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起源于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是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通过统计技术量化管理对象与管理行为,实现研发、计划、组织、生产、协调、销售、服务、创新等职能的管理活动和方法,是实现有效运营维护的重要手段。
我国资产数字化管理行业起步较晚,从资产管理手段的发展历程来看,主要有三个阶段:
1、纸质档案管理及电子化
早期的资产采用纸质档案台账进行管理,资产新增、变更、处置后需要对档案进行修订,资产的状态依靠人工感官及经验判断进行识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引进,早期的数字化将纸质档案录入到计算机系统,本质上还是一种简单的管理方式,档案的标准化不足和人工维护的固有缺陷可能导致档案缺失,使得档案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资产管理不够精细无法支撑业务需求。
2、计算机技术赋予数据监控、数据分析功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软件技术的开发,大型设备资产管理已进入计算机管理模式,通过计算机实现资产新增、变更和处置可以直接留存资产数据。专用的状态监控仪器具有测量、取数的功能,亦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处理。通过人工将数据录入到数据管理平台进行计算和分析,可以对资产的运行状况做初步评价。
3、在线监测、大数据、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推动数字化管理向数智化发展
随着智能传感技术、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资产数字化管理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智能在线监测设备可以将传感模块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移动网络直接传输到数据中台。
数据中台使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以对实时资产状态数据做高水平的监测,基于实物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基础之上,综合考虑不同业态和场景的数字化应用需求,充分融合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的理念,充分实现业务的连贯性,并可通过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实现预防性、预测性的监控运维管理,实现资产的精益化管理。资产数字化管理技术的成熟赋予了应用行业更大的需求,相关市场持续增长。
根据Frost&Sullivan 的统计和预测,2020 年至 2026 年中国资产数字化监控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长率达到8.31%,2020 年市场规模达到 2,104.60 亿元,预计至 2026 年中国资产数字化监控市场规模可达到3,398.00 亿元,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未来国家在各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的不断增长,对资产精益化管理的需求将不断提升,市场需求将呈快速增长趋势,有利于设备智能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