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末开始,全球冶金设备工业经历了一系列的兼并重组,之后产业分布已高度集中。冶金装备供应曾由诸多国际制造商控制,当时世界上具有完整冶金设备生产线制造能力的厂商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德国西马克集团公司、德国西门子奥钢联集团公司、意大利达涅利集团。
除三大企业外,世界主要的冶金设备制造企业还有:意大利德兴集团、日本三菱日立制铁株式会社,以及日本钢铁设备技术公司等。全球 50%以上的市场份额由上述三大冶金设备公司所控制(其中,达涅利占 15%、西门子奥钢联占 18%、德国西马克 18%),且三大公司均在欧洲;另外,日本公司也占据了 9%的全球市场份额,而剩余的 40%为各国中小型专业冶金设备公司所瓜分,基本只能提供单体设备。
冶金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属于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大部分是单件小批量制造,制造周期长,占用资金量大,由此形成了冶金专用设备制造行业中由大型企业主导的格局。中国的重型机械行业在形成之初是政府计划引导的模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始运行,由此形成了由国有大型企业主导的竞争格局。大连重工起重集团、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二重集团有限公司等几家大型国有企业占据了国内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中国汽车、造船、建筑、石油化工、核电能源、油气输送等国民经济各领域的飞跃发展,带动了钢铁冶金行业的发展,进一步拉动了冶金专用设备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冶金行业科学技术水平,通过结构优化、节能减排等技术标准的提升以及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业改革,提升国内冶金装备制造商的市场份额。
冶金行业发展带动了冶金专用装备制造行业的稳定增长。国家在《“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中强调“加快系统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系统集成技术开发,推广灵活云化部署技术。构建围绕车间、工厂、供应链的智能制造系统,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建设智能制造工厂,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过程深度结合。”因此,智能化是冶金装备制造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具有对钢铁和有色工业制造行业达到高效、低耗、优质、环保等作用。
当前,我国冶金装备制造自动化技术仍存一些难点,在装备生产中的应用效率跟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下一步我国将继续开展以高技术含量、高可靠性要求、高附加值为核心特性的高端智能再制造,实现产业的绿色增长。此外,环保装备和技术是冶金装备制造行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当前环保治理的力度越来越大,尤其是钢铁行业履行碳达峰、碳中和带来的节能减排压力,钢铁业环保治理任务艰巨。目前我国制造行业水平参差不齐,不少企业还没有做到污染物全面稳定达标排放,节能环保投入历史欠账较多,节能环保设施有待进一步升级改造,这对于冶金装备制造企业来说将是一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