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我国电力系统发电装机总容 量、远距离输电能力、电网规模等指标均稳居世界第一,电力装备制造、科研与标准化、系统调控运行等方面均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业态体系,为服务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促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国电力行业保持着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021年 3 月 15 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电力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1)我国发电量和用电量平稳增长,电网建设保持较大规模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发电量和用电量均保持平稳增长。2012-2023 年,我国发电量由 49,875.53 亿千瓦时增长至 94,564.40 亿千瓦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5.99%;全国用电量由 49,591.00 亿千瓦时增长至 92,241.00亿千瓦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5.80%。根据中电联预测,2025 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预计为 9.5 万亿千瓦时,2030 年预计为 11.3 万亿千瓦时,“十四五”、“十五五”期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分别为 4.8%、3.6%。
我国电网工程投资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平,“十二五”期间年平均投资额略低于 4,000 亿元,“十三五”期间则达到约 5,000 亿元;2020 年度,受宏观经济环境冲击,电网工程投资完成额小幅回落,2021 年度恢复增长达到 4,951 亿元,2022 年度恢复至 5,000 亿元以上。
(2)2021 年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电力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期
我国能源结构性矛盾仍较为突出,基于对能源安全的考虑,国家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截至 2023 年末,我国非化石能源装机规模达 15.70 亿千瓦,占总装机的 53.90%;2022 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达 3.1 万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 36%。我国预计在 2060 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未来能源结构将形成以电力为主的格局,而电力的生产将向清洁能源为主切换。
新能源具有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特点,随着新能源占比不断提升,其对电力系统平衡和安全问题提出了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2021 年 3 月 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是自 2014 年 6 月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以来,我国再次对能源发展作出的系统深入阐述,智能电力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期,将带动包括电网智能监测设备、新能源充电桩等产品在内的需求增长。
2023 年 6 月 2 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制定新型电力系统“三步走”发展路径,即加速转型期(当前至 2030 年)、总体形成期(2030 年至2045 年)、巩固完善期(2045 年至2060 年),当前处于加速转型期。
2021 年 7 月,国家电网印发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1-2030 年)》,提出 2035 年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2050 年全面建成新型电力系统。2021 年 9 月,在 2021 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上,国家电网董事长、党组书记提出:“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计划投入 3,50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2.23 万亿元),推进电网转型升级。
2021 年 11 月,南方电网发布《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的电网建设将规划投资约 6,700 亿元,以加快数字电网建设和现代化电网进程,推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该投资额较“十三五”期间增加 51%。
(3)电网公司的电力投资持续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建设主要集中在发电环节的建设,电网端建设相对滞后。近年来,为解决我国电力建设不均衡的问题,国家电力投资结构发生了转变,即以特高压为代表的输电通道建设兴起,建设重点从发电环节转移到电网端,电网建设投资规模逐步超过电源建设投资规模,日益增加的电网建设推动了电力系统相关智能产品的稳步增长。
2012-2023 年,我国电网投资金额不断提升,每年电网投资金额由 3,693 亿元增长至 5,275 亿元。在国家不断增加电网建设投资以及社会用电需求不断增加的双重驱动因素下,我国电力系统相关智能产品需求将持续增长。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