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能源供给和动力支持。工业生产和居民日常生活均离不开电力,电力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属于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
(1)电力需求方面,新兴产业以及“两新一重”建设带来用电需求持续增加
2011 年至 2022 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从 46,928 亿千瓦时增长到 86,372 亿千瓦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5.70%,增长主要原因一方面系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另一方面系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下以高技术装备制造业、信息传输和互联网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用电量需求的增加。
随着经济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兴产业的产值规模持续增加,以 5G 应用,充电桩,新能源汽车等在内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即“两新一重”)将带来用电量的持续需求。同时,半导体行业的蓬勃发展,钢铁行业的产能转型,都将在未来对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长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与带动。
根据中电联预测,2025 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预计为 9.5 万亿千瓦时,2030 年为 11.3万亿千瓦时,预计“十四五”“十五五”期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分别为 4.8%、3.6%。
(2)电力供给方面,新能源装机规模增长迅速
2011 年至 2022 年,我国发电量从 47,306 亿千瓦时增长到 83,886 亿千瓦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5.35%,其中 2011 年至 2021 年新能源发电量从 1,980 亿千瓦时增长到12,319 亿千瓦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0.06%,我国风电发电量从 740.55 亿千瓦时增长到 6,556 亿千瓦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4.37%,太阳能发电量从 6.05 亿千瓦时增长到3,270 亿千瓦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87.62%。
从电力供给结构看,虽然我国目前以火电和水电为主,但新能源装机规模增长迅速,我国风电发电装机容量从 2011 年的 4,623 万千瓦增长到 2022 年的 36,544 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从 2011 年的 212 万千瓦增长到 2022 年的 39,261 万千瓦,预计到 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年复合增长率为 7.33%。
(3)全球碳中和浪潮下,新能源将是能源供给的主力军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世界能源展望 2022》,新能源仍将是未来发电装机容量增长最快的电源类型,全球新能源发电市场将保持快速发展,并逐渐取代燃煤机组成为主体发电电源,预计 2021-2050 年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年均增速分别为 8%、5%,2030 年、2040 年及 2050 年新能源装机容量分别为 4,850GW、8,426GW 及 11,028GW,2050 年全球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将达到 56%,发电量占比将达到 46%。
根据我国“双碳”目标,2060 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预计将达到 80%,较 2021年底的 16.52%有飞跃式提高,新能源将成为能源供给的主力军。新能源是我国实现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的重要力量,未来将以更快速度、更大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
(4)新型电力系统特点
新型电力系统需提供灵活调节能力高效消纳新能源,保障能源和电力供应安全,五大基本特征是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新型电力系统的“新”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电源结构由可控连续出力的煤电装机占主导,向强不确定性、弱可控性出力的新能源发电装机占主导转变;第二、负荷特性由传统的刚性,纯消费性向柔性、生产与消费兼具型改变;第三、电网形态方面,传统电力系统是单向逐级输电为主,新型的包括交直流混联大电网、微电网、局部直流电网和可调节负荷的能源互联网;第四、运行特性的转变,传统电网是由“源随荷动”的实时平衡模式,大电网一体化控制模式。新型电力系统是向“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的非完全实时平衡模式,大电网与微电网协同控制模式转变。
因此,新型电力系统实际上是我国传统电力系统在供给侧、用电侧、电网侧以及全系统的全面升级。新型电力系统是要建立“源网荷储”的运作模式,即电源、电网、负荷、储能各环节协调互动,实现安全稳定的运行。
思瀚发布《2023-2028年国内电力行业发展现状及产业投资策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