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新闻

溅射靶材下游行业发展情况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3-12-04

从市场规模、技术要求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来看,平面显示、半导体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系未来推动溅射靶材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下游应用领域。

(1)平面显示

①显示面板行业发展概况

1)显示面板技术主要类别

显示行业按照技术路线可以分为自发光显示和非自发光显示,目前非自发光显示技术主要为 LCD,自发光显示技术主要包括 CRT、PDP、OLED、LED 等。根据显示原理的不同,CRT 和 PDP 属于真空显示,LCD、OLED、LED 等为半导体显示。

半导体显示是指通过半导体器件独立控制每个最小显示单元的显示技术统称,其基本特征如下:一是以 TFT 阵列等半导体器件独立控制每个显示单元状态;二是主要应用 a-Si(非晶硅)、LTPS(低温多晶硅)、Oxide(氧化物)、Organic(有机材料)、Carbon Material(碳材料)等具有半导体特性的材料;三是主要采用半导体制造工艺。与半导体显示技术和产品相关的材料、装备、器件和相关终端产业链统称为半导体显示产业。

2)显示行业技术发展历程

自 CRT(阴极射线显像管显示)技术出现并应用以来,显示技术即呈现出多元化的演变进程,CRT、PDP、TFT-LCD、OLED 等技术皆因各自的技术特点、显示特性在不同的时期和产品领域实现了商业化应用。目前新型平面显示器件主要应用的技术路线包括 LCD、OLED、LED 等。在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中,LCD 由于技术的先进性实现了对 CRT 技术的颠覆性取代,而从 LCD 到 OLED 则是技术的延伸。

LCD 和 OLED 均属于半导体显示技术,二者之间具有较高的技术相关性和原材料、设备、制程工艺等资源共享性。从产业化应用方面来看,TFT-LCD 由于其技术成熟及工艺的持续改良,在显示性能、生产成本等方面均展现出较强的综合竞争力,广泛应用于电视、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商用显示等各类显示领域,目前主流的 LCD 面板均采用 TFT-LCD技术,TFT-LCD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占据显示行业的主导地位。

但 TFT-LCD 属于非自发光技术,需要背光模组、彩色滤光片等组件,导致其显示屏厚度大于 OLED 面板,在部分对轻薄便携要求较高的移动终端的使用上缺乏优势。相比之下,OLED 具有自发光、厚度薄,可实现柔性显示等特性,但同时由于其自发光材料的不稳定性及高昂的生产成本,在大尺寸半导体显示领域,OLED 短期内还难以进入主流应用领域。

目前全球只有LG Display、三星显示等为数不多的厂商具备 OLED 规模化量产供应能力,且面临着制程技术难、良率低、生产成本高等严峻考验。此外,基于 LED 的 Mini LED 和 Micro LED 等新型半导体显示技术相继出现,预计将产生新的市场需求。

3)显示面板行业市场发展概况

伴随着下游电视、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终端应用需求增长,全球显示面板行业保持平稳发展趋势。根据群智咨询的数据,2021 年全球半导体显示面板产业产值达到 1,366 亿美元。未来随着 4K/8K 技术的成熟、5G、物联网的推进对平面显示产业的拉动及商显、车载、工控、医疗等新兴应用场景的不断涌现,将持续推动半导体显示面板产业的发展,预计全球半导体显示面板产业产值仍将持续稳步上升。

从市场结构来看,在消费者对品质要求日益提高和需求多元化的趋势下,显示面板行业技术不断迭代升级,OLED、Mini LED、Micro LED 等新技术不断得到推广普及,但从总体市场结构来看,LCD 技术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根据群智咨询的数据,2021年 LCD 和 OLED 的市场占比合计超过 99%,其中 LCD 面板产业产值为 957 亿美元,占比为 70%,LCD 系半导体显示行业最主流、先进的技术方向之一。从地区分布来看,全球显示面板制造行业经历了“日本发展—韩国超越—中国台湾崛起—大陆转移”的格局变迁。

2010 年,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产能仅占全球比重约 5%,伴随着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等大陆显示面板厂商崛起,全球显示面板行业产能不断向中国大陆转移,2020 年中国大陆液晶显示面板产能占全球比重已经高达约 50%,而中国台湾、韩国和日本产能占比分别约为 25%、20%和 5%。

根据 Omdia 数据,2021 年中国大陆显示面板厂商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分别位居全球电视面板企业出货量前三位,按出货量计算的市场份额分别为 23.2%、15.7%和14.4%,占据了全球显示面板行业的绝对领先地位。思瀚发布《2023-2027年溅射靶材行业市场现状与投资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②触控屏行业发展概况

1)触控屏行业介绍

触控屏,又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触控屏在显示器件的基础上加入了触控功能,使用者只要用手指轻轻地触碰显示屏上的图符或文字就能实现对设备操作,从而摆脱了机械式的按钮或按键,具有设计美观、人机界面友好、操作简便、反应速度快、图形化用户接口、扩充性好、坚固耐用、节省空间等优点。触控显示是在显示屏与触控屏的技术融合基础上,结合其他传感器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

