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工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化工产品下游需求分布在地产建筑、纺织服装、汽车、家电、医疗、电子、农业日用品等众多应用终端。
2020 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蔓延较为迅速,一季度下游终端对化工品需求断崖式下降:国内房地产、基建、交运、纺织服装、汽车和家电等行业因复工推迟、商贸承压、交通管制、施工暂缓等造成产业链协作暂时性割裂和内部消费需求阶段性延后、萎缩,短期内压制了化工产品的需求;医疗行业需要的部分产品如用作消毒剂的环氧乙烷、双氧水,用作医疗外包装的HDPE,用作口罩的 PP 等化工品的需求因新冠疫情而大幅增加,但其产值相对有限。
3 月份以后,随着国内新冠疫情得到控制,国内各行业推进复工复产,加之国家政策支持,经济景气度逐步回升,化工行业下游主要产业亦逐步回暖,对化工品需求不断回升。2020 年化工行业产能扩张速度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整体延续下降态势。
其中,新冠疫情和下游需求不足等因素对化工产品生产产生负面影响,疫情期间以大型自动化装置生产的化工企业更多因下游销售、物流受阻而降低生产负荷,其中湖北省内化工行业以及其他省份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因职工无法到岗等而推迟开工或开工率明显降低;随着国内疫情缓和以及常态化管理,行业复工复产加快,产业链及供应链不断恢复和改善,化工产品生产负荷企稳回升。
从成本端来看,化工行业产业链多且长,其初始原材料可追溯至原油、天然气、煤炭、磷矿石、原盐、萤石、石英砂、硫铁矿等基础原料。
2020 年初以来,在全球疫情爆发、中美贸易摩擦不断持续以及产油国减产博弈等事件的冲击下,全球经济受到沉重打击,石油需求出现大幅萎缩,供需失衡令产油国库存高企,国际原油价格快速下跌,4 月 20 日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以下简称“WTI”)期货 5 月结算价暴跌至-37.63 美元/桶;随后主要原油生产国达成减产协议以及全球范围内疫情阶段性好转、各国经济活动逐步重启,油价逐步反弹。
2020 年全年 WTI 期货结算价和布伦特原油期货均价分别约为 39.58 美元/桶和 43.21 美元/桶,同比分别下降约 17.45 美元/桶和 20.96 美元/桶。由于疫情及国际天然气供给增长的影响,2020 年上半年天然气价格持续下跌;下半年以来,疫情缓和以及下游需求回暖,天然气消费量上升,价格亦反弹明显,LNG 市场价格较上半年增长 7.99%,不过全年均价仍同比下降约 16.79%。
自供给侧改革以来,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后已趋于平稳,2020 年以来呈小幅下降态势,整体降幅较为平稳,截至12 月末国内无烟煤(2 号洗中块)市场价为 900 元/吨,较年初下降 15.75%。总体来看,2020 年原油价格的超预期下跌将严重削弱石油开采企业的盈利空间,短期内油制产业链前端消化高油价库存令成本高企,随着油价及下游产品价格缓慢恢复,油制产业链盈利提升,同时油价的持续低位对煤制和气制化工品的盈利形成冲击;接近消费端的化工品的盈利更依赖自身的供需变化,受油价的影响将相对较小。
受全球经济停摆致基础化工下游需求承压、叠加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等诸多因素影响,2020 年 1~5 月化工产品价格整体下跌;随着前期库存逐步消化,国内下游行业复工复产,化工产品价格底部复苏,全年价格多呈“V”字波动。从工业价格指数来看,自 2020 年 2 月以来化工各子行业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以下简称“PPI”)全年均弱于上年同期且分化较为明显。
环保和安全生产仍是化工行业长期关注的重点,据应急管理部数据,2020 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 15.5%和 8.3%,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整体稳定向好。2020 年,国家持续推进长江“三磷”专项整治、大气治理攻坚、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等一系列行动,化工行业环保水平不断提升,落后不达标的企业进一步淘汰。
《石化和化工行业“十四五”规划指南》指出“十四五”期间行业将继续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亦提出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
化工行业安全环保政策将持续从严,短期看,不达标企业停工停产整改和淘汰引发供给端收缩、重构,对化工存量产能形成一定约束;长期看,安全环保标准的持续提升和督查高压将促进化工企业提高工艺和技术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推进产业升级。2020 年一季度,化工企业普遍因下游销售、物流受阻而降低生产负荷,叠加原油价格大幅下跌,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亏损企业数量大幅增至 89 家。
进入二季度后,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企业开工率有所回升,4~6 月塑料橡胶、化学制品、化学原料、化学纤维等子行业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环比一季度明显提升;但由于原油及其炼化产品价格处于低位,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行业营业总收入环比进一步下降,且仍呈亏损状态。三季度以来,在国内疫情防控措施得力的背景下,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各行业需求持续复苏,第三季度营业总收入环比增长;行业亏损企业数量降至 43 家。
总体来看,2020 年化工行业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盈利能力有所弱化,但随着疫情缓和、下游复工复产、海外经济体提振经济等,盈利能力持续修复。
