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纶短纤维作为汽车内饰的主要材料之一,受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较大。涤纶短纤维材料通过多层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体系,进入整车厂,具体产业链结构如下: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我国汽车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市场规模庞大。2012-2017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持续增长,产量分别从 1,927 万辆增加到 2,902万辆。2018-2020 年产销量出现下滑,但仍在 2,500 万辆以上。2021 年我国汽车市场产销量有所恢复,分别达到 2,608 万辆、2,628 万辆,2022 年我国汽车市场进一步恢复,产销量分别达到 2,702 万辆、2,686 万辆。总体而言,我国汽车产业的产销量仍处于高位运行状态。
汽车行业的发展带动对汽车内饰的大量需求。汽车内饰对于感官具有重要的影响,是除性能、功能和舒适程度之外影响消费者购车选择的重要因素。汽车的性能、功能具有相应客观检测标准,而涉及颜色、材质、装饰级别的内饰风格主观性更强、可定制程度较高,汽车厂商通过不同的内饰风格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由于颜色、材质、装饰级别的组合具有复杂性,颜色件数据发布是整车厂开发至关重要的一环。
内饰主色调代表某一车型整体内饰主体和风格,通常地毯、座椅面套及仪表盘等总成件外观颜色和相应的内饰主色调总体上需保持一致。因此汽车内饰选用的纤维材料需要准确符合颜色要求,以及相同车型持续生产过程中不同批次下的纤维材料颜色保持稳定。
在消费市场以及汽车工业注重通过内饰颜色搭配实现差异化和体现情绪感受表达的趋势下,内饰件颜色种类越来越多、新颜色开发效率要求越来越高,整车厂及各级供应商对纤维材料的高效开发以及颜色稳定供应的需求尤为凸显。
在消费升级趋势下,消费者健康环保意识不断提升,对内饰材料在 VOCs释放浓度、再生可循环等方面的要求持续提高。为了推动汽车消费,国家积极出台政策促进汽车市场消费,2022 年 4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出鼓励稳定增加汽车等大宗消费,各地区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的地区逐步增加汽车增量指标数量、放宽购车人员资格限制,鼓励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限购地区实施城区、郊区指标差异化政策,因地制宜逐步取消汽车限购。
国家政策的出台为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提供了支持。根据思瀚研究报告预测,到2025 年,我国预计将有约 1,350 万辆报废车辆,出现存量市场更新换购的巨大需求,届时我国整体乘用车市场需求将达到 2,872 万辆。
未来,随着汽车产业的回暖,以及汽车厂商对内饰材料要求的提升,在满足基础需求的基础上,质量稳定、绿色环保、功能性优异的涤纶短纤维将获得巨大的市场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