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座舱是指搭载先进的软硬件系统,具备人机交互、网联服务、场景拓展的人-机-环融合能力,为驾乘人员提供安全、智能、高效、愉悦等综合体验的移动空间。
智能座舱上游主要包括 PCB、显示面板、功率器件、座舱芯片、通信模组等元器件,中游则为驾驶显示系统、信息娱乐系统、HUD 抬头显示、流媒体后视镜等系统或模块,最终将系统或模组应用于主机厂、传统 Tier 1 或造车新势力。
智能座舱可分为五个等级,等级不断提升,人机交互从被动交互升级至主动交互,任务主动交互能力持续提升;网联服务从车机服务提升至云控平台服务,任务服务内容持续增强;场景拓展从舱内部分场景拓展至舱内外全场景,任务执行场景持续扩大。
智能座舱等级持续提升用以匹配不断升级的自动驾驶等级,通过人机交互、网联服务、场景拓展三个维度不断丰富智能座舱功能,而其功能的实现则需要中控屏、液晶仪表等显示设备和通信模组等器件的参与。智能座舱功能的不断增加和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将带动相关电子元器件的需求。
据《汽车智能座舱分级与综合评价白皮书》,目前智能座舱处于 L2 阶段,可实现部分场景下的自动感知和主动执行。同时,L3 高阶认知智能座舱开始导入市场,预计 2025 年左右实现。
下一阶段为 L3 等级,可实现舱内全场景、舱外部分场景的主动感知和执行,出现更多满足驾乘人员个性化情感需求的场景。同时,L4 全面认知智能座舱开始市场导入,预计 2030 年实现。
最后阶段为 L4 等级,具备舱内外全场景主动感知和执行,与自动驾驶系统实现感知、决策、规划全面融合,最终成为安全、智能、高效、愉悦等综合体验的“第三空间”,预计于 2035 年以后实现。
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水平的升级带动智能座舱的需求不断攀升。据思瀚数据,2022-2025 年全球智能座舱市场规模 CAGR 达到 10%。从中国市场来看,2022-2025年智能座舱市场规模 CAGR 达到 12%。
中国智能座舱渗透率和渗透速度均领先全球水平,2023 年中国新车智能座舱渗透率约为 66%,全球仅为 55%,且未来几年差距不断扩大。
从车型装配率来看,中端车型智能座舱装配率较高,高低端装配率较低,其中 10-25 万价格区间最高,约为 58%,而 10 万以下仅为 25%,75 万及以上车型装配率约在 40%,仍有较大市场空间。
智能座舱中 IVI 和液晶中控屏渗透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OTA 在智能座舱中应用最为广泛,但渗透率约为 50%,而域控制器、HUD、流媒体后视镜等部件渗透率更低,未来智能座舱等级的提升将带动这些部件渗透率提升,促进市场扩容。
从智能座舱的车载显示来看,2022-2026 年,液晶中控屏渗透率保持在 90%以上,HUD 和流媒体后视渗透率相对较低,但预计均在 2024 年提速,具有较大增长空间。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