触控屏属于触控显示产业链的中游环节,产品技术含量高,工艺过程复杂,涉及光学、微电子、精密机械、化学、物理等多学科领域,上下游产业链长、价值量高。根据工作原理划分,触控屏可划分为电容式、电阻式、红外线式和表面声波式等类别,其中支持多点触控的电容式触控屏随着 2007 年苹果手机 iPhone 的推出,引领触控屏发展新潮流,并于 2011 年取代电阻式触控屏成为市场主流产品。

2)触控屏行业市场发展概况

触控屏作为触控显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情况与显示行业的市场状况及变动趋势息息相关。2009 年以来,显示面板产能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中国大陆地区开始掀起高世代显示面板产线建设热潮。随着显示面板产能大幅提升,与之相配套的触控屏产能亦随之提升。

触控屏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便携电脑、车载触控、智能穿戴设备等领域。下游应用领域分布方面,根据观研咨询数据,手机是触控屏最主要的下游应用领域,占比达到 85.0%,笔记本电脑与平板电脑占比为 9.0%,车载占比为 1.5%,目前消费电子是触控屏主要应用市场。

未来,随着智能车载终端、智能家居设备、工业控制及其自动化、便携医疗等领域市场需求逐步释放,触控屏市场将迎来新的增长点。过去 30 年来,移动通讯技术从 1990 年代仅能通话及传送短信的 2G,到 2001 年后可随时移动上网的 3G,到 2009 年开始提供高速在线浏览高画质影音服务的 4G,到如今各国积极投入建设支持更高数据速率、可减少延迟、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的 5G 一路演进,手机也从早期硬件配置简易的功能机发展至兼具丰富的软硬件和完整系统的智能机,不断推动着显示技术和屏幕触控技术的发展。根据 IDC 统计,2016-2022年,全球手机出货金额从 4,260 亿美元增长至 5,879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5.5%。未来,在信息通信、硬件制造技术创新和消费者升级换代需求的推动下,手机市场空间巨大,全球手机市场规模预计仍将不断扩大。

笔记本电脑领域作为以更新换代为主的成熟消费电子品类,绝大部分购买需要主要出于更新换代的目的。自 2011 年起,受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快速普及的冲击,2012 年至 2016 年笔记本电脑出货量整体下滑。2020 年以来,因新冠疫情导致居家办公与在线教育等需求爆发,笔记本电脑市场高速增长。未来,随着消费者对轻薄度、便捷性、待机时间等要求提高,笔记本电脑市场将更加丰富,不断细化消费者需求,超轻薄超窄边框笔记本电脑、搭配触控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兼具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特性的二合一笔记本电脑等产品不断涌现,成为笔记本电脑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车载市场是触控屏的重要下游应用市场,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消费者对行车安全、导航系统、车载娱乐等方面需求的增加,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崛起,车载市场对显示屏的需求快速提升。同时,自动驾驶及新能源汽车等新兴应用领域刺激车内显示屏向彩色化、多屏化、触控一体化等方向发展,中高端市场成长迅速。

未来,车载显示器逐渐成为所有车辆的标配,对搭载触控功能的大尺寸车载显示面板需求已经成为汽车性能升级与价值增长的刺激因素。随着显示面板产业国产化进程加快,触控屏产业亦呈现出较明显的向中国大陆进行产能转移的趋势。国产触控屏厂商凭借价格、成本、交期、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在产业中逐渐占据竞争优势,京东方等各大显示面板厂商在玻璃基板、液晶材料、TFT 减薄、镀膜等方面基本实现了本土触控屏厂商的配套供应。

在国内显示面板龙头企业带动下,产业聚集效应逐渐显现,产业链本土配套率越来越高,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主要显示面板厂商,陆续将其部分触控屏的生产及相关精加工服务转移或外包给中国大陆地区触控屏厂商。触控屏的生产及相关精加工服务产能的转移驱动我国触控屏领域企业快速成长,目前已经形成了长信科技、莱宝高科、凯盛科技、超声电子、南玻集团等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本土企业。

(2)半导体集成电路

①行业整体情况

集成电路作为全球信息产业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信息技术创新的基石。近年来,物联网、5G 通讯、自动驾驶和数据中心等新兴产业持续发展,带动了全球半导体集成电路需求增长。根据 WSTS 数据,2015 年至 2021 年,全球半导体行业销售额从 2,754 亿美元增长至 4,608 亿美元,销售额增长 9.0%。未来,从中长期来看,伴随着消费电子产品的技术迭代优化及更加广泛的普及,5G 商用化进程的推进、物联网智能汽车领域的兴起,全球集成电路行业有望持续稳定增长。

受益于半导体制造产能重心的转移、政府政策扶持等多重影响,中国半导体行业市场规模呈现持续增长趋势。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统计,2010 年我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为 1,440.2 亿元,2021 年增长至 10,458.3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9.8%。根据CSIA 预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 2022 年我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将达到 11,386 亿元。

