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新闻

伺服系统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4-08-21

1、伺服系统行业竞争格局

(1)伺服系统行业内主要企业

我国伺服系统市场主要分为日韩品牌、欧美品牌和国产品牌三大阵营,由于需要的技术水平较高,伺服系统市场一直为外资品牌主导。

三大阵营的代表企业主要包括外资品牌如西门子、松下、安川电机和三菱等,其凭借自身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在高端市场占据重要地位。而国内品牌如汇川技术、台达、禾川科技、信捷电气等,通过快速的技术迭代和成本优势,在中低端市场迅速扩张,部分企业也开始向高端市场渗透。

国内主要厂商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等举措,不断加强伺服系统相关的技术研发和生产能力,不仅在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的性能上取得突破,也在控制算法、低延迟通信技术等方面实现了创新,逐步缩小与国际品牌的技术差距,并逐渐在国内市场中取得一定的份额,自主品牌的伺服产品开始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数控机床、纺织机械等领域。但是总体而言,国内厂商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其在产品整体性能、可靠性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2)市场细分并向专业化发展,竞争策略呈现多样化趋势

中国伺服市场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市场细分和专业化趋势的加深。企业开始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和客户需求,提供更加专业化和定制化的伺服解决方案。这种趋势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应用效率和性价比,也促进了行业内竞争的健康发展。在机器人、数控机床、纺织机械、包装机械等领域,对伺服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响应速度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要求。

国内企业如汇川技术、禾川科技等,通过不断的技术研发,推出满足特定行业应用需求的伺服产品,如高精度、低惯量伺服电机和驱动器,提升了产品的应用效率和性价比。在竞争策略方面,中国伺服企业除了在产品性能和价格上进行竞争外,更加重视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例如,汇川技术就通过建立全国范围的服务网络和提供在线技术支持,增强了客户服务体验。此外,企业还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的特定需求,进一步提升了竞争力。同时,部分企业通过参与或主导行业标准的制定,试图通过技术标准来提升自身的市场影响力。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也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3)主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情况

根据睿工业统计数据,2022 年,中国通用伺服系统在中国市场份额主要占比如下:汇川技术21.5%、西门子 10.5%、松下 8.0%、安川 7.7%、三菱 7.5%、台达 6.1%、禾川科技 3.4%、信捷电气2.6%、其他 32.7%。

2、伺服系统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

伺服系统是指以位置、速度、转矩为控制量,能够动态跟踪目标变化从而实现自动化控制的系统,是实现工业自动化精密制造和柔性制造的核心技术,属于高端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由于具备定位精度高、动态响应快、稳定性好等性能特点,在对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普遍应用于机床工具、纺织机械、电子制造设备、医疗设备、印刷机械自动化生产线、机械手及各种专用设备等。

伺服系统可以分为通用伺服系统和专用伺服系统,其在市场规模、产品技术、应用领域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市场规模上,通用伺服市场规模较大,根据睿工业数据,2020 年我国通用伺服系统市场规模达到 164.38 亿元,专用伺服系统市场规模达到 37.28 亿元。

在产品技术上,专用伺服需要基于不同行业的应用需求提供专业化产品,通用伺服需要使其产品在不同行业应用领域内均保持高水平运作,两者在产品技术路线上各有侧重;在应用领域上,通用伺服下游应用领域较广,包括包装、物流、3C 电子、锂电池、机器人、木工、激光等,专用伺服下游应用领域包括风力发电、矿山机械、缆车索道、电梯等。

从自主化率来看,通用伺服自主化率较低,不及 50%,外资品牌占据主要市场,国内厂商通过持续研发实现逐步追赶。专用伺服系统自主化水平较高,自主化率高达 85%以上,汇川技术、北京超同步等国产品牌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1)全球伺服系统行业发展概况

伺服系统的发展经历了由液压、气动到电气的过程,其中电气伺服系统根据所驱动的电机类型分为直流和交流伺服系统。20 世纪 50 年代,直流伺服电机实现了产品化并开始应用,但其存在机械结构复杂维护工作量大等缺点;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到 80 年代初期,集成电路、交流可变速驱动技术的发展使得交流伺服系统逐渐成为主导产品;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由于电机永磁材料制造工艺的发展以及其性价比的日益提高,永磁交流伺服驱动技术有了突出发展。