2021 年,受国际复杂形势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既面临着维护油价稳定的压力,也面临着由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转型升级压力。油气生产稳定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原油产量 19,898 万吨,比上年增长 2.4%;
天然气产量 2,05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 8.2%,连续 5 年增产超过 100 亿立方米;原油加工量突破 7 亿吨,比上年增长 4.3%。同时,原油进口 5.1 亿吨,比上年下降 5.4%。也是我国原油进口量 20 年来首次下降。原油对外依存度也首次由升转降,由 2020年的 73.6%下降为 72%。
2021 年,国内宏观经济继续呈现稳中向好态势,推动成品油需求逐步复苏,国内成品油供应平稳,市场供过于求形势缓解。成品油出口配额大幅收缩 36%,成品油净出口量出现近十年以来首次回落。
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21 年原油加工量 70,355 万吨,同比增长 4.3%;成品油表观消费量 34,148 万吨,同比增长 3.2%,其中汽油同比增长 5.7%,柴油同比增长 0.5%。国内成品油价格走势与国际市场油价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国家 21 次调整国内汽油、柴油价格,汽油标准品价格累计上调人民币 1,485 元/吨,柴油标准品价格累计上调人民币 1,430 元/吨。2022 年我国油气生产保持平稳增长,原油产量 2.05 亿吨,同比增长 2.9%;天然气产量 2,177.9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6.4%。
2022 年,油气开采和化工投资增速明显超出全国工业和制造业平均水平。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投资分别同比增长 15.5%和 18.8%。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总体平稳有序,油气生产保持平稳增长,油气开采和化工投资增速较快。
2023 年我国油气产量当量超过 3.9 亿吨,连续 7 年保持千万吨级快速增长势头,年均增幅达 1,170 万吨油当量,形成新的产量增长高峰期。
2023 年原油产量达 2.08 亿吨,同比增产 300 万吨以上,较 2018 年大幅增产近 1,900 万吨,国内原油 2 亿吨长期稳产的基本盘进一步夯实。天然气产量达 2,300 亿立方米,连续7 年保持百亿立方米增产势头。
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及能源结构升级改造的宏观背景下,石油石化行业近年来表现出全球化态势明显及技术进步推动力增强等趋势。大型石油公司的行业地位不断增强,行业集中度提高,国家石油公司在积极推动本国业务发展的同时加快国际化布局,成为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新兴力量。
随着传统石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节奏加快,高科技与石油石化行业的相互结合和渗透促进了石化工艺、装备水平的提高,石油石化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进一步提升,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环保产品不断出现,油气勘探、炼油化工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未来我国石油石化行业仍保有较大发展空间。受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特别是国内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仍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我国石油进口量和对外依存度仍将继续提高,行业发展存在进一步空间。此外,依托“一带一路”建设,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将深化国际合作,提升国际石油合作质量和效益,优化投资节奏和资产结构,推动原油期货市场建设,深化国际能源双边和多边合作,进一步打开国内能源公司在国际市场的成长空间。
2、化工行业竞争格局
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经济总量大、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关联覆盖广。目前中国化工产业中,部分大宗产品面临供过于求、同质化低端竞争,高端依赖进口、环境不友好等问题。
2022 年开始,我国沿着“十四五”发展规划方向,整体化工产业在绿色低碳、高附加值产品等方面持续发力,预计到 2025 年,石化化工行业将形成有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链结构布局合理、高端产品持续开发、绿色安全低碳环保的新格局,中国也将从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稳步迈进。2022 年化工品价格整体先涨后跌,油价的潮涨潮落和疫情的反复成为贯穿2022 年国民经济和石化价格的主轴。
2022 上半年俄乌战争背景下,国际原油超高位运行,化工大宗整体价格水平不断抬升,多数石化产品创出近年新高。下半年随着国际油价的回落,化工大宗价格经历短暂走低后,在金九银十小幅反弹收尾。
另外,化工大宗在油强煤弱的基本面下,能化集体走强,煤化工群体趋弱。由于原油的过高估值,中下游石化产品利润普遍较低,加上此起彼伏的疫情和年中限电,化工品大宗在上游成本高企和下游需求疲弱的矛盾中负重前行。2023 年,全球经济形势仍然难言乐观,而中国大炼化产能将继续高速扩张。
中委广东、宁波大榭、旭阳石化等达产将在 2023 年逐步拉开序幕,在宏观偏空、油强煤弱和供需两弱三大重要因素影响下,依旧困扰化工大宗,但受政策导向和下游需求细分的高端石化品市场仍将持续被看好。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