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硼酸钠为白色自由流动颗粒,是含有环状结构的无机过氧化物。当过硼酸钠在洗衣粉中使用时,提供了一种稳定的,低成本、有效的活性氧,被广泛应用在高温环境或者在冷水洗涤中。
由于具有较高的放氧速度,产生的活性氧在水溶液中形成过氧化氢,从而具有漂白效果,用作氧化剂、漂白剂、杀菌剂、脱臭剂、洗涤剂中的添加等。过硼酸钠有强大的漂白能力,但不损伤纤维,适用于蛋白纤维比如羊毛和蚕丝,以及长纤维高级棉布的漂白。
医药上用作消毒剂和杀菌剂,也可用作媒染剂、洗涤剂助剂、脱臭剂,电镀液的添加剂,分析试剂,有机合成聚合剂,以及制牙膏、化妆品等。
过硼酸钠的存在形式有好几种,其中具有商业价值的分别为一水过硼酸钠和四水过硼酸钠。其中一水过硼酸钠通过四水过硼酸钠干燥脱水得到。四水过硼酸钠为白色单斜晶系结晶颗粒或粉末,可溶于酸、碱及甘油中,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
在冷而干燥的空气中,纯度较高的四水过硼酸钠是较稳定的,在 40℃或潮湿的空气中分解,并放出氧气,在 63℃时溶于自身的结晶水而分解,并结成黏性固块。在 130-150℃时可失去自身的结晶水。过硼酸钠溶于水后性质不稳定,易分解生成过氧化氢,它能氧化衣物上的色素,使其与衣物分离,起到漂白的作用。
当有微量的铁、铜、锰等金属离子存在条件时,能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导致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加剧过硼酸钠的分解。在低温和干燥的环境下,杂质较少的过硼酸钠不易分解,在湿润的环境下或环境温度达到 40℃时性质不稳定,并释放出氧气。在硼化合物中,过硼酸钠的产量居第三,仅次于硼砂和硼酸。
在石油开采过程中,过硼酸钠有着这样几种重要特性:
①油井钻井、完井中水泥缓凝剂;
②钻井中堵漏处理;
③油气田提高石油生产采收率。
生产方法: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Tanatar S.M.等采用电解法,首次制得过硼酸钠,所使用的原料是四硼酸钠和烧碱。紧接着,Melikoff P.G.等使用四硼酸钠、烧碱及过氧化氢作为原料,经过化学反应制得过硼酸钠,这是过硼酸钠传统的生产方法,也是电解法和化学法的起源。
工业化生产开始于二十世纪初期。近百年来,国内外业内人士和研究机构对过硼酸钠的制备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对工业化应用进行尝试。
目前过硼酸钠的生产方法主要采用电解法和化学法。
①硼酸法
硼酸法是将硼酸溶液与过氧化钠混合,在搅拌均匀后进行冷却处理,用盐酸将溶液 pH 值调节至中性,经反应制得四水过硼酸钠晶体。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该方法所使用的原料过氧化钠的成本较高,未反应完的碱还需要额外的酸来处理,生成产物氯化钠的累积对母液的循环利用有影响,必须将其分离。但由于我国的硼矿加工以碱法为主,所以硼酸法生产过硼酸钠不适合我国国情。
②硼砂法
硼砂法是将硼砂和烧碱先配成水溶液,再将后者加入前者中,生成中间产物偏硼酸钠后,加热溶液至沸腾维持约半小时,充分搅拌后进行过滤,除去不溶物。将所得溶液用泵运输至合成釜,在稳定剂的存在下加入过氧化氢,即生成过硼酸钠。
在生产过程中,加入盐析剂有利于结晶过程,但是盐析剂的加入会使母液的循环使用发生困难。硼砂法制备过硼酸钠的操作复杂,需要进行二步反应,耗能大,但制得的过硼酸钠产品粒度均匀,溶解性好。
③电解法
电解法制备过硼酸钠的过程中所消耗的反应原料是四硼酸钠和烧碱,需消耗大量的电能。将硼砂、碳酸钠倒入熔料锅内,使用搅拌器使其混合均匀溶解。再加入适当的净化剂,加热溶液至沸腾后继续加热 120 分钟,保温、静置、沉淀、取出上清液,下部溶液经过滤,弃去残渣,滤液与清液合并,加入电解槽中,当电解液温度达到 16-18℃时开始进行电解。电解过程中加入事先配好的偏硼酸钠溶液可以使硼砂、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含量稳定。电解过程完成后放出电解液,迅速过滤,用尽可能少的洁净冰水洗绦,干燥并包装为成品。
电解法制过硼酸钠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生成的过硼酸钠产品的活性氧很不稳定,极易分解。电流效率仅 40%-45%。该法生产工艺比较复杂,需大量使用和消耗铂,投资较高,被逐渐淘汰。
目前,四水过硼酸钠制备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电解法和化学法,而化学法又根据反应原料的不同分成硼酸法和硼砂法。随着过氧化氢生产规模的扩大,新工艺不断完善,采用了廉价或其他工业的副产品氢气作原料,使双氧水的价格有了很大幅度的下降,因此国内外生产过硼酸钠都采用硼砂法。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