随着交流伺服电机技术的成熟,交流伺服系统在国外得到快速发展,并涌现出松下、安川、三菱、西门子、博世力士乐、伦茨、施耐德等知名品牌,其中,日本品牌以良好的性价比和较高的可靠性占据了我国较大的市场份额,在中低端设备市场中具有优势,而欧美品牌凭借较高的产品性能在高端设备中占据优势。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 MordorIntelligence 的估算,2024 年全球伺服控制市场规模预计达 152.40 亿美元,由于全球人力成本普遍上升,制造业向工业自动化发展的趋势明显,将极大推动市场对伺服系统的需求,预计全球伺服系统市场规模将于 2029 年达 214.50亿美元。

(2)我国伺服系统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的伺服系统产业起步较晚,2000 年以后随着国内中高端制造业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在生产制造活动中越来越多地需要使用伺服系统来实现产品制造高质量和高精度的目的,这一需求促使国内伺服系统市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根据 MIR 睿工业、开源证券研究所的数据,2022 年、2023 年我国通用伺服系统市场规模分别为 222.61 亿元、213.48 亿元,并预计将于 2025 年突破250 亿元大关。

我国伺服系统市场主要分为日韩品牌、欧美品牌和国产品牌三大阵营,由于需要的技术水平较高,伺服系统市场一直为外资品牌主导。近年来,国内厂商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等举措,不断加强伺服系统相关的技术研发和生产能力,国产伺服系统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并逐渐在国内市场中取得一定的份额,但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其在整体性能、可靠性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根据睿工业统计数据,2022 年,中国通用伺服系统在中国市场份额主要占比如下:汇川技术 21.5%、西门子 10.5%、松下 8.0%、安川 7.7%、三菱 7.5%、台达 6.1%、禾川科技3.4%、信捷电气 2.6%、其他 32.7%。

2023 年我国通用伺服市场中汇川、西门子、安川分别以28.2%、10.4%、8.4%的市场份额位列前三;整体来看,2023 年国内厂商在伺服领域市占率为55.0%,较 2022 年的 39.3%,增加 15.7%,自主化率提升显著。

随着我国 3C 电子、机器人、光伏、纺织机械、包装机械等下游应用领域的快速增长,各行各业在生产制造活动中越来越多地需要使用伺服系统来实现产品制造高质量和高精度的目的,这带动了国内伺服系统整体市场需求的增长。国内厂商凭借性价比、服务快速等优势,逐步改变了原有的外资品牌主导的市场格局,并在部分细分市场上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

未来,随着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深化、工业自动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和智能制造的深入推进,伺服系统市场将会出现新一轮快速增长,尤其伴随着国产伺服技术研发水平的不断提升,国产伺服系统自主化的步伐将会加快,内资品牌在伺服系统的崛起之势将愈发明显。

(3)伺服系统行业发展趋势

在全球伺服系统行业的发展中,三个关键趋势尤为凸显,这些趋势不仅代表了行业的技术前沿,也是推动行业未来增长的主要力量。

1)智能化与自适应控制

伺服系统的智能化是目前发展的核心,体现在采用先进控制算法、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来实现自我优化和自适应控制。这种智能化的伺服系统能够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调整参数,以适应生产过程中的变化,提高效率和精确度。智能伺服系统的实现,意味着更高的生产灵活性和更低的运营成本,对于应对复杂多变的生产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2)集成化与模块化设计

伺服系统的集成化与模块化设计是响应快速变化市场需求的有效策略。通过将伺服电机、驱动器和控制器等关键组件集成在一体,可以显著简化机械设计和安装过程,降低系统的整体复杂性和成本。同时,模块化设计支持按需定制和快速扩展,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为客户提供了更为灵活的解决方案。

驱控一体化是指将伺服系统中的驱动器与上位机控制器集成在一起,实现缩小体积、减轻重量和提高性能的目的。驱控一体化集成可在有效提高伺服系统灵活性、可靠性的同时降低成本,使伺服系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复杂的控制算法,通过共享内存即时传输更多的控制、动态信息,提高内部通信速度。近年来,中外企业都相继推出驱控一体化产品,一体化集成不局限于驱动器与控制器间的集成,同样也适用于驱动器与电机。

传统的运动控制器、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可两两结合集成,用一体化集成的思路实现结构的简化以及效率的提高。

3)高性能化和精密控制

高动态响应能力、快速精准定位是伺服系统的核心竞争力。高性能伺服驱动和电机能够满足复杂加工、高速自动化装配线和精密定位的需求。随着芯片运算能力和集成度的提升、编码器技术的升级,电机控制算法、自适应算法均能不断优化,伺服系统的性能也在稳步提升。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