺激素为代表的生物制剂产品可以改善植物的生理生化状态,提高农药效果和肥料的利用率,增强农作物抵抗逆境的水平,并最终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近几年来,生物制剂市场快速发展,根据 DunhamTrimmer 和灼识咨询数据统计,全球生物制剂市场规模已由 2016 年的 28 亿美元,增长到 2021 年的 62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8%,2026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约 130 亿美元,未来 5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16%。
在中国,随着生物制剂产品在农户和分销商层面的逐步普及,市场规模已由 2016 年的 1.5亿美元以上,增长到 2021 年超过 3.5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17%,至 2026 年市场规模将突破 8 亿美元。
目前,中国生物制剂相关专利申请量排名全球第一,生物制剂产业有望搭上政策利好的快车,迎来快速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