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新闻

我国铁路建设行业发展规划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4-11-26

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和主要运输方式之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

根据 2022 年发布的《“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发展目标为到 2025 年,以“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为主骨架,以高速铁路区域连接线衔接,以部分兼顾干线功能的城际铁路为补充,主要采用 250 公里及以上时速标准的高速铁路网对 50 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达到 95%以上,普速铁路瓶颈路段基本消除。7 条首都放射线、11 条北南纵线、18 条东西横线,以及地区环线、并行线、联络线等组成的国家高速公路网的主线基本贯通,普通公路质量进一步提高。

① 路网建设

根据《“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2025 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预计达到 16.5 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 5 万公里,以“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为主骨架,以高速铁路区域连接线衔接,以部分兼顾干线功能的城际铁路为补充,主要采用 250 公里及以上时速标准的高速铁路网对 50 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达到 95%以上。

根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35 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预计达到 20 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 7 万公里,形成由“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为骨架、区域性高速铁路衔接的高速铁路网。

未来,我国将逐步持续优化综合运输通道布局,加强战略骨干通道建设,建设综合货运枢纽系统,建设现代化铁路网,完善多层次道路交通网,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加强战略骨干通道建设。推进出疆入藏通道建设,扩大甘新、青新、青藏、川藏四条内联主通道通行能力,稳步推进川藏铁路建设,加快推进新藏铁路和田至日喀则段前期工作、适时启动重点路段建设,有序推进滇藏铁路前期工作,密实优化航空航线网络布局,构建多向联通的通道布局。

畅通沿江通道,加快建设沿江高铁,优化以高等级航道和干线铁路、高速公路为骨干的沿江综合运输大通道功能。升级沿海通道,提高铁路通道能力,推进高速公路繁忙路段扩容改造,提升港口航道整体效能,构建大容量、高品质的运输走廊。

贯通沿边通道,提级改造普通国省干线,推进重点方向沿边铁路建设,提高安全保障水平。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发挥铁路在陆路运输中的骨干作用和港口在海上运输中的门户作用,强化东、中、西三条通路,形成大能力主通道,衔接国际运输通道。

“十四五”铁路路网建设:加强战略骨干通道建设

1.出疆通道。建设和田至若羌、伊宁至阿克苏、若羌至罗布泊、精河至阿拉山口增建二线等铁路,实施精河经伊宁至霍尔果斯铁路扩能改造。建成京新高速公路巴里坤至木垒段,完成国道 315 依吞布拉克—若羌—民丰段建设改造。

2.入藏通道。建设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推进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电气化改造、日喀则至吉隆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适时启动新藏铁路重点路段建设。建成京藏高速公路那曲至拉萨段、雅叶高速公路拉萨至日喀则机场段,提质改造川藏公路 318 线、滇藏新通道西藏段(丙察察),推动国道 219 米林至墨脱段建设,实施川藏铁路配套公路工程。

3.沿江通道。建设成都重庆至上海沿江高铁。实施长江中上游干线航道等级提升工程,系统疏解三峡枢纽瓶颈制约,推进三峡翻坝转运、金沙江翻坝转运设施建设,深化三峡水运新通道前期论证。推动宁芜高速、沪渝高速武汉至黄石段、渝宜高速长寿至梁平段以及厦蓉高速、银昆高速成都至重庆段等高速公路扩容改造。

4.沿海通道。建设上海经宁波至合浦沿海高速铁路。按二级及以上标准推动沿海国道228 改造,推进沈海高速火村至龙山段、福鼎至诏安段等扩容改造。

5.沿边通道。有序推进酒泉至额济纳等铁路建设,开展波密至然乌等铁路前期工作。推动沿边国道 219、国道 331 待贯通和低等级路段建设改造,实现 85%以上达到三级及以上标准。

6.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黄桶至百色、黔桂增建二线、南防增建二线等铁路,实施隆黄铁路隆昌至叙永段扩能改造。推动呼北高速灌阳至平乐段等国家高速公路待贯通路段建设。研究建设平陆运河。推进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和洋浦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建设。

建设现代化铁路网。坚持客货并重、新建改建并举、高速普速协调发展,加快普速铁路建设和既有铁路扩能改造,着力消除干线瓶颈,推进既有铁路运能紧张路段能力补强,加快提高中西部地区铁路网覆盖水平。

