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模、多频、多通道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GNSS 导航及定位的应用逐渐走向高精度与高稳定度的应用,并且为了避免对单一系统的依赖,GNSS 芯片企业陆续投入双模或多模的芯片及模块的开发。多模多频技术的定位模块,可以同时支持 L1 和 L5 频段和多个卫星系统的模块,相比单频多模定位模块,可选择性更大,更加灵活。
如北斗/GPS 双模芯片可混合接收北斗、GPS 信号,统一进行混合计算,共同参与定位。通常单 GPS 系统可搜星 8-10 颗,而北斗双模系统的模块可搜星数量平均可以达到 15颗以上,这也意味着系统的可靠度、定位精度,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都要优于单 GPS 系统。北斗双模系统不仅在性能方面完全优于单 GPS系统,在价格方面也可做到与单 GPS相近的价格。
2、射频基带一体化(SoC)芯片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SoC芯片(System on Chip)直译是“芯片级系统”,通常简称“片上系统”。SoC 芯片在硬件方面集成度更高,解决了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干扰难题,增加了更多的电源管理功能集成,实现了低功耗、低成本。
射频基带一体化(SoC)芯片通用引擎捕获跟踪,可实现芯片资源复用,不同卫星系统的捕获、跟踪可由通用硬件引擎并行完成,极大节省芯片资源,降低设计和生产成本。射频基带一体化芯片超低功耗技术则是通过动态调整工作状态进行部分休眠,满足用户超低功耗需求,使射频基带一体化芯片可以面向便携应用、大众消费类应用。射频基带一体化芯片利用高灵敏度基带技术,通过提高接收机的捕获、跟踪灵敏度,使其在城市峡谷、树荫等复杂的应用场景下,保持有效、可靠的定位。
3、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精密单点定位(PPP)技术是指利用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播发的精密卫星轨道和钟差等数据产品,对各种误差项进行改正后,通过单台接收机的非差观测数据进行单点定位,获取高精度的定位结果。PPP-B2b 是北斗全球系统首次对外发布的高精度信号,由三颗北斗高轨道卫星播发,为用户提供公开、免费的高精度服务。
近年来出现的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利用精密卫星轨道和精密卫星钟差改正,以及单台卫星接收机的非差分载波相位观测数据进行单点定位,可以获得厘米级的精度,因而在卫星导航业界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PPP 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得用户端系统更加简化;二是在定位精度上保持全球一致性。
基于 PPP-B2b 服务的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可以在一些 RTK 服务无法覆盖或覆盖不稳定的环境和场景中替代用户提供高精度服务,解决戈壁、矿山、海上等区域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基准站服务无法覆盖且基站架设困难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