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是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必要途径,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自 1998 年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每年都保持1.5%-2.2%的增长速度,城市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经济对我国GDP 的贡献率已超过 70%。
未来 10-20 年间,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市人口保持快速增长,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保障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与物质基础,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及地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强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强区域交流与协作等有着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国家在保持财政资金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扶持的基础上,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和引导政策,改革投融资体制,引入竞争机制,有效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依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 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57.96 万亿元,比 2021 年增长 4.9%。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与规模不断扩大,对于我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但是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东部沿海城市依靠自身积累的强大财政实力与其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雄厚的资金基础,在与国际频繁、深度的互动交流中更是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创新实力;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受制于资金与区位因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其发展空间与投资需求非常广阔和巨大。
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
“十四五”规划还指出:“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提高农村和边境地区交通通达深度。
推进能源革命,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加强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加快油气储备设施建设,加快全国干线油气管道建设,建设智慧能源系统,优化电力生产和输送通道布局,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提升向边远地区输配电能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总体而言,随着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以及政府大力支持,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将不断扩大,特别是欠发达县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任务较重,由此带来的旧城改造、新城建设、拆迁安置等工程也会带来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近年来,浏阳市经济快速持续发展,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 2020 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浏阳2020 年已经跃居至第13 位,创造了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浏阳速度”。“十三五”期间,浏阳市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市域高速路网全面贯通,全市高速公路累计投资、通车里程居湖南省县(市)第一。
高速公路及城市道路的提质升级和开工建设,使浏阳市从浏北、浏西两个方向对接大长沙,逐步融入省会半小时经济圈,使浏阳市成为湘赣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基本形成“对外大开放、对内大循环”的交通格局。
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浏阳市城镇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夯实,近年来,启动了北正南路、黄泥湾等片区旧城改造,推进长兴湖、新屋岭等片区新城开发,完成了花炮节“十大工程”建设,包括长浏高速公路、319国道入城段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等重点工程。
改造济川河两岸、花炮广场中心岛、西湖山山门等基础设施,改善居民聚集区3 处、背街小巷6处,亮化城市道路 23 公里,改造李畋路和锦程大道供水管网,疏通城区下水管网堵点 68 个。乡镇城建项目全面铺开,其中永安、大瑶、镇头、沿溪、大围山等 5个重点镇完成基础设施投资 12.70 亿元,建成项目26 个,有效改善了镇区基础条件,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十三五”期间,随着金阳大道的全线拉通,南、北横线的开工建设,蒙华铁路的加快推进,浏阳“对外大开放、对内大循环”的交通区位优势将更加彰显,浏阳将在更高层面、更广范围集聚各种资源要素,为县域发展开辟新空间、注入新动力。“交通融城、产业兴城、人才活城、生态美城”发展战略将继续得到贯彻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