加强资源富集区、人口相对密集脱贫地区的开发性铁路和支线铁路建设。推进高速铁路主通道建设,提升沿江、沿海、呼南、京昆等重要通道以及京沪高铁辅助通道运输能力,有序建设区域连接线。综合运用新技术手段,改革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提高铁路网整体运营效率。统筹考虑运输需求和效益,合理规划建设铁路项目,严控高速铁路平行线路建设。

“十四五”铁路路网建设:建设现代化铁路网 铁路网建设重点工程

1.普速铁路。建设柳州至广州、瑞金至梅州、温州经武夷山至吉安、定西经平凉至庆阳、太子城至锡林浩特、仙桃经洪湖至监利、太原至和顺、大理至攀枝花、乌北至准东增建二线等普速铁路,协调推进首都地区货运东、北环线铁路建设。推进富裕至加格达奇、南京至芜湖、鸦鹊岭至宜昌、天津至蓟县、汪清至图们、中卫至平凉等铁路扩能改造。

2.高速铁路。建设北京经雄安新区至商丘、包头至银川、襄阳至常德、天津至新沂、西安至重庆、西安至十堰、长沙至赣州、雄安新区至忻州、太原至绥德、延安经榆林至鄂尔多斯、长春经辽源至通化、敦化至牡丹江、哈尔滨经绥化至铁力、上海经乍浦至杭州、宁波经台州经温州至福州、焦作经洛阳至平顶山、阜阳至黄冈、益阳至娄底、铜仁至吉首、邵阳至永州、南昌至九江、湛江至海安等高速铁路。

② 运输服务

到 2025 年,我国铁路设施网络更加完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能力利用率将显著提高。以“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为主骨架,以高速铁路区域连接线衔接,以部分兼顾干线功能的城际铁路为补充,主要采用 250 公里及以上时速标准的高速铁路网对 50 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达到 95%以上,普速铁路瓶颈路段基本消除。综合交通枢纽换乘换装效率进一步提高。重点城市群一体化交通网络、都市圈 1 小时通勤网加快形成,沿边国道基本贯通。

“十四五”建设期间,我国将建设综合货运枢纽系统。完善货运枢纽的集疏运铁路、公路网络,加快建设多式联运设施,推进口岸换装转运设施扩能改造。实施邮政快递枢纽能力提升工程,加强邮政普遍服务和快递处理中心等设施建设,与铁路、公路、民航等枢纽加强统筹。推进 120 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十四五”铁路路网建设:建设综合货运枢纽系统,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重点工程.提升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等枢纽城市的全球辐射能级。依托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广州白云、成都天府等枢纽机场以及深圳西丽、重.庆东站等铁路客运站,建设一批综合客运枢纽场站,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场站间直接连通,实施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铁路枢纽优化工程,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能级,建设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重庆陆港型物流枢纽等综合货运枢纽场站。

未来,我国将完善多层次道路交通网,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建设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融合衔接,合理推动轨道交通跨线运营。积极利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提供通勤服务,充分利用既有铁路富余运力开行市域(郊)列车,增加列车停站数量和在重要客流集散地的停站频率,鼓励高峰时段公交化运营,提高通勤服务质量。探索将重点都市圈中心城区轨道交通以合理制式适当向周边城市(镇)延伸。

“十四五”铁路路网建设:构建都市圈通勤交通网

1.重点城市群城际铁路。充分挖潜干线铁路城际功能,推进核心城市间城际铁路及区域联络线建设,建设雄安新区至石家庄、天津至承德、苏州经无锡至常州、衢州至丽水、深圳至惠州、佛山至东莞等城际铁路,基本建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城际铁路网。

2.重点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实施一批既有铁路的市域(郊)运输功能改造工程,利用既有萧甬铁路开行绍兴至上虞市域(郊)列车。推进北京东北环线等整体提升工程,建设上海嘉闵线及北延伸段、南京市域 18 号线、杭州至德清、宁波至象山、重庆至合川等市域(郊)铁路。

标准化建设

依据 2021 年国家铁路局发布的《“十四五”铁路标准化发展规划》,到 2025年,我国铁路标准体系谱系化、一体化水平将显著提升,铁路标准体系将进一步优化整合,更加系统完备、协调完善。标准将更加先进适用,届时我国将发布实施铁道国家标准和铁道行业标准 200 项以上,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质量将显著提升。我国铁路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能力将不断增强,主持及参与国际标准数量将进一步上升,国际影响力和贡献度将大幅提升,预计适用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 95%以上。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