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血制品行业起步较晚。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我国血制品生产从组建生物制品研究所开始。80 年代初,随着生产冻干人血浆的效益显著增加和血浆蛋白盐析法分离工艺的应用,生产厂家快速扩增。
随后为了防止血制品传播肝病、艾滋病,国家对血制品行业进行初步管制,禁止进口除白蛋白以外的血制品,并对全国血制品进行检查验收,拉开了血制品行业整顿的序幕。
收购和兼并不断提高行业集中度。2008 年后,国内血制品厂家兴起大规模的收购与兼并,国内龙头逐渐显现,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渐渐转变为市场主导模式:天坛生物在2009 年至 2017 年间,陆续将成都蓉生、贵州血制、上海血制、武汉血制、兰州血制整合入集团内部,在此基础上拟通过收购及增资的方式重组西安回天,进一步拓展血浆资源;上海莱士于 2014 年收购同路生物 89.77% 的股权,并于 2017 年取得了绿十字和余正平所持有的叶集单采血浆站、毛集单采血浆站、怀远单采血浆站各 100% 的股权;2020 年双林生物以 31.47 亿元收购派斯菲科 100% 股权,2021 年初派斯菲科正式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通过战略重组派斯菲科,双林生物浆站数量快速提升。
血制品的血浆全部来源于单采血浆站,“采浆量 = 浆站数 × 单位浆站采浆量”,其中浆站数和单站采浆量构成核心的驱动因素。相较于美国,我国采浆量和浆站数量均还存在较大差距。2015-2021 年期间,美国的浆站数增长快速,从 530 个提升至 1031 个,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 11.73%;中国浆站数量逐年增加,从 203 个提升至 287 个,增速较缓,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 5.94%;采浆量方面,美国采浆量稳健增长,从 2015 年采浆量 35465 吨,增长至 2021 年的 43081 吨,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 3.58%,如剔除 2020-2021 年因疫情影响采浆,2015-2019 年美国采浆量期间复合增长率为 10.84%。
中国采浆量总量起步低,2015年采浆量为 5846 吨(约为美国当年浆量的 1/6),2021 年增长至 9455 吨,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 8.34%。对标美国,中国的采浆量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近十年来,我国采浆量处于持续增长的趋势,2023 年,我国采浆量突破 12000 吨。
美国单浆站平均采浆量高于我国。我国单位浆站采浆量维持在 30-40 吨,相较美国 40-60 吨/家,也有上升空间,且总体保持增长态势。我国单采血浆站由政府审批设立,增速受政策影响大,“十二五”期间倍增计划新浆站设立有了明显增长,“十三五”把控质量,浆站新增获批减少。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2024-2029年中国血制品行业市场现状及投资战略预测分析报告》,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我国血浆采集量与人口极不匹配,主要原因有:(1)单采血浆站的数量远远不如美国,且地区主要分布在二、三线城市,人口集中度较低;(2)我国政策规定的采浆频率和单次采浆量远低于其他国家;(3)我国民众献浆意识不普遍,单位人口献浆率低。未来采浆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单采浆站的扩充以及居民献浆知识和意识的普及。
2016 年至 2022 年期间,我国的血制品市场规模逐渐扩大。随着我国医疗水平和医改覆盖率的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和支付能力增强,加之产品临床适用症状的增加、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血制品市场容量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2016 年国内血制品行业市场规模为 268 亿元,之后持续扩容,2022 年达 512 亿元,期间复合增速 CAGR 为 11.39%,预计 2025 年能到达 596 亿元。近几年附加新冠病毒等大型疫情事件,血制品的功能和作用逐渐展现在大众视野中,未来市场规模仍会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