②半导体材料行业发展情况

半导体材料是半导体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细分应用领域来看,半导体材料包括半导体晶圆制造材料与半导体封测材料。根据 SEMI 统计,自 2016 年至 2021 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从 430 亿美元增长至 643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8.4%。2021 年半导体晶圆制造材料和半导体封测材料的市场规模分别为 404 亿美元和 239 亿美元,同比增长 15.5%和 16.5%。

(3)太阳能电池

光伏产业是基于半导体技术与新能源需求而兴起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受传统能源紧缺和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的影响,以太阳能、光伏等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凭借其在可靠性、安全性、广泛性、环保性等方面的诸多优势,已逐渐成为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主力军,全球各主要国家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光伏产业的发展,全球光伏行业高速发展。

根据 IRENA(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预测,2030 年全球太阳能光伏累计装机量预计将达到 2,840GW。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我国光伏市场将迎来市场化建设的高峰,预计年均光伏装机新增规模在 70-90GW。太阳能电池具有“光伏芯片”之称,太阳能电池封装为组件后安装于草地、戈壁、滩涂或屋顶之上,建成光伏电站,形成光伏发电系统。

作为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太阳能电池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 CPIA 统计,2017-2021 年全球太阳能电池片产量从 104GW 增长至 224GW,年复合增长率为 21.1%;同期,我国太阳能电池片产量从 72GW 增长至 198GW,年复合增长率为 28.8%,高于全球增速。目前,受益于产业链各环节技术进步,光伏发电成本将持续下降,全球光伏产业已由政策驱动发展阶段正式转入大规模“平价上网”阶段,光伏发电将成为具有价格竞争力的电力来源,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实现可持续发展。

太阳能电池可分为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由于晶硅电池技术起步较早且光电转化效率高,多年来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晶硅电池发展早期,单晶、多晶技术路线长期并存,由于成本上的劣势,单晶电池虽然转换效率更高,但市场份额长期由多晶电池占据。随着连续投料、金刚线切割以及 PERC 高效电池等一系列新工艺和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单晶电池成本大幅下降,效率优势得以充分体现,开始加速取代多晶电池。

目前,基于P 型硅片衬底的单晶 PERC 电池是太阳能电池市场的主流产品,根据 CPIA 数据,2021年,单晶 PERC 电池市场在中国太阳能电池市场的占比高达 91.2%。单晶 PERC 电池目前面临效率进一步提升的瓶颈,2021 年我国规模化生产的单晶 PERC 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 23.1%,已接近 24%左右的量产效率极限,进一步提升效率的空间有限,行业对新技术的追求更加迫切。薄膜电池是继晶硅电池后出现的新一代电池技术,由于采用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代替晶体硅发电,在理论上有更高的转换效率和更低的生产成本。

传统的薄膜电池以硅基为主,转换效率方面存在技术瓶颈,从产品性能与生产成本上相较晶硅电池无明显优势,企业相继退出、减产,传统薄膜电池在太阳能电池占比不断下降。近年来,薄膜电池在生产工艺和技术上都出现了巨大飞跃,CdTe 薄膜电池的成果尤其突出,其生产成本有望低于晶硅电池,产能处于扩张阶段,是未来几年发展前景最明确的薄膜电池技术,有望推动薄膜电池行业迎来又一轮的高速成长期,根据 CPIA 统计,2021 年全球太阳能薄膜电池产量约为 8.28GW,同比增长 27.7%,其中 CdTe 薄膜电池产量约为 8.03GW,在薄膜太阳电池中占比为 97%。

此外,薄膜电池的应用场景远多于晶硅电池,能够按照传统工艺制成刚性的标准组件用于地面电站或者分布式电站,或根据需要以不锈钢或聚合物等柔性基底为衬底生产柔性电池,适用于建筑物曲面屋顶等处使用,亦或做成折叠式电源,适用于小型仪器、计算机、军事、通信、GPS 等领域,未来市场需求增长的确定性较强。

作为决定光伏组件效率和成本的核心器件,太阳能电池技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提升光电转换效率、降低制造成本。随着行业主流产品单晶 PERC 电池开始面临效率进一步提升的瓶颈,行业亟需发展新一代电池技术,当前新型电池技术百花齐放,以 HJT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技术获得了主流厂家的高度重视。HJT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利用晶体硅基板和非晶硅薄膜制成的混合型太阳能电池,相对 PERC 电池具有双面率高、无光衰、温度系数低、弱光效应高、工艺步骤少等诸多优势,被认为是 PERC 技术未来的替代者之一。

HJT 太阳能电池使用性能更优的 N 型硅片衬底生产,能够达到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水平。未来,随着 HJT 太阳能电池技术的成熟及量产成本的下降,其市场份额有望提升,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根据 CPIA 的预测,2030 年 HJT 太阳能电池市场占有率将达到 30%-40%,与 PERC 电池基本一致。

思瀚发布《2023-2027年溅射靶材行业市场现状与投资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