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显示器件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电子设备、电视、汽车、冰箱、空调、仪器仪表等需要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的重要部件,是实现文字和图像显示的人机交互载体,主要由显示模组、背光模组和触控模组组成,目前以LCD和OLED显示器件为主流,MiniLED有开启高速成长之势。
全球经济相对低迷甚至部分区域进入衰退,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全球显示行业面临终端需求相对疲软、整体市场呈现供过于求状况等挑战。但是,由于5G以及AIoT技术普及化、混合办公模式兴起、碳中和等环保政策推动等多种因素驱动下,全球显示市场也存在结构性机会,譬如高规格显示技术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以新能源车等为代表新应用市场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2022年,新型显示产业在全球经济、疫情形势、供需关系等诸多因素的挑战下,经历了一次深刻的行业“大考”,产业链相关企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但同时也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度过低谷之后,2023年成为行业一个新的起点,调整资源配置、理性有序发展、创新应用场景等成为关键词。业内专家研判,新型显示产业在2023年上半年仍将低位运行,而下半年将有望缓慢上升,实现回暖。
根据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统计数据,在全球显示市场,预计2022年全年行业产值约为1998亿美元,同比下降超过20%。其中,显示器件(面板)产值约1100亿美元,同比下降接近27%;显示材料产值约766亿美元,同比下降近13%;显示装备产值约120亿美元,同比下降超过9%。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显示产业克服重重挑战,展现出强劲韧性,2022全年行业产值将接近5000亿人民币,全球市场占比超过38%。在投资方面,中国市场继续保持活力,投资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善,材料方面的投资接近750亿元,首次超过了器件,投资方向明显从LCD向OLED、MicroLED及部分上游材料转移。2021年,全球新型显示行业产值和产量均再创新高。根据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CODA)的数据,全球新型显示行业预计2021年产值2547.72亿美元,同比增长16.4%。
2021年的电视面板总出货量将达到2.69亿台,与2020年的水平相比相对未变,2021年1-11月中国彩电产量将近1.7亿台。2021年中国商用显示市场规模超2,000亿。显示行业向高精度、低能耗、环保方向持续发展,家用显示往大尺寸、高分辨率、高画质的替代消费方向发展;商用显示往多场景、多尺寸分化的总量稳步上升发展。显示行业整体稳健进步,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供应链体系最完善,效率最高的无可替代的显示产品输出地。
根据IDC数据统计,2022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2.1亿,同比下降11.3%,创2013年以来的最低年度出货量,这主要是因为消费者需求大幅下降、通货膨胀和经济不确定性。智能手机规模巨大的存量市场为中小尺寸背光显示模组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5G、物联网、工业4.0等深入发展及新兴市场的增长,也为我国背光显示模组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容量和发展潜力。
由于我国产业政策支持、人力成本优势以及成本管控能力,我国大陆液晶面板厂商相较韩国、日本等地厂商具有显著优势,全球液晶显示产业链向中国大陆转移。据DSCC预测,中国大陆面板厂市占率持续提升,2022年将达到72%,其中在LCD面板市占率为76%左右。
随着汽车市场以及智能化汽车、物联网、车联网等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人车交互的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机械仪表开始更换为彩色液晶显示器仪表板,整车中对车载屏的需求数量也不断提升。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的初步统计数据,预计2022年全球前装车载显示面板出货量约为1.76亿片,同比增长约7.8%,单车搭载率约2.2片,同比上升约0.2个点。
根据Omdia数据,2020年全球车载显示屏出货量为1.27亿片,其中中控显示屏出货量为7380万片,占比58%;电子仪表盘出货量4,680万片,占比36.9%,预计到2030年全球车载显示屏出货量将达到2.38亿片。随着全球液晶显示产业加速转移、技术的不断进步、车载显示等各种专业显示需求的不断增加、将相应带来液晶显示模组和背光显示模组需求的上升,进一步支持行业的长远发展。
近年来,随着中小尺寸显示技术的发展,市场已呈现a-Si、LTPS、AMOLED等多种技术并存态势。随着国内显示面板企业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产能的持续释放,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面板生产区域,伴随行业整合并购以及业务结构调整与转型,叠加海外产能退出,行业竞争态势更趋复杂,全球显示行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