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产业信息化发展概况
2022 年 3 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提出,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进,统筹高比例新能源发展和电力安全稳定运行,加快电力系统数字化升级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迭代发展。
而随着我国新能源装机量和发电量持续提升,新能源发电由于其具有随机性、波动性以及间歇性等特点,与传统能源的电力特性存在较大差异,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将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电力市场建设带来挑战。因此,解决新能源的消纳问题将对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新能源消纳对发电、输变配电、售用电侧的信息采集、感知、处理、应用等环节建设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力信息化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平衡供需的关键技术,由此新能源产业信息化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近几年,随着新能源产业信息化程度的逐渐提高,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2 年中国电力数字化行业研究报告》,2021 年我国电力数字化核心软件及服务市场规模为 414 亿元,相比去年增长 12.1%。2021-2025 年复合增长率为 19.3%,预计 2025 年市场规模达 839 亿元。
(2)新能源产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1)信息化应用规模将持续扩大,渗透率将继续加深
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新能源配套的信息化需求显著提升。随着“云大物移智链边”等数字化技术,以及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边缘计算等智能化技术在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各侧逐步融合应用的情况下,推动传统电力发输配用向全面感知、双向互动、智能高效转变,新能源信息化应用场景日趋多样化。
源端方面,因行业规模提升提出了更高的峰频效率要求,从而扩大了发电环节信息化管理的市场需求;网端方面,因电力安全及信息技术应用国产化的要求,电网企业的数字化和信息化进一步提升;荷端方面,因电力市场化的逐渐推进,负荷聚合商、微电网及虚拟电厂等负荷侧参与主体众多、场景多元,新业态不断涌现,持续催生新的信息化需求。因此,新能源信息化的应用规模将持续扩大,渗透率将继续加深。
2)信息化将促进能源大数据生态的建立
在我国能源体系加速变革的背景下,数字化将成为我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和重要抓手。随着新能源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深入,逐渐打破了原先产业内的数据壁垒,新能源信息化的应用领域已逐渐从传统的单一电站管理、设备管理拓展至发电、输电和用电等环节的全流程管理,这亦使得有效利用新能源生产、传输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成为可能。
围绕这些数据,结合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将形成完整的能源数字化、信息化产业链,从而有利于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的联动,建立新能源产业内的大数据生态,促进电力生产、传输和消费全流程效率的提高,促进对电能的高效利用和对新能源电力的有效吸纳。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