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药产业升级、集聚发展加速
2015 年 3 月 5 日,工信部发布《关于 2014 年第二批不予备案新增农药生产企业的函》,指出我国已成为农药生产大国,农药企业数量多、小、散、乱现象严重。按照《农药产业政策》和《农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相关要求,结合中央关于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精神,原则上不再新增农药生产企业备案,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
根据《“十三五”农药工业发展专项规划》,到 2020 年,我国农药原药企业数量减少 30%,其中销售额在 50 亿元以上的农药生产企业达到 5 个,销售额在 20 亿元以上的农药生产企业达到 30 个,培育 2~3 个销售额超过 100 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国内排名前 20 位的农药企业累计销售额达到全国总销售额的 70%以上。
建成 3~5个生产企业集中的农药生产专业园区,到2020 年力争进入化工集中区的农药原药企业达到总数的 80%以上。按照《2020年农药管理工作要点》,农药产业在顶层设计上要求企业必须在生产环节严格准入条件,优化生产布局,控制新增企业数量,督促相关农药企业按照规定进入化工园区或工业园区,鼓励发展高效低风险农药,淘汰高污染、高风险的落后产能,引导农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鼓励企业兼并重组,退出一批竞争力弱的小企业。
伴随国家“供给侧改革”政策引导、新《农药管理条例》实施、行业竞争加剧以及资源、环境约束机制强化等多因素叠加影响,我国农药行业将继续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产品结构将不断优化。未来我国农化行业整合速度加快,农药行业分工和协作将更加合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成为我国农药行业的主导力量,有效提升我国农药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2)原药、制剂一体化发展
农药按照能否直接施用,一般分为农药原药和制剂。原药是以石油化工等相关产品为主要原料,通过化学合成技术和工艺生产或生物工程而得到的农药,是农药活性成分,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原药研发、生产对生产技术、生产工艺及安全、环保要求较高,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
制剂是农药原药经加工复配后,成为具有一定的形态、成分、性能、规格和用途的产品,经稀释后直接用于病虫草害的防治。农药制剂主要以植物保护技术和生物测定为基础,以界面化学技术及工艺为研发和制造方式,生产过程对环境和安全影响较小。长期以来,我国农药行业偏重原药生产,而附加值较高、对环境损害较小、经济价值较高的农药制剂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国家对“三农”的大力支持,规模小、研发技术水平薄弱的制剂企业被优势企业整合,同时上游农药原药生产面临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政策,我国农药制剂行业迎来结构调整期。制剂企业通过产品深加工,掌握销售渠道,不断提升盈利水平;实力较强的原药企业为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开始进入制剂领域;制剂企业也加快向上游原药领域延伸,积极获取行业竞争的主动权。随着行业纵向一体化的发展,国内农药行业将呈现原药、制剂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3)生产工艺优化和制剂创新能力提升
由于创制农药开发难度大、成本高,国内农药企业难以承担巨额的新化合物的创制费用,在产品研发上以次新化合物仿制为主,主要生产后专利时期的农药品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仿制类农药企业的技术水平主要体现在原药合成工艺水平和制剂创新能力方面。农药原药生产核心技术为化合物合成技术,由于原材料、合成方法的差异,可设计不同的工艺路线进行生产并直接影响产品质量、成本及环境污染程度,最终影响产品竞争力。
农药制剂属于高附加值产品,一个农药品种的成功,离不开农药制剂的创新,而制剂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新剂型开发和加工技术研究,主要特点在于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量,提高产品效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作物产量。为提升我国农药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在国家、地方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充分发挥产学研结合的协同作用,创制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新品种并取得了国内外专利,30 多个创制品种进入了国内外市场,累计推广面积 3 亿亩以上,部分产品的销售额超过 2 亿元,“十二五”期间累计收入达到 10 亿元以上。
此外,主导品种和中间体绿色生产工艺开发、生产装备的集成化和大型化、工艺控制自动化、水基型剂型加工技术等共性关键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农药工业化生产,促进了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随着我国农药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农药企业研发投入将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体系将逐步完善,使我国农药行业向新药创制和生产中高端产品方向转移,切实增加农药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驱动我国农药行业技术进步,提升行业竞争力。
(4)下游集中用药形成趋势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和“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2013 年 11 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
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2014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
随着土地流转政策落地、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土地的使用和耕种呈现集中化趋势。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趋势使农药集中采购、集中用药、统防统治成为趋势,在此背景下,农药施药主体将由农民个体逐步向种植大户、社会化服务组织转变,原一家一户、分散购药的格局将会逐步被打破。
国内现有农药经销商将会发生变化,原有的村级及部分乡镇级经销商将随着社会经济变革而退出农药经销市场,大大缩短农药制剂厂家与终端用户之间的经销层级,甚至出现农药生产厂家与种植大户的点对点直接销售。行业下游集中用药趋势明显。
(5)生产过程绿色化与产品低毒、高效化
低毒、高效、安全、环保的农药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社会环保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加强,我国积极响应全球对高毒、高风险农药的禁用、限用措施,加快淘汰剧毒、高毒和高残留农药,先后颁布《国家禁用和限用农药名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等针对高毒、高风险农药的限制性政策和标准,规范禁限用农药品种范围,有效引导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进入市场。
我国制定了到 2020 年力争实现农药使用总量零增长的目标,在化学农药仍然是主要农药品类的情况下,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将至关重要,未来农药剂型结构将不断优化,以低毒、高效、安全、环保为目标的农药新剂型逐步兴起,产品朝水性化、粒状化、缓释化、低毒化、纳米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